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撬不開原則的大門
2005年6月,武警重慶總隊第二支隊機關院墻外一處建筑工程準備開工。承包工程的企業老板懷揣裝有5萬元現金的大禮包,找到支隊長胡軍,希望能將樓房的高度增加幾層,把地基向支隊圍墻延伸1米,以增加建筑面積。他還承諾,樓房建好后,每年再給支隊一定的“好處費”,支隊黨委常委可以半價購買房子。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軍事設施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建筑不得超過規定高度。胡支隊長當即將這個老板拒之門外。
在胡支隊長這里吃了閉門羹后,這個老板又敲開了政委張清平家的門。張政委明白此人的來意后,也把他堵在了門外。
在支隊黨委會上,張清平和胡軍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件事,并感慨地說:不貪不占、清正廉潔,是對我們最起碼的要求,違背原則的事,我們絕不能干。支隊黨委成員們對這件事情進行討論后,達成共識:如果每位黨員對不正之風都熟視無睹,黨就會失去一片嚴密的“防風林”;如果每位黨員都能成為一塊擋風磚,就能筑起一堵密不透風的墻。
支隊黨委在干部調整晉職、戰士入黨升學、改選士官等敏感問題上,不搞暗箱操作,一律公開透明。2005年,上級給支隊一個提干名額,當時支隊有2名符合條件的人選,一名是來自偏遠山區的戰士,沒有任何背景,另一名是某上級領導的“關系戶”,該推薦誰?就在全支隊官兵拭目以待時,支隊黨委組成考核組,對2名戰士的政治素質、軍事技能、文化基礎、現實表現進行綜合考核。結果,來自偏遠山區的戰士、九中隊班長劉運濤成為最終人選。2006年,支隊調整干部85人次,提職51人,1名班長被保送入學,3名戰士升學,94名戰士入黨,都是公開推薦選拔。沒有一封告狀信,滿意率達100%。
通訊員辭職激發的大震蕩
去年初,支隊爆出新聞:九中隊通信員小張致信大隊、支隊領導,公開請求辭職,要求到戰斗班當戰士。理由是,自己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還要當好中隊長、指導員的服務員,感到十分窩囊,希望到戰斗班當個昂首挺胸的戰斗員。
此事引起了支隊領導的高度重視,經過調查,像小張這種情況在基層并非個別。在一些基層單位,每天早上軍號吹響后,通信員不是爭先恐后地跑向訓練場,而是忙著給各自的領導疊被子,準備洗漱用水,領早餐,洗衣服。這些本不應該享受的服務,卻被一些基層領導視為天經地義。結果,戰士的服務好了,干部的形象卻差了。
支隊黨委專門召開常委會,對這種“倒服務”現象展開討論。政治處主任母智勇談起“倒服務”現象感觸頗深:一次下中隊,本來是去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的,結果中隊卻反過來把自己當“神”一樣供起來,進口水果,好煙好酒好菜,把幾頓伙食費并做一頓花,還惟恐招待不周。
經過討論,大家認識到:士兵是軍隊的基礎,干部能否樹立“基層第一、士兵至上”的觀念,事關部隊能不能打贏、會不會變質。
思想統一后,黨委作出具體規定:連隊公務人員除了完成職責以內的任務,平時不準給領導干私活;機關后勤保障人員納入中隊統一管理,等等。各大、中隊領導除取消各種不應該享受的服務項目外,還反省了自己平時服務意識淡薄、“官氣”太重、不尊重戰士民主權利等問題。
通過校正服務觀念,廣大黨員干部放下了架子,戒除了“官氣”,部隊訓練場發生了一幕幕可喜變化:政治工作、心理咨詢跟進訓練場;器材保障、經費供應傾向訓練場;干部送醫送藥、送湯送水等關心愛護灑向訓練場。
干部對戰士的服務不僅僅體現在訓練場。政委張清平在調研中發現,三中隊的食堂年久失修,戰士們夏天吃飯大汗淋漓,冬天吃飯凍得直打哆嗦。黨委班子成員商議后決定對食堂進行徹底改造。不到2個月,整修一新的餐廳正式開張,餐廳里裝有兩臺柜式空調、4個消毒柜,戰士們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僅去年以來,支隊投入專項資金70余萬元,為偏遠中隊解決了官兵的飲水難、洗澡難、看電視難等難題。
老先進被摘帽
八中隊是支隊的老先進,多次受到總隊表彰。然而,去年,這個中隊的一些工作出現了滑坡,支隊黨委常委率工作組對其進行年終考核時,也發現不少問題。對此,黨委在研究評選先進中隊時,出現了爭議:有的黨委委員認為,部隊建設不可能一帆風順,出現一點小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也有的認為,中隊已是連續幾年的先進中隊,現在因一點問題就取消其先進牌子,有點不合情理,甚至會影響到支隊的聲譽。
“只要不符合先進標準,就不配戴先進的帽子。”面對不同的看法,張清平擲地有聲,只有牢固樹立求真務實的精神,才能肅清各種不正之風,做到令行禁止。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中隊出現滑坡,支隊本身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絕不能因顧及自己的聲譽而對問題遮遮掩掩。結果,大家一致同意,摘掉該中隊的先進帽。
這樣的事,在支隊已不是第一次了。
一次,上級機關準備率團隊到支隊所屬某中隊參觀農副業生產情況。接到通知后,中隊領導著急了,趕緊向支隊首長匯報:中隊飼養的20頭大肥豬剛剛出售,現在只有15頭小豬。他們請示支隊首長,是否立即到農民家里借20頭肥豬來“撐門面”?此請示當即被支隊首長頂了回去:干工作就是應該實事求是,絕對不能弄虛作假。結果,樣板豬場給參觀團隊唱了一出“空城計”。明白事情的原委后,上級領導非但沒有批評支隊,反而對支隊實事求是的作風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