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今年64歲,既往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近日因記憶力減退,去醫院做了頭顱CT檢查,被醫生診斷為腦萎縮。為此,王大爺十分緊張。這腦萎縮是不是老年性癡呆呀?
腦萎縮并不等同于老年性癡呆。腦萎縮是一種體征,而不是病名。60歲以上老年人的腦體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縮小,且隨年齡的增大或原有病情的加重,縮小愈加明顯。當腦體積縮小達到一定程度時,在醫學上就稱之為腦萎縮。正常人從50~60歲開始,腦的重量和體積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在形態、生理、生化等方面發生改變,年齡越大,發生腦萎縮的概率就越大,女性比男性腦萎縮出現得要早。這是正常人體衰老的過程,屬于生理性萎縮,是正常的退行性變化。
但是,研究發現,幾乎所有腦萎縮的老人都處于衰老或疾病狀態。老人腦萎縮出現的時間和程度,與疾病、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生活經歷有關,不同的人有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通過細致的醫學檢查發現,腦萎縮的老人會有不同程度的腦功能受損,表現為思維遲鈍,語言表達力不從心,并伴有多疑、焦慮、啰嗦等。至于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更多地與年齡有關,而分析和判斷能力通常不會減退,這種現象基本上符合增齡性規律,不屬于老年性癡呆,一般也不會惡化。
老年性癡呆的患者都有嚴重的腦萎縮,但有腦萎縮的老人不一定患有老年性癡呆,兩者是不能劃等號的。當然也有部分患者的腦萎縮與腦動脈硬化有關,腦動脈硬化時腦組織有許多小動脈呈彌漫性阻塞狀態,在磁共振片上可見點點滴滴的病灶,醫學上稱之為“腔隙狀態”。這種腦萎縮狀態可以造成多發性腦梗死.最終可導致癡呆癥。
癡呆癥的患者通常表現為:記憶力顯著減退,難以完成日常家務,語言障礙,判斷力明顯減退,思考、歸納能力極度下降,情緒和行為異常改變,個性的顯著改變,自主性喪失等。
由于腦神經細胞是不能再生的,醫學界對腦萎縮也沒有好的治療方法。老年人要延緩腦萎縮,應注意以下幾點。
1、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引發腦動脈硬化疾病,以避免繼發腦萎縮的發生及加重。
2、正常人進入中年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活血化淤及防止卒中的藥物。
3、盡可能地活動手指。這是因為人的大腦皮質的“感覺”和“運動”區域中,支配手指的區域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經常活動手指可以阻止和延緩細胞的衰老退化過程,從而不發生或推遲發生腦萎縮。平時多用左手,多從事精細的活動等。
4、多看書,勤用腦。腦細胞是越用越活,不用則退化,有意識地背誦一些詩詞、散文,能延緩腦細胞的衰老。
5、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多吃核桃、蛋黃(膽固醇高者除外),有增強大腦記憶力的作用。少吃含鋁食品,少抽煙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