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這是哥哥畫的《家園》,”一個清秀的女孩雙手扶著一幅色彩艷麗的油畫,滿懷欣喜地說:“畫的真好耶!真想不到。”服刑人員王平的父親深情地注視著面前的油畫:一條碎石鋪就的小路在萬紫千紅的懷抱中通向閃著溫馨燈光的小屋,“兒子想家了,”林父把目光移向了正在發言的兒子王平和在一旁的“習美”警官嚴大地。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十字樓演播廳,一個名為“習美伴我新生行”的習美服刑人員和家屬座談會正在這里舉行。
十幾年前,科班出身的畫家嚴大地毅然來到了提籃橋監獄報到,擔負起教育和改造服刑人員的重任
嚴大地,上海市提籃橋監獄習美組的主管警官,他畢業于上海師大美術系,有過多年執教美術教學的經驗,尤其是在素描和油畫方面成績斐然。
1995年,在那桃花盛開的季節,嚴大地接到了一紙調令,讓他到提籃橋監獄的習美組報到。作為一個警察的兒子(他的父親曾是白茅嶺農場的場長),他的血管里流淌著忠誠和服從的熱血。如今,他自己也成了一名警察,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是他的選擇。大地愉快地來到了提籃橋監獄,專業負責服刑人員的習美工作,成為一個習美活動的傳授者和教育、改造工作的實施者。平時,大地很欣賞韓愈在《師說》中說的那句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如今,他自己成了服刑人員的老師,他要讓那些曾經對社會和人民犯過罪錨的服刑人員走出迷惑,用色彩來矯治他們扭曲的靈魂,以繪畫來重塑他們沉重的人生。
作為一個“習美”的警官兼教官,大地曾經問服刑人員:“什么是美?”可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確實,對于那些誤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來說,要他們回答什么是美,的確有點難度。因為,在他們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支配下,真正的美已經發生了扭曲,他們認為的美已經不是原來的美了。大地的工作就是用色彩來讓服刑人員認識“美”的原來涵義。
來到“習美組”的嚴大地,一身警服、一身正氣,配著他敦實的身子骨,就像大地一樣厚實。他知道自己是一名美術工作者,但他的肩上更承擔著教育改造的使命,面對來到習美組的幾十個服刑人員,大地想到的首先是要在日常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引入正確的美的觀念,這樣才能讓服刑人員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從而讓他們與過去的錯誤劃清界限,并激發出踏實改造和向往新生的愿望,這就是他——習美警官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2004年,在全社會極大關注的基礎上,為了讓大墻外的人們進一步了解“習美”服刑人員的學習成果,展現提籃橋監獄現代化獄政管理的成就,當時在上海市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張凌的支持下,由上海的收藏組織策劃,在社會上舉辦了一次“新岸藝術展”,將社會對“習美”的反響推向了高潮。

用美喚起服刑人員對新生的追求
習美組里有一個服刑人員叫王平,只有初中文化。1988年12月6日,王平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無期徒刑,八監時他只有16歲,還是個少年犯,思想上的單純和過去養成的自由散漫的性格使他對受到嚴格限制的監獄生活很不習慣。當他從少年管教所移押到提籃橋監獄的當天,就吞服了一瓶藥片企圖自殺,是監獄警官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回憶起往事,王平有點不好意思,他說:“當時,我面對漫漫刑期,內心焦躁不安,對人生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我常常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而宣泄情緒,稍有不順心便發泄不滿,嚴隊長讓我學畫,我根本學不進去,碰到一點小事就要罵人,甚至拔拳打架,那時,真不應該這樣做。”在筆者面前,王平平靜的語言中透出了對當年往事的懺悔:“有一天晚上,我與同監室的服刑人員一起看電視,我要看足球比賽,而同監室的其他服刑人員要看電視劇,為了爭一個頻道,雙方爭執起來,當時我頭腦發熱,自以為自己是老大,誰敢不聽我的。于是,我上前就是一拳,把同監室服刑人員的鼻梁骨打斷了。這一下,我原來可以減刑一年四個月的成績被否定了”。“過去,動拳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嚴隊長在一旁插話說:“可今天,他表現出一種沮喪和悲觀的神態,說明他在乎自己的言行了”。
“這就是你的以我為中心的劣根性,”嚴大地嚴肅地對王平說:“你一向自稱‘老大’以惡抗惡,這種畸形的、變態的思想就是因為你內心深處缺少一種美的東西、善的東西”。接著,大地警官趁熱打鐵,從四個方面引導王平走進色彩的世界,通過畫畫來改變他“混官司”的思想。
首先是改變他消極、悲觀的心理情緒,鼓勵他正視改造現實,不虛度年華,利用刑期掌握一技之長,同時發揮自己年紀輕,接受能力強的優勢,學會畫畫本領,爭取光明前途。
其次是改變他自由散漫的惡習,警官大地對他采取了強制性的“習美措施”,讓他先坐下來,看他人作畫,做到能靜下心,坐得住。收到效果后再教他一筆一劃地開始畫畫,慢慢地他磨掉了性子,磨出了耐心,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三、四年的習美畫畫,王平已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商品油畫的技法,并成為監區習美活動的骨干力量。1997年,當他的油畫作品第一次掛上監獄美術館的展墻上,王平郁悶的心熔化了,他一臉笑意,由衷地表示:“是畫畫改變了我,使我看到了人生的價值。”由于他自己的努力,成功感逐漸代替了挫折感,大大提高了王平改造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第三,就是要讓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王平學會了商品油畫固然可喜,但監區習美活動的深層目的是通過習美使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而要真正達到教育、改造他的目的,需要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偽存真,最后是潛移默化的過程。
最后一點是引導他畫畫做人一起學,嚴隊長在教學中經常對王平說:“你本事再大,但是不會做人,就難以在今后立足社會。”因此,王平在痛悔自己的罪行之余,常常感到自己要想在學畫的路上進入更深的境界,使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光有熟練的油畫技能還不夠,必須腳踏實地,勤學苦練,端正品行,多多讀書,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平時,王平注意向身邊有一技之長的服刑人員請教,服刑人員簡某油畫著色技術熟練,他就在一旁仔細觀察;服刑人員張某入獄前學過建筑設計,造型能力較強,王平就向他虛心請教。
服刑人員把習美當成今后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礎
對于習美,嚴大地的理解是:在大墻內服刑人員中開展的書法、繪畫、工藝美術等藝術活動的特稱。“習”為學習、練習:“美”分美術、美化具體與抽象兩層含義。開展“習美”活動,就是要用藝術教育的形式來呼喚服刑人員的人性復蘇和良知回歸。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習美活動理解為機械的寫寫畫畫的過程,應該把它看成是一個培養服刑人員用藝術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過程,是一個培養服刑人員認識美,并以正確的審美觀和較高的審美能力來完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的過程。用一個恰當的比喻說:服刑人員像一塊粗糙的石頭,棱棱角角的,“習美”就是讓他們靜下心來,用手中的畫筆將粗糙的石頭磨光,讓他們從自卑走向自信。
服刑人員王平就是從思想上重視習美活動,把它當成自己今后回歸社會后安身立命、自食其力的基礎,因此,他的學習非常認真,再加上他悟性又高,能夠把自己所領悟到的體會運用到學畫和個人的品質修煉中去。筆者進監獄采訪時經常看到他在畫室里孜孜不倦地畫畫和學習,因此,他作畫的水平不斷提高,其作品《秋韻》、《橡樹》、《田園春色》分獲第十九屆、二十屆習美展一等獎和三等獎,還入選《上海市服刑人員第四屆作品展》并在上海美術館展出。同時,他在改造上也獲得了頗多成果,至今已減刑四次:第一次從無期減為19年,第二、三、四次共減刑4年。因此,王平在一次座談會上激動地說:“嚴隊長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政府隊長把我從一個沒有絲毫畫畫基礎的門外漢,領進了藝術殿堂,繪了我新生的動力。”
而他的父親在座談會上看到他的畫和聽了他的發言,更是感慨萬分,他說:“沒有‘習美’活動,兒子什么時候回家還是個未知數呢,感謝人民政府的人道主義改造政策!”王平的父親在座談會上由衷地表示了自己的心聲。
為了讓“習美”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服刑人員中用潛移默化來追求真、善,美,呼喚人性的復蘇和良知的回歸,起到“教育人、改造人、造就人”的作用,凸現藝術矯治的功能,2006年5月有上海市監獄管理局牽頭,在提籃橋監獄內成立了“大地工作室”。它是上海監獄系統第一個以藝術為平臺服務于監獄教育改造的工作室。
而作為指導老師的嚴大地同志,在社會各界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下,舉辦了各種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于2005年和2006年在上海正大廣場等地舉辦了“陽光沒有遺忘的角落一警官嚴大地攜學生美術作品展”和“大地愛心”義賣捐贈活動。其中他個人的作品義賣了32000元,全部捐給了上海市愛心幫教基金會。
嚴大地,一個用色彩來矯治罪犯靈魂的人民警察,多年來,利用自己的藝術專長,先后開辦了54期各類美術培訓班,參加學習的服刑人員有近千名,迄今通過藝術教育和改造,已有70多名服刑人員獲得新生,在這70余名人士中,有20多人繼續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而且,他們回歸社會后,重新犯罪率為零。嚴大地同志的工作為社會的安全、穩定、和諧做出了貢獻。他也因此獲得了多次嘉獎:2D06年獲得了全國司法行政單位先進個人稱號,同時,他也獲得了上海市政法委系統“2006年度十大平安英雄”的光榮稱號。
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