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了,秋意一點一點深了。
昌江岸邊,蘆荻瑟瑟。
行走在江邊山麓的吳水前,總是禁不住被眼前的秋色迷惑,想起一千多年前,潯陽江頭秋風中吟哦的詩人白居易,想起他“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逝者如斯,一想到這,他都會暗暗給自己鼓勁,他要抵達的是浮梁茶香播九州的彼岸,是商人紛紛浮梁買茶去的又一個盛世春天。
茶緣
走近吳水前,猶如走進了他的萬畝高山有機茶園,清新、自然而又充滿生機。作為“浮瑤仙芝”的掌門人,吳水前使浮梁茶中的名品“浮瑤仙芝”占據了中國有機綠茶的高端市場。
這位婺源徽商的后裔,長在浮梁,后來成了一名鄉村教師。2002年的初秋,縣委組織部的一紙調令,讓他從此與浮梁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從經濟管理專業的講臺上又站在了浮梁縣茶廠廠長的位置上。
在吳水前的主持下,沉寂的車間有了徹夜的燈火,空曠的廠區又飄起陣陣的茶香。一年的時間,他完成了企業改制,成立了浮梁縣浮瑤仙芝茶業有限公司,以“仙芝”這個盛唐傳承下來的古老品牌命名一個嶄新的茶業企業。

吳水前說,重新讓“浮梁之茗,聞于天下”,將是他后半生的夢想。
茶心
浮梁歷史上以“一瓷二茶”稱譽四方。如今,人們對這里“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茶文化傳奇卻漸漸淡忘和疏遠。
當全身心地投入到浮梁茶的復興大業上,吳水前便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內心孤獨和煎熬。急功近利只會使寶貴的茶葉資源衰竭和消亡,如何讓浮梁茶的金字招牌亮起來呢?
吳水前將公司的發展定位瞄準了有機高端茶。浮梁全縣有10萬畝的茶園,吳水前選擇了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區茶園作為名優茶生產基地。他積極參加各種茶事活動,浮瑤仙芝茶的名號越來越響。他采取了“居高臨下”的營銷推廣方式,主攻高端禮品茶市場。浮瑤仙芝茶成為國務院新聞辦、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等單位特供禮品茶和推薦用茶。
拉起“浮瑤仙芝”這桿大旗,走過創業之初的吳水前,并不為企業的蒸蒸日上而感到自豪,他欣慰的是他把浮梁茶和“浮瑤仙芝”帶出了浮梁,以茶的名義,結識了眾多的茶道中人。
茶味
2005年6月,浮瑤仙芝在北京老舍茶館專門舉行了一次品評會,大家對浮瑤仙芝茶味的評語是:“嫩香、清花香持久”。嫩香、清花香屬綠茶中的上乘香氣,持久便更加難得。而最難得的是吳水前已經從這份茶香中品到了茶人的價值。

秋冬時節,田野靜了,農家也閑了。
吳水前總愛在這個時候,獨自一人駕車來到群山深處的茶農家中坐一坐。一爐松柴火,兩杯山泉茶,自然別有一番風味。山里人的淳樸、淡泊,在吳水前看來是一種平時難以品到的茶味。
吳水前知道,他的身上始終匯聚著家鄉茶農的熱切目光,他已經品到了浮梁茶的真味。
鏈接
浮梁與浮瑤仙芝茶
浮梁之名,始于漢世;先民冶土為器,摘葉為茗。浮梁是世界公認的綠茶“金三角”地帶。唐代就開始有炒青綠茶,還有各種花茶,藥茶,類型最多共有七十余種。
1915年,浮梁茶獲得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和平博覽會金獎;1950年作為國禮賀斯大林七十大壽。浮梁茶又以浮瑤仙芝茶為珍品,1991年浮瑤仙芝茶摘取杭州首屆國際茶文化節“文化名茶”的桂冠。
浮瑤仙芝條索緊細、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清香入肺、湯色明亮、滋味鮮爽,為業界名家所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