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為東方文化園中綻開的銷魂之花,堪稱“泰山之巔”、“五岳之首”,它雖不是《茶經》,卻生動形象地傳播了茶文化。書中描寫了許多制作精細、品質高貴的茶具茶器,由此可見清朝時期對茶具的講究。
中國是世界著名的產茶大國之一,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茶具藝術的創始地。公元前59年,王褒《僮約》中寫有“烹茶盡具”,這是關于茶具最早的文字記載,即是說泡茶最講究的就是器具,所謂“器為茶之父”,可見茶具與品茶是密不可分的。茶圣陸羽曾對茶具做過系統的論述,在《茶經》“四之器”一章中羅列了24種之多,凡是與飲茶有關的器物都搜羅其中,連貯水、放鹽和清洗的器具都算上了。
《紅樓夢》誕生的清代,對茶具的講究達到了頂峰。據《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宮中茗碗,以黃金為托,白玉為碗。孝欽后飲茶,喜以金銀花少許入之,甚香。”這是清皇宮飲茶的情狀。那么,在《紅樓夢》中,作為貴族之家的賈府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普通茶具
《紅樓夢》中的賈府人口眾多,尊卑長幼有序,在飲茶用具上也有細微的區別。在第54回寫道賈府有專事供茶的茶房,有如清宮內務府的茶房了。既有茶房,就有專供燒茶的茶爐、送茶的茶壺等。小說中提到的“茶碗”“蓋鐘”“筅”;端茶用的“茶盤”“洋漆茶盤”“填漆茶盤”;洗滌茶具用的“茶筅”;漱口用的“茶盂”;放置茶具用的“茶格子”,此外還有“茶奩”等眾多飲茶器具。但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茶具談不上奢侈豪華,體現不出賈府的貴族氣派。
豪華茶具
——妙玉給賈母及眾人所用
清朝乾隆以前貴族家庭的生活奢侈,所用茶具也極盡豪華之能事。只需品讀第41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天國茶仙”妙玉招待賈府中人所用的茶具就可見一斑。當賈母攜劉姥姥等至櫳翠庵東禪堂,書中寫道:“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然后眾人都是清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這段話中的“成窯”指的是明代成化年間官窯所出的瓷器,以五彩者為上。始于北宋大觀、政和年前的官窯是專為供應宮廷所需而設的瓷窯,可見賈母所用無疑是茶具中的極品。而眾人所用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也是一種名貴的青瓷蓋碗。始于宋代汝州青器窯的“脫胎”則是凸印團花,刷以深淺不一的豆青色瑪瑙釉,光潤明亮,視之若無胎骨,后來的官窯亦有仿制品。“填白”是填月白色釉,以顯花紋或增光澤。可想而知是多么珍貴。
——妙玉給知己所用
同樣還是第41回,留給讀者印象最深的還是“檻外人”妙玉請寶釵和黛玉吃睇已茶所展示的茶具。
妙玉拿出了兩只杯,給寶釵的那一只如此這般: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這是何等一件稀罕寶貝,用一形模子套在小上,使之按模子的形狀成長,成型后去子風干做成的特制飲器,加之是晉代著名的富豪把玩過的珍奇寶物,稱得上是超級古董了。給黛玉的同樣嘆為觀止: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這是一種犀牛角做成的飲器,不論白天或燈光下,都呈不透明的灰褐色,也是極其罕見且珍貴無比。
當妙玉將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斟與寶玉,被寶玉玩笑似的說成是俗器時,妙玉非常狂傲地回敬寶玉說:“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這么一個俗器來呢。”不難推測這只“綠玉斗”同樣是一件古玩奇珍了!緊接著妙玉又拿出一套茶具讓讀者大開了眼界:“一只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作為國公爺后代的賈府,皇商后代的寶釵,雖見多識廣,但比之妙玉對于茶具的見識還是顯得知識貧乏,可謂小巫見大巫了。把古今中外的茶具譜翻遍,恐怕也難找出一件茶具可與妙玉所用的茶具相媲美。
這不是作者曹雪芹在故弄玄虛。妙玉一直是《紅樓夢》眾多藝術形象中的一個神秘人物,有人考證她是一位“金枝玉葉”,因家道中落才帶發修行。作者的用意很深,一方面讓我們見識了很多茶具中的稀有之物,同時也暗示妙玉出身不凡、絕非一般貴族出身的大家子弟可比,我們也從中再一次充分領略了曹雪芹高超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