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目前正在進行的區縣和鄉鎮換屆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換屆工作進展順利,總體情況十分良好。李傳銀同志專為本刊撰寫的《親歷區縣領導班子換屆考察》,透露了考察工作的一些內幕,讓我們了解了這次干部考察工作的嚴肅性、科學性和民主性;李國安讀者的來信《警惕當前換屆工作中出現的兩股歪風》列舉的問題雖然只是極其個別的現象,但有助于我們未雨綢繆,因此也非常值得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若進一人而天下皆知其善,則誰不為善?退一人而天下皆知其惡,則誰敢為惡?”市委書記汪洋在全市區縣鄉鎮換屆工作會議上引用的這句話,最近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這次全市區縣領導班子換屆,我有幸成為市委組織部組織的20個區縣領導班子換屆考察組中的一員,親身感受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與艱巨性。
出發前的疑慮
2006年8月18日下班后,我有點事情沒有回家,大約晚上8點左右,室領導打電話通知我,組織上決定讓我參加區縣領導班子換屆考察工作。盡管在市級機關工作多年,但我還從來沒有參加過類似的考察工作。聽到這個消息,我既感到意外,又感到興奮。
說實在的,我對干部考察的一些具體工作并不是很清楚,好在市委組織部考慮得十分周到,給考察組每個成員發了六大本資料。我趕緊在出發前把主要的資料學習了一遍,了解考察工作的一些具體要求和做法。此前,我的腦袋里裝了不少道聽途說的東西,比如,考察工作是走過場,考察人員只是幫組織部打工,具體考察結果還是領導定調調,等等。還沒來得及進行更多的思考,8月20日,我就按照組織要求打點行裝,開赴考察地。
在趕往考察地的途中才得知,市委組織部從不同單位抽了一些人,到各區縣開展領導班子換屆考察工作,共分成20個組,每組10人左右。我被分到第二考察組,成員來自公安、法院、紀委、組織、人大等不同的單位。每一個組要負責兩個區縣的考察任務。整個考察工作,共設計了12個步驟53項工作,而每一項工作都有非常具體的要求。盡管如此,以前道聽途說的關于干部考察的一些議論,還是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
干部考察工作亮點紛呈
考察組的領導和同志們告訴我,這次區縣領導班子換屆改革的內容很多,但最大的亮點還是改革領導班子的配備。一是通過擴大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交叉任職的途徑,黨委常委與政府副職一般可交叉1—2名,實現精簡領導班子的職數;二是通過減少副書記職數的方式,區縣黨委只設副書記2名,把常委分工負責制落到實處,充分體現黨委常委會的集體領導;三是通過規范年齡界限,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區縣黨政班子中要有3名40歲以下的干部,其中35歲左右的至少要有1名,形成區縣領導班子50歲左右、45歲左右、40歲左右,以45歲左右為主體的年齡梯次配備結構。推進領導班子配備改革的主要意義,在于突出區縣黨委常委會的集體領導作用,減少和避免黨政分工重疊,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執政水平,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另外一個亮點就是擴大民主。為了真正落實黨員和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這次換屆考察工作把擴大民主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我們考察的兩個區縣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都是通過民主方式產生的,有的甚至可以說是“海選”出來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的人選,原則上實行兩次民主推薦。第一次是對新一屆班子成員人選進行全額定向民主推薦,凡是符合條件的都是候選人,按照《考核評價試行辦法》規定的范圍確定參加推薦的人員,采用無記名投票的辦法,召開大會投票推薦。同時,還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個別談話,并說明推薦的理由,由考察組成員統計記錄在案。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海選”。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民主推薦的基礎上,按擬進班子人選1:3的差額比例確定候選人。參加第二次民主推薦的人員范圍,是區縣黨委委員、候補委員、現任領導班子成員和法院院長、檢察長、市委提名的公安局局長、政委以及相應職級的干部等。兩次民主推薦,除有特殊規定外,一般都是按照得票多少排序和取舍。第二次投票推薦下來,結合第一次民主推薦的情況,確定有一定差額的擬提拔考察對象人選名單,在干部大會上公布后,采取書面的形式進行為期7天的公示。與此同時,考察組還要進行廣泛的民意調查,黨政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和擬提拔對象都是民意調查的對象,每次調查,都要召集100名左右沒有參加干部大會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群眾代表開會,填寫《民意調查問卷》。《民意調查問卷》對黨政領導班子設置了11個調查指標,對班子成員和擬提拔對象設置了工作作風、工作成效、公眾形象等3個指標。對擬提拔考察對象進行深入考察的7項工作,除查閱檔案資料一項外,其余6項都是采取民主的方式。通過幾輪民主程序,真正能成為擬提拔對象的就只剩下10個人左右,但被推薦的人選一般都有幾百人。我感到,從眾多的人中選人,讓眾多的人來選人,這樣的考察和選拔機制,是非常科學、民主的。
耳目一新的集體面談
在對擬提拔考察對象進行深入考察的7項工作中,我最有體會的是集體面談。據說,這種方式以前是沒有過的。集體面談,就是考察組全體成員一起出題,請擬提拔對象當面回答。題目分共性題和個性題,共性題是市委組織部已經準備好了的,共有4道題,內容主要涉及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打好“庫區牌”等;個性題由考察組根據具體情況,臨時出題。組長根據考察對象的不同情況,一般選2道共性題和2道個性題,要求擬提拔考察對象必須在20分鐘內回答完畢,主要考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和心理素質等5個方面,每一方面滿分20分,共計100分。對象回答完畢離場后,考察組成員當場各自打分,再匯總計算平均分,按平均得分多少排序。組長是考察組最大的官,但他打的分數,和組員打的分數,占同樣的權重。除了打分,在集體面談時,如果發現擬提拔考察對象有明顯的不足,我們會當場不留情面地告知本人,尤其是廉潔自律方面的問題,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該讓他說明的,他必須當場說明。有一位考察對象參加集體面談時,由于專業知識不豐富,反應不敏捷,口語表達能力不強和邏輯思維欠佳,影響了對他的排名和整體評價。
用人導向是最大的導向
雖然集中進行的考察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我市區縣領導班子換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親歷這次考察工作,讓我深切地感受到:用人導向是最大的導向。
雖然換屆工作尚未結束,但考察什么人、怎么考察,其實也是一種導向。我有位熟人,沒有闖過“海選”關,有些失落。考察工作結束后,我們在一起探討了一番。他真心地說,自己并不怪考察組沒眼光,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平時在工作中主要是眼睛向上看,辦事向上級負責的多,向下級或平級負責的少,群眾公認度不夠。最后他想通了,表示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多為民辦實事、解難事,來爭取民心民意。
在考察中,我聽到干部群眾議論得最多的是“真”、“假”兩個字。有的人說,你們民主考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民主,不是真正意義的“海選”,更不是真正意義的“PK”。我的看法是:方案的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但必須優選出最好的一套方案,目前這一套就相對科學、嚴謹、合理,在原來的基礎上有較大的突破。
(作者系市委區縣領導班子換屆考察第二組成員、市紀委糾風室正處級紀檢監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