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曾在很多人手中流傳的演講記錄,演講者林光常,是臺灣百盛癌癥防治研究中心的副執行長,臺灣癌癥基金會顧問。他的一些健康觀念和說法,顛覆了人們以往對牛奶、蛋白質這些營養概念的認知,在海內外都引起了爭議。這里,我們先刊發林博士的這些見解——
觀點一:蛋白質過量有害
蛋白質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頭發、指甲、皮膚、細胞、器官統統都需要蛋白質,組織受損修復都需要蛋白質。可是,就像水一樣,如果缺水,是旱災;可是每天給你下場大雨,連續下80天,好不好?不好了。蛋白質就是這個問題,適量的蛋白質對身體是非常好的,過量的蛋白質會殺人。所有現代文明病,80%以上的罹患,都跟蛋白質攝取過量有關。
現在牛奶里的蛋白質是母奶的3倍,我們身體根本沒有辦法處理,而且它的蛋白質幾乎都是酪蛋白,身體很難消化的,非常難消化,那就造成消化不良的問題。胃病、胃酸過多、胃痛,我說你酪蛋白不要吃就好了,就這么簡單。
美國乳制品學會打過一個很大的廣告:牛奶,是最完整的食物。對不對?對!非常正確,但是它忘了告訴你,后面應該加注——對牛而言。
觀點二:牛奶越喝越缺鈣
現在的牛奶含有大量蛋白質,蛋白質在身體里代謝的時候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這樣體質就會偏酸,體質偏酸就容易生病,而我們身體有一個自主機能,會從身體里面溶出堿性物質去平衡這個酸性,讓你不會那么快生病。
那么各位,我們身體里面什么物質堿性特別高啊?就是鈣。
所以你越喝牛奶,體質越酸,鈣又是儲存在骨骼里面,所以骨頭里面的鈣就溶出越多——越喝牛奶,產生越多酸性物質,酸性物質越多,鈣就越流失,鈣質越流失,你越以為不夠,再去喝牛奶補鈣,越喝牛奶鈣越流失。你為什么鈣永遠補不夠?因為你開了一個更大的漏洞。這些蛋白質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使我們身體整個嚴重偏酸,那你的鈣質永遠都不夠的。
根據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研究報告,他們調查1972年~1974年之間所出生的嬰兒,做隨訪研究,這些嬰兒現在已經都20多歲了。結果發現,奶粉喂養的嬰兒在成年之后,有兩高:一個是身高很高,一個是血壓很高。
在中國內地,比較封閉的地方,婦女所攝取的鈣質,平均一天只有400~500毫克,距離800~1000毫克的營養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可是她們沒有骨質疏松癥。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她們沒有牛奶喝!在婦女的哺乳期、懷孕期所需要的鈣質更高,對不對?非洲有個地方邦圖,這個國家的婦女一生中平均要生10個小孩,用母乳喂至少10個月以上,可是她們平均鈣攝取只有400毫克,卻沒有人得骨質疏松癥。你知道為什么嗎?還是因為她們沒有牛奶喝!
所以我的結論是:想得骨質疏松癥嗎?請多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