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高血壓已經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對高血壓病的預防和醫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世界高血壓聯盟選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世界高血壓日”。今年5月13日是世界高血壓日,本欄目特邀相關專家就高血壓患者的營養飲食問題進行交流——
面對高血壓,很多人不知所措,認為只要吃了降壓藥就可以根治高血壓,甚至有人只有感覺難受時才吃藥。其實,科學地治療高血壓是需要從生活習慣、飲食方式、精神因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治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會因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影響整個治療。在這些因素中,飲食因素是高血壓病友最容易忽略但又最容易改正的治療方式。只要您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通過膳食降低和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飲食8原則
1.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吃飯不宜過飽,飯后適當活動。高血壓多發生于老年人和肥胖者,吃飯七成飽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使體重保持在理想范圍以內。這對控制血壓和血脂的升高以及改善患者的自覺癥狀很有好處。
2.適當攝入低脂肪、優質蛋白質食物。每日脂肪的攝入不超過50克,在限量范圍內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和肉類,它們可能會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對增加微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有一定作用。大豆蛋白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濃度,防止高血壓的發生發展。每周進食2~3次魚類、雞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的排出而起到降壓作用。此外脫脂牛奶、酸奶、海魚類等,對于降壓也有一定作用。
3.限制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肥肉、魚子、蛋黃、烏賊魚等。如果長期進食高膽固醇的食物,可能導致高脂血癥,使動脈內脂肪沉積,加重高血壓的發展。
4.提倡吃谷薯類食物。如淀粉、面粉、米、紅薯等。特別是玉米面、燕麥、蕎麥、小米等含膳食纖維較多的食物等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利于膽固醇的排除。少進食含單糖和雙糖類食物,如蔗糖、果糖等,以防止血脂增高。
5.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膳食纖維等,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還可促進膽固醇的排出,防止高血壓。
6.多選用含鈣高的食物。許多科研結果表明,高鈣飲食是防治高血壓的有效措施之一。鈣具有強大的“除鈉”作用,從而使血壓維持穩定。所以,解決高血壓的關鍵不是限鈉、限鎂或其他礦物質,而是補鈣。研究人員曾就補鈣對高血壓影響做對比觀察,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人每日攝鈣達1000毫克時,連用8周后,血壓降低10~20mmhg。另外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攝入400克牛奶,增加鈣1500毫克時,可使50%的高血壓患者收到明顯的效果。法國的一項研究則表明,平時鈣攝入量達1000毫克時,有明顯的預防效果,使健康人群發病率降低30%~35%。因此,健康人群或高血壓患者,都應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類、魚蝦、芝麻等可有效地防治高血壓病。而奶制品、豆制品、海產品、綠色蔬菜等,對于血管有保護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壓功效。
7.忌食用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此類食物如酒、濃茶、咖啡及濃肉湯等,可能加重內臟的負擔,對高血壓不利。
8.飲食要清淡,不宜太咸。這一點高血壓患者應該高度重視。大量的科學調查表明,“吃得咸”或“口重”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因素。食鹽攝入越多,高血壓發病率就越高。因為如果人體攝入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量過多,就會造成體內水和鈉潴留,而導致血管管腔變細、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壓上升;增加腎臟負擔,造成排鈉障礙,使血壓升高;可能對抗降壓藥物的作用,影響降壓效果。
正常人每日只需要0.5~2克鹽就可以維持生理活動的需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日攝入6~8克鹽是安全的。由于我國膳食方式的獨特性,鹽是創造美味佳肴的主要調味品,因此在我國的高血壓人群中,限鹽的任務就更加艱巨。根據膳食調查,我國目前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7~20克左右,遠遠超過了需要量的標準。因此,一般要求高血壓患者將口味變清淡,每日限制食鹽在3~5克。同時還應當注意并不是只有食鹽中才含有鈉,6毫升醬油的含鈉量也相當于1克食鹽,所以在限鹽的情況下,一定還要注意減少高鈉食品的攝入,諸如咸肉、罐頭、火腿、加堿發酵的食品等都應當限制。
需要提醒的是,科學的飲食對降壓有利,但是仍應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不能取代降壓藥物的作用。
高血壓患者食物宜忌
高血壓患者應多食一些含鉀豐富的食品。近年來研究證實,鉀與血壓有很大的關系,且呈負相關。一些地區的人以“草木灰”(含氯化鉀)代替食鹽,由于食用低鈉高鉀膳食,所以血壓很低。研究指出,高血壓的典型特征是動脈壁增厚,當給予患者足量的鉀后,動脈壁便不再增厚。可見,高血壓病人適當增加鉀的攝入量是有益的。尤其是有些高血壓病人由于持續服用利尿劑、降壓藥,使排尿增多,鉀隨之排出,發生低鉀傾向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服用這類藥物治療的病人,更應注意補鉀。補鉀的方式主要分藥補和食補兩種。藥補常首選氯化鉀,主要適用于服用利尿劑降壓藥治療的病人,而食補則適用于所有高血壓病人,包括那些輕度高血壓及尚未服用降壓藥物治療的患者。
含鉀豐富的食品很多,主要有瘦肉、牛肉、魚類及其他海產品、小白菜、油菜、黃瓜、西紅柿、土豆、柑橘、香蕉、桃、葡萄干等蔬菜與水果。有人擔心食用瘦肉、魚類等高蛋白的食品,可能對高血壓病人不利,這是不必要的。研究結果表明,低蛋白飲食對于高血壓病人比高脂肪飲食更有害,是發生腦卒中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求高血壓病人應保證適量蛋白質的供應。
其次,高血壓患者應該多吃魚。日本科學家研究指出:“高血壓患者應在少吃鹽的同時多吃魚,這樣會降低因高血壓而致腦卒中的可能性。”原因是由血管壁釋放的一種被稱作前列環素的物質,它是一種強烈的血管擴張因子,能松弛血管四周肌肉,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并能防止血體形成。而血液中與血小板相關的另一種前列腺素,稱血體素A2,是一種強烈的血管收縮因子,能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誘發血體形成。多吃魚的人體內,起收縮血管作用的血體素A2明顯減少,血液的凝固性也隨之降低。有關資料表明,生活在漁村地區的居民高血壓和腦卒中的發病率比山區居民明顯降低。研究人員認為,漁民們大量攝入魚類蛋白質,會使血管變得結實而富有彈性,因而不易破裂。同時,魚類含鈣、鉀豐富,這對防治高血壓無疑也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高血壓患者應該注意清晨飲水。水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每天早晨喝1杯溫開水,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有利尿、幫助排便、排毒作用,還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研究表明,動脈硬化的發生與食鹽中的鈉離子在血管壁上沉積有關,若在早晨起床后馬上喝杯溫開水,可把頭天晚餐吃進體內的氯化鈉很快排出體外。平時飲水多、愛喝茶的人高血壓、動脈硬化發病率就低;反之,早晨吃干食,又無喝水習慣的人,到老年發病率就會相對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