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局機場路管理中心原主任王奕為首的貪污受賄窩串案,近日由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維持一審法院判處王奕有期徒刑15年、工程科科長姚浚有期徒刑4年零6個月、副科長解波有期徒刑12年、施工員池劍有期徒刑13年、管理科科長廖篤強有期徒刑5年、副科長李榮生、辦公室主任兼會計徐臻果及黨支部書記兼中心副主任張雪冬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的判決。至此,這起備受社會關注的案件終于落下帷幕。
從“改善福利”開始
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局系2003年2月由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處更名而來。1998年8月,王奕被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處任命為該處第二所(以下簡稱二所)所長。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處更名后設立了其下屬二級單位“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局機場路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該中心擔負著機場路22公里道路、16座人行天橋、22座地下通道、2座隧道,以及全線路燈、綠化帶、防撞護欄等大量附屬設施的維護工作,同時負責全線市政設施占、挖、接、改、拆和占用市政設施設置戶外廣告的審批、辦證和執法工作,并可以對外承接工程。
2003年,王奕被任命為該中心主任,張雪冬被任命為中心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工會主席。隨后上任的有工程科科長姚浚、管理科科長廖篤強、辦公室主任徐臻果、工程科副科長解波、管理科副科長李榮生等。在中心成立并開展一段時間的工作后,有人提出中心中干以上領導工作辛苦,應單獨發點錢。于是,2003年11月召開的由上述7人參加的中心行政辦公會決定:通過在中心承接工程的建筑商劉某虛開工程發票在中心報賬,套出公款發放福利。
解波、徐臻果按照王奕的指示,多次找到劉某虛開工程發票或由劉某先墊錢,再開具虛假工程發票到中心沖賬,套出公款后按王奕的指示向7人單獨分發。從2000元到5000元,錢越發越多;從辦公室發到茶樓、歌廳;開會發、吃飯發、旅游發,甚至唱歌的小費也發……從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期間,7人共非法占有公款達14.56萬元。
從當上所長到2002年被調離,王奕都將二所的工程定給劉某做。劉某也利用各種機會對王奕表示“感謝”:1999年至2002年,劉某分別以拜年、新婚、生日等名義,分6次送給王奕感謝費共計3.5萬元。
2003年2月,王奕擔任中心主任后,更是將中心的絕大多數工程定給了劉某做,劉某對王奕的“感謝”力度也越來越大,不但送錢給他,還免費為他裝修茶樓。從2003年至2006年1月,王奕先后8次收受劉某以各種名義給予的“感謝費”達10.35萬元之巨。
同時,王奕還在工程發包、廣告管理、物資采購中收受他人賄賂:2005年10月,王奕將中心的新牌坊下穿側墻涂裝工程承包給了某物資公司,收受該公司1萬元;2005年春節起,重慶某公司為感謝王奕同意該公司不拆除設在機場路的廣告牌、加高在機場路上設立的廣告牌和在機場路上設指路牌等,分3次送給王奕1.5萬元;2005年11月,為中心提供材料的供應商為表示“感謝”,委托徐臻果將3萬元轉交給王奕,王奕自己收下2萬元,分了1萬元給徐臻果……
1999年至2006年1月,王奕在擔任二所所長和中心主任期間,收受他人給予的“感謝費”20余萬元,本人占有19萬元。
上梁不正下梁歪
領頭人都明目張膽大肆貪污受賄,其他人也就無所顧忌地接受他人賄賂,有的甚至主動索賄。
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間,建筑商劉某承建了機場路管理中心的邊溝工程、新牌坊下穿道粉刷工程等多個項目。工程科副科長解波、工程科現場施工員池劍在工程量的收方驗收、工程價款的增減上為劉某提供方便,為其謀取利益,分別得到8萬元、2萬元的“感謝費”。
2005年9月,劉某在中心承接的某工程完工后,因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兩次返工。在該工程結算時,劉某迫于解波和池劍在工程中直接管理的壓力,將15萬工程款中的14.5萬元送給池劍二人。池劍與解波各分得7萬元,剩余的0.5萬被二人共同揮霍。
工程科科長姚浚負責管理機場路維護工程,2003年2月至2004年11月期間,在機場路高壓電纜安裝工程、機場路路燈井蓋加固工程和機場路雙鳳橋段防撞護欄安裝工程中,收取建筑商感謝費2.1萬元;在購買和加工采購材料、購買燈具電器和購買高壓電纜中,收受供應商“回扣”3.45萬元。
2004年6月,重慶某電力公司項目經理方某,到該中心辦理某部門綜合樓外電纜溝工程占用機場路道路開挖及賠償的相關手續,管理科科長廖篤強向方某提出該工程由中心來做,并表示占道賠償費要三四十萬元。方某同意將工程交由中心做,并表示賠償費如果能夠控制在18萬元內,總的工程造價30萬元內,事后會給廖篤強好處費。廖篤強將情況向王奕作了匯報,表示該工程23萬元做得下來。于是,王奕決定中心做該工程,并安排中心工程科與該單位簽訂了工程合同,合同金額為23萬元。
同年7月12日,方某在廖篤強辦公室送給廖3萬元,10天后再送給廖4萬元。中心承接該工程后,沒有再收取占道賠償費。
窩案敲響的警鐘
一條20多公里的公路,竟然倒下7名領導干部和1名施工員,一個單位的中層干部幾乎被“一鍋端”,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法制觀念淡漠,榮辱意識扭曲。7名干部涉嫌犯罪,是與其放松學習和思想改造分不開的。他們受不正之風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嚴重畸變,為過奢靡生活,將金錢作為追求的目標,并為此鋌而走險,這是他們走向腐化墮落的總根源。難道7名干部對“非法占有公款是在違法”一點也沒有認識嗎?結論是否定的。當徐臻果拿出記錄7人單獨發錢的筆記本,向7人通報發錢情況后,7人均同意燒毀筆記本,并明確表示以后發錢不再記錄。
——權力過分集中,監督制約軟化。作為中心主任的王奕,自由裁量權過大,中心的大小事情,不用集體討論決定,也不通過招投標,由王奕直接決定。職工無法監督,同級無力監督,上級疏于監督,致使其大權獨攬搞腐敗。因此,當池劍向王奕提出建筑商劉某替他裝修房屋及茶樓不應該收王的錢時,王奕也認為理所當然。
——制度不健全,管理機制薄弱。王奕等人貪污受賄案件的發生,反映出該中心的各項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存在很大漏洞。王奕等人正是利用了財務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通過虛開工程發票在中心報賬等方法,套取公款予以私分,非法占有單位資金數十萬元。
要遏制類似案件的發生,必須建立起嚴密的“防火墻”,建立健全有效的防范體系。
堅持以人為本,筑牢思想防線。只有不斷優化、強化干部素質,使其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達到遏制犯罪的目的。
健全內部防范制度,筑牢制度防線。完善崗位責任制度、財務報銷制度等規章制度,用制度管人。進一步完善審批制度,增強重大問題在決策上的透明度,定期不定期地對財務進行檢查,以杜絕不法行為的發生。
強化規范管理,筑牢督查防線。堅持政務公開,對班子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把黨內監督與行政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強化事前防范,充分發揮紀檢、審計部門的作用,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形成“大權不獨攬、小權要分散”的格局,從而構建起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制度框架,確保各項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有效遏制職務犯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