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同時發展的今天,一家企業絕不可能孤立存在,無論有意或無意,它必定會同其他企業發生聯系,共同形成產業鏈。
產業鏈是整合經濟資源的“紅線”
多年來,圍繞上汽集團、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長三角地區不但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且形成了配套方便、低成本的集約式產業集群,使長三角地區的汽車產業優勢突出。如生產各類汽車零部件的無錫江陰的模塑科技公司,是為上海大眾配套多年的合作伙伴;舟山小島岱山的岱美聚氨脂有限公司專為上海大眾、通用配套生產皮椅、方向盤;揚州市儀征汽車廠在國內汽車業中也算有些“地位”,卻索性將55%的股份“送”給上汽集團,而今已成為上汽集團的第三個整車生產基地。如今,汽車已是上海的支柱產業,而其零部件90%的供應商位于長三角內,這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浙江諸暨的大唐鎮如今是我國著名的襪子城,年產襪15億雙。襪子城的形成靠的是完善的產業鏈。目前,該鎮擁有1000多家原料生產企業,400多家原料經營商,8000多家襪子生產企業,300多家縫頭卷邊廠,100多家定型廠,300多家包裝廠,200多家襪機配件廠,600多家襪子營銷商,100多家聯運、托運服務企業,形成了集生產基地和輕紡原料、襪業、托運、襪業機械、勞動力等五大市場于一體的立體發展格局。這使大唐鎮成為國內要素集聚最廣、配套服務最全、生產成本最低的襪業產業區,連國外的襪子廠商都不得不紛紛向大唐鎮聚集。
由此可見,以產業鏈為整合經濟資源的“紅線”,既可使企業得利,也可使地方得利。
重慶產業鏈發展中的問題
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較,重慶產業鏈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產業鏈打造和產業集群發展還存在著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支柱產業本地配套協作不夠,產業鏈打造處于低層次。以汽摩產業為例,2005年重慶共生產摩托車420.84萬輛,產量占全國的24.7%,出口量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中,幾大主要摩托車整車廠本地零部件采購率平均只有43%左右,相當多的關鍵零部件產品,需要從江浙等地采購。
二是產業鏈源頭的技術研發能力不強。從產業分布上看,制成品生產和組裝仍是“重慶制造”的優勢環節,而在研發、工藝、品牌及增值服務等方面,重慶不具備優勢。也就是說,重慶產業鏈是“兩頭弱、中間強”,即研發、工藝和銷售服務弱,優勢只集中在加工制造環節。如錳礦資源富集的秀山縣由于技術水平低,主要以原錳初加工為主,雖然為區域創造了一定的財稅,但這種粗放型的產業增長方式增值空間小,無法形成競爭優勢。
三是園區經濟沒有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除少數幾個外,絕大多數市級工業園區產業鏈打造乏善可陳。各園區雖有一定的產業規劃,但在招商引資中,大多“見子打子”,在同一個工業園區中,既分布有農藥化工企業,也有飲料食品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產業體系的零亂自然不利于產業鏈的打造,也就難以形成產業集群的合力。
以打造產業鏈推動重慶優勢產業升級
首先,圍繞汽車、天然氣、鋁、農產品等優勢產業或優勢資源延伸產業鏈,提高對重慶經濟的帶動牽引作用。
汽車工業是前后向產業關聯度高、規模效益明顯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從國際經驗看,世界十大汽車城及其周邊輻射區域,均是世界汽車零部件工業最集中之地。重慶要利用建設十里汽車城、國際汽車巨頭加大對中國采購之機,向前重點在汽車發動機、底盤、電子等零部件領域延伸產業鏈;向后延伸汽車維修、美容、保險、融資、裝潢、租賃、會展、俱樂部等業務。
利用重慶及川東北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不斷延伸天然氣化工產業鏈。重慶是全國重要的天然氣化工基地,但目前的產品大多數屬于一次或二次加工的初級產品,高附加價值產品比重較低。要重點延伸甲醇、乙炔產業鏈。
利用豐富的鋁土礦資源優勢,發展完整的氧化鋁——電解鋁——鋁材深加工產業鏈。2005年,以鋁加工為主的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已居重慶制造業的第二位,但產值利稅率、資金利稅率卻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甚至低于不具有資源優勢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原因在于產品初級、附加值低。要圍繞鋁加工,向上游延伸技術研發鏈,向下游重點在高精鋁板、帶、箔等領域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板帶材、工業型材、雙零鋁箔等高附加值加工材比重。
圍繞糧食、畜禽、水果、蔬菜(包括榨菜)、中藥材等農產品延伸加工產業鏈。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的不斷延長,有利于實現增值,帶動包裝、貯藏、運輸、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和農民致富。目前重慶農產品加工深度不夠,僅以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為例,2005年其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0.21:1,而全國為0.44:1。
其次,加強優勢產業鏈的關聯延伸,提升、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積極推進天然氣化工、鋁加工等產業鏈與汽車產業鏈的交融,互為拓展市場、互相促進。天然氣化工、鋁加工要充分利用我市汽車工業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向交通設備用材方向延伸產業鏈。當前世界汽車材料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是輕量化和環保化,減輕汽車自身重量是降低汽車排放、提高燃油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而天然氣化工下游產品和鋁材則有利于滿足這種需要。如用鋁替代鋼鐵制造一些零部件,可使整車重量減輕30%—40%,目前我國每輛車的汽車用鋁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潛力很大。而我市汽車工業也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積極創造提高汽車天然氣化工產品、鋁材用材比例的技術條件。
第三,搭建產業集聚的良好載體。
市政府要強力介入,對工業園區及其產業發展規劃進行深度指導、調整,突出各個園區的產業特色,提高產業、產品之間的關聯程度,形成完善的產品配套鏈和產業服務鏈。
第四,加強與川黔的合作,實現優勢產業鏈的鏈接。
發揮重慶汽車工業生產優勢,利用四川機械加工優勢,在四川向前延伸零部件產業鏈。加強重慶長壽與四川瀘州、達州在天然氣化工領域的融合,利用化工下游產品,為重慶生產汽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化工產品。利用貴州、重慶豐富的鋁土礦資源,發揮貴州的氧化鋁、電解鋁的生產優勢、重慶西南鋁業的加工優勢,形成氧化鋁——電解鋁——鋁材深加工產業鏈條。有序利用天然氣、煤炭資源,整合重慶、四川天然氣化工及貴州煤化工產業鏈,形成競爭有序、合理分工的產業格局。利用四川豐富的鐵礦資源,發揮四川的鋼鐵工業生產優勢和重慶的市場優勢,促進攀鋼和重鋼的聯合,打造鋼鐵航空母艦。
(作者系重慶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