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高興了,看來改名字真是能帶來好運氣呀!”為長春亞泰隊打人第二球的曹添堡(原名:曹明)賽后依舊興奮不已。他說:“第一次在中超首發,第一次在中超進球,今年第一次在主場比賽,哪一個不讓人高興呀?”
自從“曹明”這個名字作為歷史留在了2005年后,“曹添堡”這個名字便開始時來運轉。雖然還不是球隊的絕對主力,但他卻在有限的上場時間里打進了6個球,成為目前的長春晚報亞泰隊最佳射手。作為一名曾人選國奧隊的球員,曹明自從原國奧隊解散后就狀態一直不太穩定,在去年中甲比賽中也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同時,球迷也總把他與原國奧隊球員曹陽弄混,這讓曹明的父親非常郁悶。為了讓曹明能在中超賽場有一個全新的面貌,他將兒子的名字改成了曹添堡。按照中國人對名字的解析,“曹添堡”既有水火,也有土木,可謂土木相沖,水火逢兇化吉。不過,他父親取這個名字的真正含義卻是,希望他在以后的比賽中增“添”進球量,攻克“堡”壘。
目前,改名之說在坊間流行甚廣,有些人不以為然,認為純粹是一種不相信自己的心理行為,但有些人卻甚為相信,足球運動員曹明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
按照我國法律,未成年人改名需要法定代理人或者監護人同意并行使,但滿18周歲后,就是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可以改名字。改名字沒有特別的限制,但違反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或者侵犯他人權益的名字不能使用,一些特定的名字也不能使用,在不違反上述前提之下,可以到當地的公安戶籍管理部門改名。
因此,筆者以為,當自己為名字而困擾時,不妨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換一種思路想問題,換一個名字給自己以信心。其實,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從精神上給自己以堅定的信心和堅強的意志。
我們可以看到,換了名字的曹明有一種脫胎換骨的嶄新心情,他之所以能在賽場上左右馳騁,屢創佳績,就因為是通過改名字,去掉了心理上的陰影。所以,我以為,改名字并非是迷信或者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筆者有一個朋友,一直事業不順,夫人頗多埋怨,他為此而精神狀態不佳。但有一天,他突然來找我們說晚上請我們吃飯。一問,才知他通過改名字仕途上一路順風。原來他叫黃原,現在改為黃越。他精神為之一振,事事搶在前頭,給各級領導留下了良好的影響。問他過去的名字有什么不好呢?他說,改名公司說他那個“原”字是原地踏步不前進。現在可好了,突飛猛進越向前了。
所以,筆者從以上兩個例子中看到改名字的好處了,說不定哪天心血來潮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換一種好心情笑面人生。
改名字,三思而后行
海 子
中國人向來認為姓名會對人生產生很微妙的影響,古代有用姓名預測命運的奇門遁術,現代人脫胎并未換骨,各類使用高科技來用姓名預測命運的網站或是游戲軟件隨處可見。可見希望通過改名來改變命運的想法還是大有市場。
筆者十幾歲時曾經得過一場大病,我母親身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女性,情急之下也不由得急病亂投醫,在送我去醫院就診之余也研究起了改名之道,四處取經,聽得高人指點,給我換了個三點水偏旁的名。雖然此后我的體質也未見得有什么突破性的起色,這次的經歷讓我慢慢領悟到,以改名來健體,尚不如平日里搞搞晨練來得靠譜;期望通過改名而獲嶄新人生的做法,實屬徒勞無益之舉,沉溺于幻想而已。
話說回來,改名字是公民的一項人身權利,使用什么樣的名字純屬個人自由,只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誰也無權干涉。《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2002年11月,北京就曾經發生過一起很有意思的關于姓名權的案例:家住北京石景山金頂街二中的退休教師王老先生,因為改名遭拒,就將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告上法院,成為北京首起居民為姓名權狀告警方的行政訴訟案。王先生說到自己十多年前就夢想把名字改成奧古辜耶,“奧”是深奧、“古”是古代、“辜”是辜負的意思,“耶”是語氣詞。他認為現代人已經改變了好多古人習俗,所以想通過改這個名字來表示紀念。石景山公安分局人口處工作人員則表示,一般情況下,16周歲以上公民沒有特殊原因,是不允許改姓名的。王先生則認為,按照我國《戶口登記條例》中“18周歲以上公民需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的規定,公安部門的規定不能對抗這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法律。這起姓名權行政訴訟案,最終以派出所為王先生進行姓名變更登記而完滿了結。這個案例也再次確認了更改姓名是公民的一項人身權利。
話雖如此,但是仔細想想,派出所工作人員的做法也有一定道理,如果每個公民今天覺得名字不合適要改,明天又覺得不合適還要改,豈不天下大亂?改名之后,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變動:戶口簿得改,身份證得改,房產證得改,銀行戶頭得改,股票戶頭得改,學籍卡片得改,工作證件得改,醫療保險得改,養老保險得改……如此一來,麻煩無窮無盡。特別是簽訂了合同、契約后,改了姓名會牽涉到很多法律問題。所以奉勸大家在行使公民姓名權的同時還是要三思而后行。
我不相信改名有好運之說
韻 味
在“揚名天下”改名公司一問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坐著一名自稱是測名專家的“張老師”,來訪者自我介紹是高考落榜生,考了兩次仍然名落孫山。“張老師”立即按照來訪者原名的筆畫數,認真地計算起來。隨后她說:“你的生辰八字不太好,原來的名字當中缺水、金、木,如果在名字中能夠把這三樣字加上的話肯定會時來運轉,不但考個好大學沒問題,將來升宦發財都不在話下。”
“張老師”還得意地說:她雖然看起來年輕,但已先后跟十多個師傅學過,目前自己的測名改名水平已超過老師。她還告訴來訪者,“取一個名500-1000元。”更荒唐的是,“張老師”拿出一張報紙讓來訪者看,上面是一篇關于一個人英勇救人不幸死亡的報道。她再三解釋,因為牧人的人名字不好,所以不到25歲就死了,“名字真的對人的生活起著如此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訪者假裝對“張老師”的解釋深信不疑,并要求給自己改一個好名字,并按要求向“張老
師”交了500元錢。 大約半小時后,“張老師”拿著3張白紙寫好的名字給來訪者,這些紙包含著與來訪者生辰八字相吻合的名字:“只是讀起來比較上口,而且,任意搭配出來的名字都會給你帶來好運氣。”在看似簡單而又認真的過程后,一個叫“劉金林江”的新名字誕生了,臨走時“張老師”還一再叮囑來訪者“你考不上大學就是因為你名字不好,你不找我改這名字,恐怕一輩子都考不上大學”。但事實上來訪者三年前就已經大學畢業了。
說起改名,原因不外乎三個:一是怕被人起外號,要改;二是重名,要改;三是迷信,要改。因為前兩個原因要改名,于情于理,無可非議。如果因為迷信而改名,則大可不必。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玉祥對時下很火暴的改名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姓名只是一個人的代號,不會對人牛有任何影響,所謂通過人的生辰八字等給人起名、改名,甚至預測未來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而這些起名“老師”之所以有立足之地,是因為當令社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社會觀念比較消極,對自己對社會沒有信心。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專家樂善耀也認為,名字這個符號寄托了家長對孩子成成才等多方面的期望,本無可厚非。但把孩子成績不好、表現不好歸罪于名字,就是一種迷信思想了。家長的這種行為還可能會影響孩子,甚至把孩子從小拉入迷信的環境中。
人生,關鍵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奮,正如馬克思所說:“搬運大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之間差別小得多。”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人的思維潛力大得很,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也只用了自己頭腦功能的30%,而普通人則連10%都不到,絕大部分處于“待業”狀態。同理,中榜生之所以中榜,并非有什么個人奧秘,只不過較好地發揮了自己的潛力罷了。它與學習環境、學校教育質量等有一定的關系。但這顯然與起個好名、名字起得好不好無關。
編輯:孫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