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擔任業(yè)務經(jīng)理的林先生,事事要求完美,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喝水也不正常,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最近他常常肚子痛,下腹部時不時突然發(fā)生一陣絞痛,肚子脹得難受,可是在衛(wèi)生間待上半小時,卻還是沒個所以然。只能繼續(xù)忍受腹脹的折磨。
剛開始林先生以為是吃壞了肚子,腸胃出了問題,在家人建議下到醫(yī)院接受詳細的檢查,包括抽血、驗尿等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經(jīng)過認真分析,醫(yī)生診斷他患了大腸急躁癥。
大腸急躁癥患者在生理結構上并無異常,只是大腸過度敏感,當受到食物及壓力等刺激時反應過度,連帶大腸、小腸及胃都會出現(xiàn)癥狀,使得腸道肌肉痙攣。通常之前就曾出現(xiàn)類似腹瀉或便秘癥狀。在生活作息驟變或是感受壓力的時候,這些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癥狀就會再次出現(xiàn),有的人會出現(xiàn)腹痛,有飽脹感,有的人甚至還會腹瀉、便秘等。
大腸急躁癥在焦慮癥及抑郁癥患者身上更為常見。專家表示,臨床最常聽到的患者敘述就是,有時每天上好幾次廁所,有時候拉肚子糞便稀軟,這都是因為大腸蠕動快速;也有人抱怨因為胃腸道失去了正常蠕動功能,引起便留滯導致便秘,或是明明剛上完廁所,卻仍感覺糞便沒解干凈,這些都是排泄不正常的情況。
專家提醒,所謂的大腸急躁癥,嚴格來說不應稱為病癥,應該稱之為綜合征,是因為工作或生活緊張、忙碌,加之壓力較大導致的。治療大腸急躁癥可以先從生活方式上做調整,找出造成自身緊張的癥結,如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活動時或吃什么東西之后,不適癥狀比較嚴重,并加以避免,之后再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習慣。
在改善生活作息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配合使用藥物幫助緩和癥狀。例如腹瀉患者,可服抗痙攣藥物,放松腸道的肌肉和解除痙攣;應用止瀉藥物,減緩食物在腸中移動的速度、消除脹氣;再加用治消化不良的藥物,能夠減輕患者的不適感。至于因為心理壓力過大造成的大腸急躁癥患者,醫(yī)生也可給予抗抑郁劑,降低神經(jīng)的敏感度。
有些醫(yī)生也嘗試配合心理治療,例如通過催眠或交談等,讓患者學會放松技巧。專家表示,不管是減緩腸道收縮還是幫助排氣,都是希望讓大腸急躁癥患者感覺更舒適。有些人借助運動、音樂等來放松心情,調劑生活,這也是預防大腸急躁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