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藥圣孫思邈的母親患有水腫、小便不利等病,兒子想盡辦法也沒治好。有一天,一個推獨輪車的人到孫家門前討飯。見老太太有病,說他有辦法治療。孫母為他簡單地做了點吃的,車夫吃完,就在獨輪車停放的地方拔了把草,讓孫母煎服。外出采藥的孫思邈兩天后回家,看到母親病狀大輕,問明了原因,便出門去追尋車夫,他跑了二十多里,總算追上了車夫,仔細詢問了情況。打那以后,中藥里又多了一味利尿消腫的車前草。
車前草,又稱車輪草,野生于路旁、山坡、原野、陰濕地及池邊,全草可入藥。車前草味甘性寒,主治小便不利、暑熱泄瀉、目赤腫痛等癥,有利水通淋、止瀉、明日、化痰等諸般功效。車前草止瀉的藥理機制是祛除水濕,令腸道內清濁分利,利小便而實大便,這種作用在諸多的止瀉藥物中是絕無僅有的。
車前草對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腎炎水腫等病均有療效。臨床觀察,車前草對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特別對急性泌尿道炎、膀胱炎、乳糜尿、前列腺炎等急癥,效果甚佳。泌尿道炎的患者小便短澀、不利,疼痛難忍,此時,采鮮車前草四五棵,洗凈去根,加水適量,待煎煮15分鐘后略加糖(紅、白糖皆可),立即飲服,20分鐘后癥狀緩解。一日3次,連服兩天急性癥狀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