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杯清茶入了口,回甘已經沿著咽喉漸漸擴散開來,如布漸漬,一派的風好水好,十里溪山的風物就沿著一條走到心里去的山路,婀娜而來,婀娜而去……
泡得三四泡,茶莊主人小王把杯里的茶葉一倒,又要換上新茶。
我突然就想起古語有觀音七泡才出真滋味的說法。
“現在的鐵觀音沒有這樣的說法了,也許是制作工藝的不同?!毙⊥踺p輕撕開茶包。
“現在的茶葉產量是高了。但是,十年前的茶葉葉片小而且厚,都是人工做的,一季的茶做出來,抽空去山里取泉口的水,擱紅泥小火爐上用炭燒開了,那么一沖,整片山林都是茶香,我們自己都舍不得賣。喝的時候一杯幾口地呷,慢慢地、細細地?!?/p>
小王慢條斯理地接著說,“當時誰家的茶好,早上看他茅草屋屋頂上的霧色就能夠知道。那時種茶,先要選合適的山,向南,面水,迎風,不面對大路,沒有人家往這里放牲口,土質細膩、干凈,沒有什么毒蟲惡草,然后經營幾年,開始只采不用,修去繁枝,培養根本,等到茶樹用了幾年的時間,適應了土質,吸收了土里的精華的時候,選擇清明這樣的風好水好的日子,各家的女孩像小妹這樣的用細細的手摘取一槍三旗,最有經驗的茶工,根據它的型、香、味,慢慢制作?,F在,哪里都可以種茶,什么都是茶,好的也賣不好的也賣,拿什么水沖了就喝,慢慢呷茶的人越來越少,端杯就喝的人越來越多……”
說著就給大家添茶,小洪很是小心地輕輕地啜了一口。
我不勝感嘆:“看來好茶的長成是生命和歲月的事,還就應了那四個字‘厚積薄發’。”
“長成了不等于就是好茶,還是要制作的?!毙⊥醴畔卤诱f,“很多時候,茶比人更難以捉摸。同樣的手法,去年可以出好茶,今年就不行,以前跟著師傅學,想用現成的辦法做,總是出錯,再怎么問,師傅也只是說好好感覺感覺,早先還以為是師傅藏了一手,后來才知道,就是要培養出對的那一種感覺,每一道工序做到什么程度,還真的是感覺。急了不行,慢了不行,好茶常常是人和茶碰到了一塊,一下子就出來了,做過的人都知道真的有機緣,天時地利人和失了哪一個都不成。”
老楊說:“這還只是一半茶?!?/p>
小洪說:“還有一半呢?”
老楊笑了:“沖和品啊。用什么水沖,和什么人品,茶的滋味又自然是不同的!”
李sir端著茶杯笑著說:“這樣的閑情是讓人向往,可是……”話音未落,手機響了,李sir皺著眉頭聽了一會兒,應了一聲:“好!”對我們說了聲:“不好意思,局里有事,先走了?!?/p>
我們知道李sir的假期沒了。
出了門,小洪絮叨著:“所以只有啤酒沒有了花雕,所以只有快餐沒有了大菜,所以只有布藝沙發沒有了紅木家私,所以只有熱情洋溢沒有了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