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爺的牙痛為何久治不愈
蒲昭和
年近60的陳大爺生來一副好牙齒,胃口也好,吃啥東西都津津有味。他逢人就說:“這是常年吃五谷雜糧磨出來的。”不料有一天,他因受寒得了感冒,右側大牙突然疼痛不已。經當地衛生院醫生檢查,牙齒既無齲洞,又無松動,牙齦也不發炎紅腫。于是,只開了點止痛藥就回家了。
奇怪的是,從這以后,他的牙痛就再也未停止過。三五天就疼痛一次,有時剛睡下牙痛又犯了,尤其一遇冷、熱、酸、甜,更是疼痛難忍。服止痛片也沒有多大效果了。他又找到醫生,要求把這“壞牙”拔了,以求根除。醫生再仔細檢查后,仍沒有找到有病的牙齒。醫生懷疑是三叉神經痛。于是,又是針灸配合服藥治療,又是打封閉止痛針,但效果都不理想。又求助各種偏方草藥,也終未見效。后來,家人陪他到縣醫院診治。
經縣醫院口腔科醫師詳細檢查發現,老人除了牙齒消耗性磨損外,牙齒沒有洞,牙齦也好,沒有明顯的炎癥。結合病情,醫生決定拍X線牙片。拍片結果證實:右上第六磨牙,髓腔內有個比米粒稍大的髓石,壓迫了神經。醫生給他做了牙齒髓腔內取出髓石的手術。又經一周的牙體治療,陳大爺牙痛算是徹底治好了。
點評:有資料報道,40歲以上的人,常會因個別牙齒內牙髓血液減少,營養不良,出現組織鈣化,最終形成髓石。不過,有髓石不一定會出現牙痛,只有局限型髓石,壓迫了髓腔中的神經才會發生反射性疼痛。髓石引起的疼痛,與人體其他結石,如膽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引起的疼痛性質一樣,痛而難忍。但只要查出石頭位置,經手術取出,癥狀可立即消失。
酷似冠心病的頸心綜合癥
尹 兵
一個雙休日的下午,我正在電腦室查閱資料。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忙去開門。進來的是社區清潔工洪大爺。一進門他就直截了當地談起病情來了。他說:“兩年前因頭暈、心悸、頸肩疼痛伴上肢麻木等,曾在醫院檢查治療,當時診斷為‘頸椎病’,經治療好轉。可是,近幾個月來反復出現胸悶、氣短、心悸和心前區疼痛,尤其在活動后,或彎腰、低頭時癥狀加重,甚至暈厥摔倒,曾去幾家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冠心病’,對癥治療,效果欠佳。近幾天依然發作心前區疼痛。您說該如何治療呢?”
聽了洪大爺一番病情介紹后,我讓他拍一張頸椎X線片。X線片顯示“頸椎明顯骨質增生及椎間孔狹窄,生理彎曲度消失”。結合洪大爺既往病史、臨床表現、癥狀體征與頸椎X線片,不難理解本次發病是由頸椎病引發的心臟病癥狀,而非冠心病所致。當即收住我院進行牽引、理療等綜合治療。一個月后頸椎病好轉,隨之冠心病癥狀得以消失。
“頸心綜合征”是由頸椎病引起的心臟病癥狀及心電圖改變的一組癥候群。常見臨床表現有胸悶、氣短、心悸和心前區疼痛等,心電圖檢查有期前收縮、心動過緩、傳導阻滯、ST段T波變化等。但查血脂、心肌酶譜、動態心電圖及心電圖運動試驗等,常無心臟特異性改變。唯攝頸椎正側位X線片或頸椎CT片,可見頸椎病理性改變。
頸心綜合征是頸椎病的一種特殊類型,它是由頸椎骨質增生、椎間孔狹窄和生理彎曲度消失等多類病理性改變壓迫頸神經根或交感神經鏈受到刺激,而引發的一組錯綜復雜酷似冠心病的癥狀。因心臟受交感神經支配,當頸椎發生病理性改變時,影響了神經節及其神經纖維組織等,而致冠狀動脈供血障礙,或傳導系統紊亂,從而在臨床上表現為一組心臟癥候群,醫學上稱之“頸心綜合征”。其實不是什么心臟病。
“頸心綜合征”根源是頸椎病,所以主要應治療頸椎病。如糾正高枕臥床習慣,使用適當高度的枕頭(約1個拳頭高);避免過度仰頭、低頭或長時間頭轉向一側;注意頸部保暖,避免頸、脊背受涼;局部進行理療、熱敷;適當做頸部體操以活動頸部,可緩解或減輕“頸心綜合征”的各種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