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重慶教育要重點打好三張牌。
打好“天牌”,努力為重慶爭光。教育戰線要打好“天牌”,就是要努力做好與教育部的聯系和溝通工作,贏得教育部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我市更大的支持。在資金方面,我們將積極爭取教育部在安排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農村初中改造、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資金時,對重慶給予較大傾斜。在政策方面,我們將積極爭取教育部在高校布局結構調整、高校招生規模、三峽庫區教育發展等方面,對重慶給予大力支持。我們將大力爭取教育部等部委的重視和支持,力爭更多有條件的大學進入“211工程”建設行列,力爭有更多的高校向更高層次發展,力爭在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特別是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高等教育。
打好“地牌”,為重慶添彩。教育戰線要打好“地牌”,就是要努力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這不僅是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需要,也是把重慶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直轄市的必然要求。市教委將大力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分步實現“普九”、“普十二”、“普及大學”三大目標,把重慶建設成為基礎教育高度普及、職業教育高度發達、高等教育高度創新、繼續教育高度完善的直轄市,成為育人質量高、服務能力強、科技水平高、社會貢獻大的教育強市。同時,我們將充分發揮教育特別是高校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努力使高校成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先導隊”、地方經濟建設的“人才泵”、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地方各級政府科學決策的“智囊團”,促進我市幾大經濟區域的迅速發展。
打好“人牌”,為重慶育才。一是大力辦好各級各類教育,努力把人口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大力提高勞動力素質,為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的各類人才。到2010年,我市將累計有20個區縣實現“雙高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85%以上,高中階段在校生人數達到11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力爭達到30%,高校在校生規模達到65萬人;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左右。二是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努力使學校成為孵育優秀人文精神的搖籃,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自強不息、開拓開放”的強烈意識,成長為嶄新人文精神的傳承者。三是大力抓好創新教育。要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加強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重慶市教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