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認,老伴馬國英年輕時是學校最優秀的老師。那時,很多同事跟我說:“你有馬老師這樣的妻子,真是你一輩子的福分啊!”現在的事實證明:她是個好老師,但絕不是好妻子!不然,到了這把年紀了,我們還會鬧什么離婚?說真的,我也不愿意出現這樣的局面,說句悲觀的話:活著的日子也不多了,誰愿意這樣瞎折騰?但這種日子實在無法過下去了,我必須得離!
記得剛退休那年,我們彼此相處得很不錯,常結伴去散步、登山、打門球什么的,女兒經常帶孩子來我們這里玩,挺幸福的!可到了第二年.女兒一家子去了深圳,兒子也帶老婆去了福建,家里只剩下我們老兩口。本來,兒女不在身邊,我們更應該相濡以沫,相扶相攜。可不知怎么回事,我們的矛盾居然越來越多。有時候,為了一點點小事,雙方都要賭大半天的氣。說來也怪,有時候我們坐在一起聊天,突然就為一些瑣事爭吵。餐桌如何擺放、中藥怎么熬、早餐如何搭配……這些問題都會成為我們爭吵的焦點。我有時候尋思:也許人上了年紀,沒事干了就悶得慌,要通過吵架來釋放!
所幸她后來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常和一些書畫愛好者開開筆會。有時我不在家,她一個人就躲在書房揮毫潑墨。有了一些精神寄托后,我們發生口角的日子少多了。
平靜的日子并沒有維持多久。去年,是我們之間矛盾激化最明顯的一年。最早是因為我迷上了炒股,在幾個好友的幫助下,也賺了幾筆小錢。其實我根本沒虧過,可她坐不住了,生怕我把家里的那點積蓄花掉,時時刻刻在我耳邊敲警鐘。我索性提出將家里的存款一分為二,各管各的錢。我拿自己的錢去炒總可以吧!
自打我與她在經濟上各自為政后,她對我很失望。也許是跟我賭氣,發展到后來,每個月的家庭開支她都一一列在紙上,柴米油鹽、煤氣、電費各出一半。這完全是各立門戶的做法啊!事情到了這份上,還有什么可猶豫的?
不過,我提出離婚也不單單為了這些家庭瑣事,還有個重要原因—夫妻生活!早在兩年以前,她就開始對夫妻生活有反感情緒,我勸她去看看醫生,她說:“這么大把年紀了,難道還有什么病不成?人老了,這是自然規律!”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有時候我之所以跟她發脾氣,就是覺得自己很壓抑、很煩躁。我也曾試著按書上的方法跟她親近,可有好幾次,她都極不耐煩地將我推開,還說我老不正經。為這事我一直很郁悶。更苦惱的是,我還不能聲張。兒女們也不了解這些情況,他們看到的矛盾只是表面的。
我現在也想清楚了,人活著,不就是圖個好心情、好活法嗎?現在兒女都大了,至少不用我操心,自己現在也無官一身輕,用不著再擔心別人指手畫腳說長道短了,這婚是一定要離的!
■群眾觀點
李才權(61歲):我是很反對老年人離婚的,那么多年都過來了,還在乎這一段時間?更何況老人離婚會給子女也帶來很多麻煩。
朱廣盛(34歲):人老了,有時候對愛人不要要求太高,像文中兩位老人如果能相互寬容,相互理解,那么生活中有些磕磕碰碰、爭爭吵吵現象就可避免。我的父母很多年來都在爭吵,如果他們真要離婚,我是第一個反對的,為什么年輕的時候不離,等到這個時候才離呢?
張惠梅(53歲):老年人離婚也值得尊重。他們一樣需要夫妻情感上的交流,再說整天在一起吵吵鬧鬧也不利于身體健康。特別是子女成家立業后,如果夫妻關系不好是很痛苦的,離婚當然是個解脫的好辦法。
■專家觀點
郝麥收(天津社會科學院老年婚姻專家):老年人對婚姻的要求很多,無論是性,還是精神,都是正當的。面對這樣的需求,老年人也要學會浪漫,比如時常給婚姻增加愛情的青春激素,不要讓婚姻顯得老態龍鐘。
史成禮(性學研究專家):老年夫婦相處不好,很多是因為性的原因。以往人們難以啟齒的夫妻性生活,如今已成為衡量婚姻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老年人也不例外。但男女生理結構不同,老年男子在70歲時還有性要求甚至還較為活躍,而此時老年女性因卵巢功能退化等,幾乎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性生活不和諧也是老年夫妻發脾氣、爭吵的導火索。
王波(中山大學社會關系學專家):隨著家庭的小型化,老年人在婚姻沖突時缺少其他家庭成員的緩沖,夫妻的矛盾不能有效地被緩解,無疑會使老年人的離婚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