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酷愛讀書,那浩瀚的書海仿佛是我放飛心靈的樂園。不知何時書籍已深深滲入到我的生命和生活之中,她伴著我的笑聲和淚水,伴著我一路的成長,她還會不離不棄一直伴我到老。
我“讀”的第一本書是《水滸傳》,也正是這
本書,讓我形成了假小子的性格。那時我大約只有五六歲的樣子,父親從甘肅碧口電站回家探親時帶回一套《水滸傳》。每當媽媽上班,哥哥姐姐上學后,父親就躺在炕上拿著書一頁一頁地讀給我聽。聽著聽著我仿佛看到書中那個世界,于是就對那些除霸安良的英雄豪杰們充滿了向往。
上小學和初中時讀些《小靈通漫游未來》、《海底世界》之類的科普書籍。《三國演義》、《三俠五義》之類的,雖看不太明白,但每看到壞人被打得落花流水之處,便忍不住拍案叫好。上高中時,流行瓊瑤的小說,可我不喜歡,認為太女人味了。準確地說十八歲之前,我實在是個假小子。我看不起家務勞動,輕視女孩子織毛衣之類的活,遇到男同學挑釁還免不了廝打一番。
徹底改變我假小子性格的,是現代抒情散文和古典詩詞。那是上師范的時候,也是我瘋狂讀書的階段。尤其是婉約派那一首首的古典詩詞,把我迷得顛三倒四。夕陽中,操場邊,我總是一個人一首接著一首地背著古詩詞。背著背著我仿佛聽到了遠古女子的嬌語,還有那叮叮當當的玉佩在響,看到了她們發髻高綰裙裾飄擺微笑地向我走來,間或又投來哀怨的一瞥。我仿佛嗅到了她們身后留下的陣陣幽香。我的心弦就這樣被撥動了,原來我也是個女孩啊!那個時候我開始有了惆悵,仿佛自己就是某首詩中那個聰明、美麗、溫柔善感的女子,也有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緒。我開始憧憬愛情,等待著寬闊的肩頭和溫暖的雙手……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就變得柔聲細語,亭亭玉立起來了。
從少女成長為少婦,我的生活發生了那么多的變化,然而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我對讀書的喜愛。在我的臥室、客廳、辦公室、背包中隨手都可以拿到一本書,有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有各類雜志。夜晚,隨手拿出一本書,雙腿伸進溫暖的被窩,坐在床上靜靜地讀著……閱讀中我仿佛是風,掠過千山萬水,長江黃河;又仿佛如燕,飛過綠色、藍色、黃色的家園,去領略西雙版納與大興安嶺,傾聽秦淮河的槳聲。在閱讀中我走近了心靈,開始了對話與交流。對話與交流如對酌,會心的微笑與眼神的靈犀,沖淡了白日的勞累和心緒;在閱讀中我走進了歷史的隧道,去感悟莊子的超脫,岳飛的壯懷,陶潛的隱逸……
如今,我已走過而立之年,書籍不再影響我的性格,也不那么控制我的情緒,而是慢慢滲透我的思想,使我更趨于理性和成熟。有時我在想,人生有親情、健康、財富是幸福,人生平淡了名利之后,有好書為伴又何嘗不是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