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茶人而言,他們有著各式各樣的飲茶習慣。然而某些不經意間的習慣,卻很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損傷。
誤區之一:飯后一杯茶
飯后來杯香醇茶,對不少人而言,是生活中一大享受。但臺灣的營養師警告說,這樣的習慣很可能為日后埋下貧血的隱患!根據臺北捐血中心的統計發現,在每天自愿捐血的民眾中,有高達百分之六的比率,血紅素不足無法捐血,是名副其實的貧血一族。
臺灣的營養師廖英茵指出,錯誤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貧血的最主要原因,尤其不少民眾在吃完正餐后,總愛來杯咖啡或茶,以為可以消油、解膩,卻不知道飯后馬上喝這些含咖啡因的飲料,會破壞鐵質的吸收,長此以往可造成貧血。
廖英茵強調,想要避免貧血,飯后至少要間隔二至三個小時,等胃排空后,再喝咖啡或茶,平常也可以多攝取綠葉蔬菜、紅豆、豬肝等富含鐵質的食物,才可以避免血紅素不足。除此之外,熬夜、睡眠不足及喝酒,也都是貧血的危險因子,會破壞鐵質、葉酸、維生素B群的吸收,導致血紅素生成素缺乏,紅血球無法攜帶足夠的氧氣。
誤區之二:喝茶加牛奶
喝茶有益健康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因為茶葉中含有一種被稱為類黃酮的抗氧化物。這種物質有助于血管擴張,從而降低人們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此外,喝茶有助于預防某些癌癥。然而,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在喝茶時加入牛奶,那么茶的保健功效會大打折扣。
德國柏林大學的專家進行了一項試驗:挑選16名健康狀況良好的更年期后婦女作為測試對象,她們被分成3組,分別飲用不加牛奶的紅茶、加入10%脫脂牛奶的紅茶和白開水進行對比,受試者每天飲用3次,每次500毫升。為保證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受試者在試驗前后4周內不得喝茶。
對健康人來說,血管能夠隨著血流量增加自行放松,這被稱為血流導介的血管擴張功能(FMD)。試驗中,研究人員測量了受試者喝茶前及喝茶后幾個時間段內前臂血管的FMD水平。他們發現,與喝白開水相比,喝紅茶可以顯著提高血管的FMD水平,而牛奶則會完全抵消紅茶的這種功效。
科學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一種名為兒茶酚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可以幫助人體有效預防心臟疾病。然而牛奶中一種被稱為干酪素的蛋白質會破壞兒茶酚,從而降低茶對心臟的保健功效。同時,由于牛奶會改變茶葉中某些成分的生物活性,因此,茶中加入牛奶也很有可能降低茶的抗癌功效。
誤區之三:濃茶會“醒酒”
茶能解酒是自古以來就流傳的說法,很多人也常常以濃茶醒酒,把茶能解酒當作飲茶的重要功效。有人解釋說,大量喝茶能夠增加排尿,從而帶走一些已被人體吸收或未吸收的酒精,這對于減輕酒精中毒有好處。也有人說,飲茶能夠使人大腦興奮、清醒,從而酒后飲茶能夠讓被酒精沖昏了的頭腦清醒一些,從而達到醒酒的效果。
科學研究表明,茶非但不能解酒,相反還可能加重酒醉的癥狀。酒精對心血管有強烈的刺激性,而濃茶也同樣具有使心臟興奮的作用。若將茶和酒加在一起去刺激我們的心臟,對心臟的損害是很大的,而對心臟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來說,會產生什么結果,就更難預料了。
酒后用濃茶解酒,茶中的茶堿會刺激腎臟加速利尿作用,由于排水過速,會把來不及完全氧化分解的乙醇提早引入腎臟,刺激腎臟,腎臟受到茶和乙醇的雙重刺激,造成排尿過多,使腎臟負荷過重。經常如此,會損及腎臟。同時由于體內水分減少,形成有害物質的殘留沉積在腎臟可能產生結石,對身體造成雙重的傷害。因此,解酒忌飲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