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歐陽黎明10年前與丈夫離婚,由于沒有什么特長,健康狀況又差,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依靠低保生活。2005年,她所在的渝中區南紀門街道馬蹄街社區干部先后三次把用工信息送到她家中,由于害怕上崗后停發低保金,她三次都拒絕了送上門來的工作。
渝中區在對零就業家庭進行入戶調查中發現,部分零就業家庭人員抱著低保不放,對就業崗位過于挑剔,一直難以就業。在援助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過程中,渝中區決定對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給予補貼。
馬蹄街社區的干部為了打消歐陽黎明的顧慮,多次到她家,詳細介紹就業補貼這一新政策,終于解開了她思想上的疙瘩。歐陽黎明從事家政服務工作后,月收入450元。有了新的工作,她很高興,在感謝政府的同時,內心也由衷地發出感嘆:“吃低保再舒心,也不如自己掙錢心安理得。”
“就業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和諧之基。”2006年11月13日,市委書記汪洋在渝中區調研就業工作時,語重心長地囑托各級干部。對此,渝中區的各級干部,體會頗深。
從2005年開始,渝中區在108個社區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著力解決全區零就業家庭、低保戶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就業問題,成為我市破解零就業家庭難題的一個亮點。
48歲的楊曉平家住兩路口鵝嶺社區,現在有了固定工作。兩口子逢人便說:“還是政府關心我們,讓我們又獲得了新生!”
楊曉平曾失業多年,丈夫朱自國因為所在單位不景氣待業在家,兩年前患上肝腹水。二人均沒有任何技術特長,一直靠低保為生。
2006年初,街道派專人負責解決楊曉平家的就業問題。通過多方聯系,終于在一家美容公司為楊曉平找到了銷售導購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在街道進行回訪時,楊曉平表示,由于家中生活比較困難,如果有可能,想另外再找一份工作。不久,工作人員又在兩路口幫楊曉平找到第二份工作,給她家的生活帶來了轉機。如今,楊曉平實現了穩定就業,家里逐漸擺脫了貧困,朱自國的氣色,一天比一天好。
在解放西路社區,有一位普通的社區綜合協調員,每天一絲不茍地工作著。
他叫吳建奇,今年36歲,是凱旋門社區居民,原在一家餐飲公司當服務員。3年前,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失去了工作,回到家中。隨后不久,吳建奇也被通知放假回家。
吳建奇開始用酒精麻醉自己,心情同樣疲憊的母親強打起精神多次勸阻,讓他把酒戒掉,外出打工,養家糊口,但吳建奇怎么也聽不進去。社區干部在入戶調查時了解到吳建奇的情況,幫他家購買了生活用品,介紹他到解放西路社區任綜合協調員,吳建奇一下子戒掉了酒癮,精氣神一天比一天好。接受采訪時,吳建奇高興地說:“我現在的工作很好,除了基本工資,還有一些補貼,保險什么的都有,我就像吃下了定心丸!”
黨和政府全方位的關心,點燃了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熱情。截至筆者采訪時,在2006年1月至10月登記的145戶零就業家庭中,已有97戶、165人走上了就業崗位。實現零的突破后,每個零就業家庭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發生了明顯改觀。現在,從努力消除零就業家庭到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渝中區正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夯實著和諧社會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