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農村婦女,20年來,護送農村勞動力2萬余人到廣東打工,其中有的人已經成長為資產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大老板……她被譽為“重慶民間勞務第一人”。
一位其貌不揚的農村婦女,20年前,因為一次偶然機會,做起了勞務經紀人。20年來,經她親自護送到廣東打工的農村勞動力超過2萬人,其中有的人已經成長為資產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大老板,而她卻依然在鄉間樂此不疲地干著她的老本行。“我就圖個信任,圖個心安理得。”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她,就是合川區燕窩鎮鞍山村黨支部書記、被譽為“重慶民間勞務第一人”的孫輝菊。
一次偶然成為一生事業的開始
“搞這個事兒,說起來很偶然。”孫輝菊說,對她一生命運產生影響的一個商機和使命,是20年前的一個偶然機會。
1987年,畢業于成都科技大學的妹妹孫雪芹聯系上了廣東一家鞋廠,由于擔心,父母便叫姐姐孫輝菊專程護送過去。到了鞋廠,孫雪芹當上了翻譯,對這份工作,她很滿意。在當天的接風宴上,企業老板劉總告訴時任鞍山村婦女主任的孫輝菊,廠里很差工人,如果能帶些人過來,只要有高中文化,轉正后工資就可以拿到200元左右,而給她的報酬則是每帶一個人30元。
孫輝菊大吃一驚:“這不是叫我做‘人販子’嗎?”但當晚,孫輝菊失眠了,想到村里農民一年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始終擺脫不了貧困的命運,孫輝菊覺得,這未必不是一條路,她決定試試。
第二天,孫輝菊找到劉總,答應了他的要求,但是,她提了一個條件:自己要住下來,考察一個月。
在其后的一個月里,孫輝菊以工人的身份,全面考察了鞋廠的生產、生活條件,最后內心踏實、精神百倍地回到了鞍山村。一個多月后,孫輝菊再次來到廣東那家鞋廠時,她身邊還站著15個怯生生的農村青年。“13個是鞍山村的親戚朋友,另外兩個是火車上‘火線加盟’的。”孫輝菊笑道。
孫輝菊沒有想到,就在當年年底,當她第二次帶著滿懷憧憬的村里人正準備踏上南下廣州的列車時,卻被公安干警逮了個正著。“第二批有150人左右,浩浩蕩蕩,一出現在菜園壩火車站就被盯上了。”孫輝菊說,“公安抓住我的時候,我被嚇懵了。”菜園壩派出所對孫輝菊作出了罰款1萬元的處罰。孫輝菊說,“我覺得特別委屈,幫著鄉親們找條好生路,有什么錯?”
倔強的孫輝菊并沒有放棄,在其后的半個月里,她分四批把150人安全送到了廣州的工廠。
20年堅持將2萬余人送出鄉村
干這一行,一要信息準,二要有誠信。這是孫輝菊的經驗,每次有新的工廠要人,她都要親自去考察,放心了,才讓大家去,去了還要管到底。
有一次,一批民工向遠在合川的孫輝菊報告,企業有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孫輝菊立即趕赴廣州,經過了解和協調,最后在結清工資后,把10多名工人從這家經營不善的企業轉到了另一家公司。不少用工企業在孫輝菊建議下,建立并完善了員工檔案。檔案袋里員工的文化水平、年齡、籍貫、家庭成員等一目了然。孫輝菊說:“這樣有助于企業和工人增強了解,建立互信。”
憑著一份執著和誠信,孫輝菊的事業越做越紅火,起初是合川本地,后來,相鄰的潼南、武勝,甚至湖南、湖北的山區農民都慕名找上門來,要求孫輝菊聯系工作。
孫輝菊的勞務基地也從過去的一家鞋廠擴大到廣州、深圳的近十家加工型企業。為了確保不出問題,每一次,孫輝菊都要親自護送,她也越來越頻繁地來往于渝穗之間,以至于重慶至廣州的1321次列車上,從列車長到一般乘務員,沒有人不認識這位忙上忙下的大姐。
去的人,車費都是由孫輝菊先墊著,找到滿意的工作才給她,找不到,虧的是她。20年中,經孫輝菊親自護送到廣東打工的農村勞動力超過2萬人,其中,不少成了老板的人又回過頭來理所當然地成了孫大姐的客戶。
“現在最缺的是技術工人。”孫輝菊透露,去年,她給廣州一家企業“挖”到一個熟練技工,對方給了她5000元中介費。受這件事啟發,精明的孫輝菊轉向把相當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給企業找緊缺人才上。去年以來,她就輸送了20多個大學生出去。
初中文化的孫輝菊笑道:“沒想到,大學生還要我來幫忙找工作。”而令孫輝菊更沒有想到的是,不久前,廣州市勞動局給她打來電話,要她過去上班,給出的條件是月薪2000元,單獨一個辦公室,還帶電腦。
孫輝菊慎重考慮了很久,最后,她謝絕了。她覺得適合自己的,還是這片她熟悉的土地,因為,她與這里的人有情分。
2003年,孫輝菊高票當選鞍山村村支部書記。孫輝菊說:“我現在只有一個愿望,就是讓村里人都富起來,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