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我應邀到消化內科會診。患者是一個中年知識分子,因為消化道出血在消化內科留院觀察,已經輸液治療了6天。胃鏡僅顯示為淺表性潰瘍。經過詳細的詢問后,我發現他情緒緊張,感到工作壓力很大,與上高中的孩子關系緊張,與妻子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較大的沖突,心里一直不痛快,最終導致了這次消化道出血,我認為他患了抑郁癥。建議他回家服藥(抗抑郁藥物)休息。2星期后,當他來復診時,情況有了明顯的改觀。
但他不明白,為什么抑郁癥導致了消化道出血。我告訴他,抑郁性反應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類型。前者來勢兇猛,是在大的應激反應之后的負性心理狀態。急性抑郁求助于感情宣泄,在蒙受重大不幸時,成為一種必要的、求之不得的反應方式。急性抑郁時間短,但病情嚴重,患者能直接體驗到情緒的激變,一段時間之后通常可以恢復正常。而慢性抑郁持續時間較長。在長期的抑郁情緒的支配下,各臟器的功能狀態處于受抑制狀態或由于伴隨焦慮狀態出現了功能失調,可以出現心律不齊、胸悶。慢性抑郁由于可能是一系列因素的總和,患者通常感覺“活得很累”,但又覺得就單個問題來講,似乎不至于將他擊倒。于是,出現各種不適,諸如血壓高、心慌、胸悶、頭痛、頭暈、失眠、消化不良、潰瘍、肌肉酸痛等時,患者四處求醫,但最終仍不能獲得最有效的治療效果。我告訴這個患者,假如不用抗抑郁藥,按照消化道出血治療,他可能也會出院,但他會遺留“胃病的根子”,總會在情緒不好、心理壓力超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時發作,而解決了抑郁癥,才會從根本上改變他的生活。
抑郁癥的表現可以是情緒上的,也可以以臟器的功能失調為表現形式,注意了這一點,就可以及時治療一些以身體不適為表現的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