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謝紹富前來申請“吃低?!?,居委會副主任鄧祿群見他有勞有力,便建議他去找份工作,沒想到他卻破口大罵:“你們這些貪官污吏,不讓我‘吃低保’,是不是自己把上頭撥的錢吞了?”
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街道楊渡村社區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這里有大量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蜂擁進城務工的農民。然而,由于社區居委會的牽線搭橋成效顯著,到去年底,楊渡村社區2/3的下崗失業人員和眾多農民工都找到了滿意工作,社區全部消除零就業家庭,被評為“充分就業社區”。
這一切,源于一次順水人情。
“貪官污吏”為他就業做擔保
2003年夏天的一個上午,社區居民謝紹富來到居委會里申請“吃低?!薄Vx紹富的“好吃懶做”在社區是出了名的,他的妻子因受不了他的陋習跟他離了婚,留下同樣沒有工作的兒子和他共同生活。當他把申請材料遞交上去后,負責社區就業的居委會副主任鄧祿群眉頭一皺:歲數不算大,又不缺胳膊少腿,為何要申請低保呢?于是她建議謝紹富去找份工作。謝紹富一聽,破口大罵:“你們這些貪官污吏,不讓我‘吃低?!?,是不是自己把上頭撥的錢吞了?”
鄧祿群剛剛接手這個工作,她只好安撫謝紹富,叫他先回去,次日再來辦。
下班后,鄧祿群獨自想著上午發生的事:“如何才能讓他們找到工作,而不至于‘吃低保’呢?”路旁的移動公司正在裝修,她眼前一亮:這家公司剛開張,一定需要人手。我何不做個“順水人情”,為謝紹富介紹份工作,若成功的話,既做了好事又了了心事。
但事情并沒有鄧祿群想的那么簡單。因為她和該公司是第一次打交道,根本沒人相信她。無奈之下,她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證:“我是楊渡村社區居委會負責社區就業工作的副主任鄧祿群。對謝紹富,我們居委會可以擔保!”
移動公司的人員半信半疑。鄧祿群只好留下自己的名片和謝紹富的聯系電話,希望他們能主動聯系。
幾天后,一位移動公司的員工來到了居委會。他看看坐在辦公桌前的鄧祿群,又看看貼在墻壁上的照片和職務,對她說:“我們可以先試用一下你推薦的人。不過丑話說在前頭,若人不好用,我們還是要退回來的!”
鄧祿群激動萬分地說:“你們放一百個心,人不好用盡管退回來,我們是不會跑的!你們從社會上找人,就不一定有這些信譽保障了。”在幫謝紹富找工作的同時,居委會也充分考慮到了社會單位的利益。鄧祿群語重心長地對謝紹富說:“你也53歲了,如果再不珍惜這份工作,這輩子就完了。”
就這樣,謝紹富來到了移動公司,干起了值夜班的工作。因為鄧祿群的經常提醒,他一干就順順暢暢干到現在。
“結對子”結出雙贏
這件小事讓鄧祿群看出了“門道”:企業需要誠信的員工,需要有影響的單位為就業者擔保,而居委會恰好可以滿足企業的愿望。經過一段時間調研,鄧祿群所在的楊渡村社區結合自身實際,確定了居委會與社會單位“結對子”的戰略。
但社區下崗失業人員這么多,要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們呢?
鄧祿群他們決定入戶調查。在詳細掌握下崗失業人員的情況后,社區居委會建立了《社區失業人員檔案》、《社區下崗失業人員求職檔案》及《社區下崗失業人員求職登記信息庫》等,將下崗失業人員的家庭狀況、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專長、求職愿望以及曾經就業的經歷一一記錄在案,實現了對轄區下崗失業人員的動態管理。
摸清了家底,鄧祿群他們發現,社區有355名下崗人員、270名失業人員以及284戶低保戶,他們大都有技能單一和文化水平低的特點,是最難找工作的群體。
50多歲的張康利就是一個代表。他沒有文化和技能,只能做臨時工,加上年齡比較大,往往做了今天沒明天,吃了上頓沒下頓。了解情況后,居委會四處去給張康利介紹工作,最終把目光鎖定在重慶天玖物業公司。
選中這家企業是有原因的。在給張康利聯系工作之前,重慶天玖物業公司就已經和社區居委會簽訂了《楊渡村社區再就業與社會單位結對子協議》,作為社區的“結對子”企業,有什么問題方便交流。更重要的是,單位就在社區,離居民家近,可以為居民節省大量的車費和住宿費。
事實上,重慶天玖物業公司也覺得跟社區合作很有保障。和張康利談妥后,居委會便督促天玖物業公司和張康利簽訂了用工合同。
社區與社會單位雙向承諾的就業安置與管理模式,既避免了用人單位隨意開除再就業人員,又保障了社會單位的合法權益。
“保姆式服務”為居民帶來實惠
由于下崗失業人員大都技能單一、文化水平低,他們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非常弱。為改變這種現狀,居委會決定對他們實行再就業培訓,送他們去學習電腦、家政等技術。同時,居委會還不斷更新他們的擇業觀念,組織他們去參加市、區的招聘會。
21歲的李慶就因為這些巴心巴肝的服務迷途知返。
一天,李慶來到居委會申請“吃低?!?。鄧祿群很生氣,她知道,李慶的父親死得早,多年來全靠母親的“低?!卑阉洞?。如今他長大了,該自食其力,讓母親過好日子了,但他竟來申請“吃低保”!
鄧祿群斷然拒絕了他的申請。之后,她多次登門找他談話。李慶是屬于特愛打扮卻又沒本事的那種年輕人,五六百塊錢的活兒不愿去做,800塊錢以上的工作又勝任不了,鄧祿群給他介紹了5份工作他都未能“做成器”。最后,她決定對他進行擇業觀念的教育,把他送到武裝部培訓以磨練他的意志。經過數日的“魔鬼訓練”,李慶漸漸被感化,他終于決定,自己打工賺錢養活家人。去年年末,他家主動放棄了“吃低?!?。
居委會還定期對用工單位和再就業人員進行回訪,和情緒不穩定以及與用工方發生摩擦的居民及時溝通。這種“貼身”的服務被他們自個兒戲稱為“保姆式服務”。
居委會還在辦公室專門裝上電子顯示屏,滾動發布就業信息,方便下崗失業人員查詢。
目前,居委會已經和社區所轄的重慶天玖物業公司、國新勞動力輸出公司、移動公司等14家企業結成“對子”。4年來,居委會通過各種途徑安置下崗失業人員近700人,通過再就業安置,社區有70戶居民主動提出降低低保金,社區還減少低保人數180人。
通過多年的努力,社區下崗失業人員也養成了“找工作就來居委會”的習慣。現在,楊渡村社區的藍圖便是走出社區,不斷開拓新的崗位,以幫助更多人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鄧祿群告訴筆者,他們現在已經和九龍園區進行接洽,相信不久便會有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到居委會帶給他們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