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性情就會大變。很多老年人,就是因無法適應這種變化而導致身心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下降,影響了晚年幸福。
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與自我心理調適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只要能夠把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是完全可以擁抱一輪金色夕陽,活出更多精彩來的。老人調適心理,很有必要做到“三忘掉”和“四牢記”。
●忘掉衰老
心理衰老比生理衰老更可怕,所謂未老先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旦沉溺于衰老的陰影中,就會產生恐懼感,等于是數著日子等死亡,生命激情將盡行喪失,還有什么快樂可言?
忘掉衰老的最好辦法就是證明自己還有用,還沒有老,所以,老年人不能自我封閉,一定要多接觸社會,盡可能地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發揮余熱。只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會忘掉衰老,心態就會年輕,心態年輕是減緩機體衰老的良藥。
●忘掉得失
不少老年人愛發這樣的牢騷:革命了幾十年,而今退休了,工資待遇還不如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真是一生白干了。
孔子說過,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意思是說人老了,更加容易患得患失。人若患得患失,心理就容易不平衡,容易灰暗,再好的日子也過不舒坦。人要過得快樂,還真的要看淡名利和得失。有這樣一位老人,退休時的級別、工資并不高,但是,他省吃儉用,在鄉下老家開辦一間圖書室,從來不過問自己的工資多少。他說,人為工資活著沒意思,年輕人待遇高,過得好,會更有熱情工作、建設國家,是好事。他們過好了,老人們也會跟著好。一代更比一代好,本來就是自己革命的初衷,沒有什么可埋怨的。所以,他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充滿了歡樂,90歲時,還耳聰目明。
●忘掉宿怨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經歷風雨,不可能不與人結些恩怨,也不可能沒有不開心的往事。人老了,都有懷舊心理,此時,千萬要注意的是,不要沉溺于不快的往事之中,自尋煩惱。最好是把不快的往事塵封起來,不讓它們影響自己的生活,多回憶一些快樂無比的往事,使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
忘掉宿怨的最好辦法,是與得罪過自己或者傷害過自己的人和解,與他們交朋友,積怨化解了,也就不再影響自己的生活了。人只有今生,沒有來世,沒有什么不可以化解的怨恨。
●牢記感情
人老了,最害怕的是孤獨,最需要的是愛和情的溫暖與慰藉。這種溫暖和慰藉,無非來自愛情、親情和友情。所以,一定要牢記自己的老伴、親人和朋友。多與他們交流親近,相互間多給予幫助。與親人、朋友相處融洽了,便有了更多宣泄感情的渠道,通則暢,萬千快樂就在這個“暢”字里。
●牢記責任
退休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新的生活起點。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世間所有的事都與自己無關了,把責任丟到九霄云外。人只要活在世上,無論是以什么身份或者形式生活,都得履行一份責任。人一旦沒有了責任感,就會頹廢、消極、悲觀,甚至沉淪。其實,老人們履行責任的地方很多,比如教育后代,為子女分擔各種壓力,等等,什么都可以做。只有時時牢記責任,人才能變得樂觀快樂,積極向上,活出更多的滋味來。
●牢記充電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時代在飛速前進,老年人也要時時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會被社會“晾”在一邊或者被淘汰。老年人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但如果一味地抱著老皇歷不松手,把經驗變成教條,就會把自己禁錮死,沒法適應時代和享受新生活的樂趣。像電腦、手機、消費方式、娛樂方式等新鮮事物,都要去學一些,嘗試一番。
●牢記健康
幸福快樂的基礎,就是健康的身體,尤其是老年人,健康更為寶貴。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心理習慣,堅持鍛煉身體,都是健康的保證。跳舞、散步、騎車、聊天、讀書、練書法……一切對健康有益的活動,都不要拒絕,滿懷熱情去做,身心肯定會倍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