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在患有脂肪肝的同時有膽囊結石。研究發現,脂肪肝和膽結石有很密切的關系。
脂肪肝和膽結石兩者同為常見病,常合并存在、互為影響,導致臨床表現復雜化。膽石癥按發生部位分為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以及肝內膽管結石,按成分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包括黑色素結石和棕色素結石)以及混合性結石,而按病因則有感染性結石、代謝性結石、潴留性結石、混合性結石之分。
盡管不同成分結石的發病機制和好發部位不同,但其臨床特征相似。80%的膽石癥患者為“沉默性結石”,可終身無疾病發作。但有過膽絞痛發作者,2年內75%的患者會再發,每年嚴重并發癥(膽囊炎、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膽石性腸梗阻、膽囊-膽總管瘺、膽囊癌)發病率為1%~2%。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相似,膽固醇結石的成因亦主要與高脂肪、高熱量膳食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有關。黑色素結石主要發生于膽囊內,與老齡、肝硬化、溶血以及全胃腸外營養有關。30%的肝硬化患者有膽石癥,肝硬化患者每年膽石癥發病率為5%。棕色素結石常發生于肝內外膽管,主要與膽道系統的感染和狹窄以及膽汁淤積有關。
最近在上海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對3175名成人肝臟和膽囊超聲檢查發現,脂肪肝和膽囊結石檢出率分別為20.8%和10.7%,兩者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多數膽石癥患者起病晚于脂肪肝,脂肪肝和膽石癥患病率分別在60~69歲和70歲以上達高峰。脂肪肝患者膽石癥的患病率顯著高于非脂肪肝者;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脂肪肝與膽石癥均關系密切。脂肪肝為膽石癥形成的危險因素,表現為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膽固醇性結石有關,脂肪性肝硬化與黑色素結石的高發有關。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膽囊膽固醇性結石享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素,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某些措施,如極低熱量飲食、低飽和脂肪酸伴高不飽和脂肪酸膳食、貝特類降血脂藥物以及減肥手術等導致體重快速下降,均可促進膽固醇結石的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通過B超檢測顯示膽囊動力下降,膽汁容易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