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有兩句話相當風行:一句是宋丹丹組合在春晚上留下的“你太有才了!”還有一句流行雖不廣,但影響力著實不小——就是來自寶島臺灣的林博士的一句:“牛奶是牛喝的!”
我早些時候就讀到過林博士的書,知道他提了些很有意思的說法,但我認為那不過是一種說法而已,所以相當地不以為然。沒成想,最近常遇到一些“太有才了外加特有財”的朋友,近乎是用責備的口氣質問我:你們天天鼓吹“一袋牛奶振興一個民族”,你說現在這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呀?有一次差點兒把我問得腦門兒都快滲出“奶”了。不僅如此,這些提問的朋友們基本上都開始“斷奶”(果斷停奶)了,而且多半是全家集體“斷奶”!這讓我想起當年結婚后的第一個春節。為討夫人開心,我們約好在北京陪岳父岳母一起過春節。臨到除夕那天,接到父親從天津遞來的話兒,說我們老家有“例兒”,大意是“大年三十,兒媳婦不能看到娘家燈,看了娘家燈死公公”。這說法“太有才了”!以至我們小兩口陪著岳父岳母一起吃了除夕的團圓飯,但是整個過程都沒敢開燈,甚至連蠟燭都沒敢點。吃過飯立即啟程回到10公里以外自己的小窩。那個除夕夫人表現的大義凜然,人家為救我爹毅然放棄和父母的團聚!而我內心卻是窩囊透了,因為我明明知道那些說法都是典型的胡說八道,可它說的是“死公公”,我只能信其有,哪敢信其無啊!
其實,那些“斷奶”的朋友,和當年的我一樣都屬于內心比較脆弱的群體。面對一種傳統說法,甚至某個人的只言片語,因惟恐傷到自己,就采取躲避的消極態度,而不是緊握科學的武器,勇敢地去剖析擺在面前的問題。道理很簡單,在迷信和科學之間,人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科學。不過,一旦迷信涉及自身利益,人們都會在躊躇之后堅決地把科學拋在一邊。
今天,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才”、“財”之外,健康也成為我們非常關注的自身利益。對健康不管不顧的人少了,所以對林先生言論關注的人就多起來了,這對個人是一件好事,對民族則是一件幸事。雖然,東北某省因電視臺播出了林先生的節目,導致牛奶銷量銳減三分之一;雖然,原本就不習慣喝奶的朋友,因為林先生的一句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沾牛奶;雖然,溫總理的那個“讓中國農民每人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心愿,也有可能因為林先生的說法,要拖延些日子才能實現……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從林先生帶來的影響中意識到,學習健康,同樣需要一點兒精神——那就是勇敢地尊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