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一些看似平常的狀況,很可能是疾病臨身的警報,你可千萬別不當回事兒。
●老眼昏花報警高血壓
李先生頭天晚上還好好的,翌日清晨一覺醒來,卻什么也看不見了。家人趕忙將他送入醫院,經醫生檢查,血壓180/100毫米汞柱,眼底動脈缺血性改變,視神經萎縮,心臟肥大,血脂升高,腎臟也發生了病變。一句話,李先生之所以一夜失明,乃是高血壓闖下的禍。原來,李先生自覺身體不錯。從未做過體檢,半年前發現看東西有點不清楚,自以為是老眼昏花,未做任何治療,一直到兩眼失明方才去看醫生,可已鑄成大錯,懊悔不已。
醫生分析:李先生的悲劇在于跟著感覺走,沒有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檢查。從病史推測,他與高血壓結緣已經相當久了,半年前感覺老眼昏花已是高血壓較為嚴重的信號。如能及時發現,并進行積極的降壓治療,完全可以避免失明。要知道,高血壓不僅可引起心血管病變,還能引起眼底動脈缺血性病變,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加上李先生這樣的高血壓患者,身體的代償能力較好,可以不出現頭暈、頭痛等心血管癥狀,而眼睛出現狀況則為早期的主要表現。因此,中老年人莫名其妙地出現視物模糊的情況,應想到高血壓臨身的可能,及時到醫院測量血壓為上策,切不可步李先生的后塵,自我診斷為老眼昏花而招致失明的后果。
●遺忘發作報警腦缺血
高師傅退休后,在家帶孫子。一天到商店購買玩具,當售貨員將玩具遞到他手中時,他突然什么也記不清了,口中喃喃自語:“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弄得售貨員滿頭霧水,只好將他帶到休息室休息,過了10多分鐘,方才想起是來給孫子買玩具的。回到家里,他將此事告訴了當大夫的兒子,兒子馬上帶他到醫院檢查,結果診斷為小中風。
醫生分析:高師傅出現的癥狀叫做短暫性全面遺忘癥,又稱遺忘發作,表現為突然出現短暫的記憶喪失,主要是近記憶喪失,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平均3-6小時,一般不超過24小時,然后記憶恢復。發作時患者的即刻記憶和遠記憶均正常,談話、書寫、計算功能也不差,日常活動與正常人一樣,故往往受到忽略。究其根底,屬于大腦椎一基底動脈系統短暫缺血,累及到海馬、穹隆和乳頭體等與近記憶相關的腦組織。這種短暫性缺血俗稱小中風,有可能發展成缺血性中風,醫學上稱為腦梗死。幸虧高師傅有一個當醫生的兒子,及早得到了有效的診治,從而避免了險情的發生。
●夢中喊叫報警帕金森癥
對于中老年人,應留意一下睡覺中的情況,有沒有大喊大叫或亂踢亂打的行為。德國醫學專家新近提出,夜間睡夢中大喊大叫或亂踢亂打的行為,可能是帕金森癥的前兆。
醫生分析:人在做夢時眼睛會快速跳動,在這一睡眠循環中人的肌肉通常處于放松狀態,不受身體的運動控制中心支配。但是當該睡眠循環被中斷時,肌肉就會與身體運動控制中心重新連接而受其支配,導致睡眠者說話、唱歌、喊叫或四肢亂踢亂打,甚至從床上摔下來。這種睡眠障礙很可能是帕金森癥發作的早期預警信號。經過長期研究發現,80%到90%的帕金森癥患者在發病前有這樣的睡眠障礙,往往5-10年后發展成帕金森癥。
●眼皮耷拉報警糖尿病
退休教師郭某,3個月前左眼皮明顯耷拉,他未在意,認為年紀大了,眼皮松弛而耷拉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后來幾位老朋友在一起聊天,不知怎么話題轉到了他的眼皮上。其中一位老人頗有獨特見解,力排眾議道:“老弟,我看不那么簡單,你瞧我們幾位,年紀都在你之上,誰像你眼皮耷拉了?再說人老了眼皮松弛,也應該是兩眼的眼皮一起耷拉呀。”大家一聽都覺得言之有理,便勸他去醫院看看。他想想也有道理,便去了一趟醫院,醫生檢查后在他的病歷診斷欄里寫下了3個字:糖尿病。
醫生分析:眼皮耷拉,醫學術語叫做眼瞼下垂,多見于老年人群。也正因為如此,常常被人忽視。郭老師的例子告訴我們,老年人切莫把眼皮耷拉不當回事,特別是突然出現一只眼的眼皮耷拉,很可能與糖尿病有關。究其奧秘,在于糖尿病可導致動脈硬化,致使供應動眼神經的小血管缺血,遂致眼瞼下垂。
糖尿病引起的眼皮耷拉常有這樣一些特點:一是起病較急,僅為一側性,在發病一側的前額或眼眶區常先有疼痛感;二是除上眼瞼下垂外,多伴有眼球向內或向上、向下運動受到限制而出現復視(即看物出現雙影)。一旦診斷明確,除采用降血糖的措施外,還應該按照缺血性腦血管病進行治療,一般治療3-4周,眼皮耷拉的癥狀可減輕甚至消失。
●眼白發藍報警缺鐵癥
劉大伯血壓、心臟等均正常,卻老是頭昏眼花、四肢無力、面色蒼白。醫生檢查發現他的眼白變得藍幽幽的.懷疑為缺鐵,后經查血證實他患上了缺鐵性貧血病。
醫生分析:眼白發藍,醫學稱為藍色鞏膜,常是慢性缺鐵的結果。原因在于鐵是眼睛鞏膜表層膠原組織中一種十分重要的物質,缺鐵后可使鞏膜變薄,掩蓋不了鞏膜下黑藍色的脈絡膜,眼白就呈現出藍色來。因此,當你發現自己或家人(包括孩子)的眼鞏膜變藍,很可能是患了缺鐵癥,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白天過度嗜睡報警心臟病
都說“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著”,但林師傅例外,至今仍然處于“前三十年”的狀態,甚至有過之.連白天都是睡意濃濃,雖然他已經退休了。為此他頗有點兒沾沾自喜,為沒能遭受老伙計們失眠的痛苦而高興。然而“好景”不長,沒隔多久就因胸前疼痛住進了醫院,診斷為心臟病心絞痛發作。
醫生分析:中老年人白天打個小盹兒什么的完全正常,但如果整個白天或者大部分時間都想睡覺,便是心臟患病的一種征兆了,林師傅“加盟”心臟病患者隊伍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一項涉及6000余名60歲以上老人的調查資料顯示,白天嗜睡的老年婦女的心臟病發病率比正常同齡女性高出66%;白天嗜睡的老年男子比正常同齡男性高出35%;患上心臟病后,死亡率也要分別高出28%和16%。這警示我們,白天嗜睡并非好事,也非小事,應視為心臟病的一個警號,早診早治為妙。
●腿痛抽筋報警動脈硬化
供職于一家合資企業的章工程師今年50開外,身材雖較清瘦但精力旺盛,敢與年輕人較勁兒,只是近幾個月來感到小腿有些疼痛,時不時還出現抽筋的癥狀,頗令他不安。聽人說這是缺鈣的表現,于是他購買了不少鈣劑服用,遺憾的是始終不見效果,小腿疼痛抽筋依舊。他沒轍了,不得已走進了醫院。出乎他意料的是,醫生的診斷并非缺鈣,而是動脈硬化導致腿部血供障礙所引起的“缺血性痙攣”。
醫生分析:腿痛抽筋不單是因為缺鈣,還與中老年人常見的動脈硬化有關,究竟是哪一種原因應請教醫生,隨便聽信、盲從他人或憑自己想當然行事都是錯誤的,章工程師可謂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