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病,主要因為靜脈壁薄弱、靜脈瓣缺損及靜脈內壓增高所致。多見于長期站立工作、站立負重過久、習慣性便秘的中年男性。患者站立時,可見下肢淺靜脈擴張、迂曲,常感下肢乏力、酸脹或出現足背及踝周圍水腫。病程較長而曲張明顯者,常易在小腿下段及踝部出現皮膚色素沉著、皮炎、濕疹和潰瘍等并發癥。做好自我護理,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并發癥的關鍵。
一適度鍛煉,增加血管壁彈性平時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踢毽子等,增加血管壁彈性。患者避免站立過久或長時間行走,一般行走及站立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其間宜臥床休息,抬高患肢30°-40°,使患肢位置高于心臟水平,有利于靜脈血、淋巴液回流,從而減輕患肢水腫,減輕下肢靜脈內壓力,減輕腫脹及不適感。
一坐臥姿正確,減輕對靜脈的壓迫坐位時不要蹺二郎腿,以免壓迫、影響靜脈回流,增加靜脈內壓力而加重癥狀;睡覺時盡量取仰臥位,抬高患肢30°-40°,以利于靜脈回流。切勿取患側臥位,防止身體壓迫患側下肢,影響血液循環。
■注意生活細節,防止并發癥盡可能不使用腰帶,穿寬松的褲子,避免穿著緊身衣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習慣性便秘者,睡前飲一杯白開水或蜂蜜水,或口服輕瀉劑,避免長時間蹲位大便而影響下肢血液循環。癥狀較重時,患肢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使用彈力繃帶時應抬高患肢由足部開始向大腿方向纏繞,可以有效減輕患肢癥狀。每晚用溫水泡腳,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平時注意剪短指甲,避免搔抓,防止損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