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食品具有營養豐富、易保存、貯藏時間長、清潔衛生、攜帶食用方便等諸多優點,所以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是,罐頭食品很容易使人對它的腐壞變質麻痹大意,引起食物中毒。尤其是肉類、魚類、蛋類罐頭變質而發生中毒事故更多。下面是四種罐頭腐壞變質的表現,供大家在選購和食用罐頭時參考。
1.鼓氣、膨脹(胖聽)。罐頭底部出現凸起,這是罐頭變質的一種常見外部特征,這種罐頭不可買。但是,也有個別罐頭在生產過程中因打壓不好也有這種現象。如果不小心買了這種“胖”罐頭,在打開食用時,一定要仔細檢查,確認沒有酸性腐敗氣味,內容物顏色正常,不發黏,液體清亮,不渾濁,不沉淀,仍有正常自然氣味后,才可以食用,若加熱食用則更保險。一旦發現有異常現象,則必須廢棄。
2.銹斑。若發現罐身、罐頂或罐底某處有銹斑,說明其內容物發生了質的變化,腐蝕了罐體。或因罐頭保管不善受潮生了銹斑,嚴重的銹斑能穿透鐵皮,污染罐內食品。碰上這種罐頭不得購買。
3.超期。罐頭的蓋上均打印有出廠日期,我國現有規定,一般鐵皮罐頭貯藏期為2年,玻璃瓶罐頭為1年。購買時應認真檢查蓋上的年、月、日是否過期,過期罐頭不保險,不可購買。
4.罐內食物變質。購買玻璃罐頭時,可透過玻璃看到內容物,若發現變色、沉淀、有氣泡、液體不清亮時,不可買,更不可食用。
另外,當你打開罐頭食用時,最好一次吃完,如果一次尚未吃完,要放在冰箱內或低溫處,下次吃時一定要加溫處理,嚴防食物中毒,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