身體變“酸”,是疾病開始侵擾你的征兆——
“如果你想年輕、健康,就要改善自己體內的酸堿環境。”這是許多人的經驗之談。專家認為,科學的飲食習慣是酸堿食物比例為1:3,但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卻使酸堿比例正好相反。當我們身體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又找不到病因的時候,也許就是身體變酸惹的禍。
調查表明,85%的痛風、高血壓病人都是酸性體質;而癌癥患者100%是酸性體質。關節炎、腹瀉、偏頭痛、牙齦炎等多種疾病也是因酸性血液環境而使人體免疫力降低造成的。
讓身體變“酸”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不吃早餐吃宵夜
一天三餐中,早餐最重要,但許多人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去燃燒組織,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凡是晚上8時以后再進食就稱作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肝也會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力低,處于休息狀態,此時食物留在腸道里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運動量不足
調查表明,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人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而現在人們的運動量大大減少,更愿意在空調房里呆著,長此以往,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質的酸化。
常吃精致食物
常吃精致食物如精米、白面的人,腸子老化得快,大便易呈黑色且常便秘。因為精致食物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功能變差,甚至萎縮。所吃食物變成了毒素,使你體質變酸,慢性病也由此開始。
過重的心理負擔
當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精神狀態變差,從而導致體質的酸化。
常見食物的酸堿性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柴魚、烏魚子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豬肉、鰻魚、牛肉、奶油面包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章魚、泥鰍、油炸豆腐等。
弱堿性: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堿性:大豆、胡蘿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清、檸檬、菠菜等。
強堿性:葡萄、茶葉、海帶、天然綠藻類。
拯救酸性體質的理由——
易招蚊子叮咬:蚊子會傳染疾病,我們避之惟恐不及,但是發酸的體質卻使蚊子趨之若鶩。為維持體液的弱堿性,人除了通過呼吸、排尿,還要通過體表分泌酸性物質。而體質越酸,排出酸性物質越多,越易吸引蚊子光顧。
口臭的主要致病原因:口臭是致病菌在口腔內繁殖引起的。唾液處于酸性的情況下,就給細菌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因此酸性體質的人易口臭。
骨病的源頭:人體體液偏酸性的時候,血液中的鈣與酸性物質結合會產生鈣鹽,這樣血液中鈣的濃度就會降低。為了維持鈣濃度的穩定,骨骼中的鈣就會溶解補充到血液中,從而出現骨質疏松。而在身體呈酸性的情況下,免疫系統也會發生變化,造成激素不平衡。所以痛風、類風濕關節病變也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易發胖:酸性體質導致體液中的脂肪分子加速生成脂肪細胞,以緩解體液的酸化水平。同時,細胞的作用隨著體液的變酸而下降,代謝速度放慢。偏酸性體質的人多有發福跡象。
亞健康的溫床:隨著酸性物質在體內堆積,機體的活性被酸毒害,體內器官不勝重負,導致腰酸腿痛、便秘、疲勞、皮膚暗淡和衰老、注意力難以集中、精神萎靡不振,但到醫院卻查不出什么毛病。那是酸性體質帶來的亞健康狀態。
糖尿病的姊妹:研究表明,人體的PH值每下降0.1個單位,胰島素的活性就會下降30%,而這又加劇了人體代謝紊亂,使體內酸性物質進一步增加,酸堿平衡進一步惡化,由此造成的惡性循環,將使血糖利用率下降,糖尿病日漸嚴重。
心腦血管病的幫兇:大量的脂肪酸、膽固醇和低密度蛋白在血液中聚集,這些酸性物質會促使體內大小動脈粥樣硬化,堵塞血管,嚴重時會引起中風、心臟病等。
“減酸”法則——
少大魚大肉
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都屬于酸性食品。脂肪代謝產生脂肪酸,糖類代謝產生葡萄酸,蛋白質代謝產生氨基酸。當酸性物質過量而滯留于體內時,就會污染體內環境,致使PH值下降,形成酸性體質。
拒絕煙酒
煙酒是典型的酸性物質,無節制地吸煙、喝酒,非常容易導致人體酸性化。
學會中和
適當吃些偏堿性的食物,能中和體內的酸性,使人解除酸乏疲憊并盡快恢復體力。可將酸堿食物一起搭配,譬如燉排骨時放些海帶、燒牛肉時加些蘿卜等。
多參加體力活動
酸性體質自測
1.早起精神不佳;2.夜里睡不香;3.整天都感到累;4.工作沒有持久力;5.情緒不穩定;6.易被蟲咬;7.易得皮膚病;8.易發燒或感冒;9.血壓不正常或有肝臟病;10.有糖尿病、腎臟病、痛風;11.常頭痛、腿痛、肩酸、腰酸;12.身體肥胖;13.有胃潰瘍等胃病;14.有過敏癥、便秘;15.有哮喘病、失眠癥、神經衰弱;16.食欲不振;17.牙齦易出血;18.傷口易化膿;19.常喝碳酸飲料;20.常吃肉食、油膩食物;21.常喝酒;22.常吃甜食;23.吸煙。
如果你出現了上述各項中的6~8種情況,那你的酸性體質已到了相當的程度,盡快采取措施減酸吧!
責編/趙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