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劇里有這樣幾句道白: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家有賢妻,男兒不遭混事。細細想來,這類似格言的道白倒挺接近現實?!捌拶t夫禍少”,無論是史書上的文字記載,還是塵世中的現實存在,一個好男人的身旁往往有一個賢慧的妻子;反之,一個不成功男人也大多是以潑婦、刁婆、蠻女為妻。由此我想起了古代的兩個賢妻相夫的故事。
春秋時,楚國隱士接輿“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曾以《鳳兮歌》譏諷孔子,時稱楚狂接輿。李白也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之句。接輿之妻和丈夫過著抱經負耒、男耕女織的日子,“食飽衣暖”,自得其樂。忽有一天,楚國國君“使使者持金百鎰、車二駟”來聘請接輿,希望他能治淮南。這是人生的轉折,絕好的出仕機會,“富貴者,人之所欲也”,接輿答應了,沒想到他的妻子卻不同意:“義士非禮不動,不為貧而易操,不為賤而改行……若受人重祿,乘人賢良,食人肥鮮,而將何以待之!”這番話的大意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人家如果讓你去做非禮非義之事你就沒辦法了,何必因為物質享受而陷自己于不忠不義的境地呢!在她的勸說下,接輿背著鍋碗炊具,妻子扛著織布的工具,遠走他鄉,隱姓埋名。
古代當權者以官祿誘士,士很少有不動心的。動心則為人效命,效命則各種危險接踵而至。接輿的妻子能看清政局不安暴亂頻仍的現實,安于貧賤,樂道遠害,保全丈夫和家庭終不遭難,實在是個難得的明白人。
東漢的樂羊子之妻也是賢妻的典范,她的知名度超過接輿之妻。但拿她和接輿之妻對比,不禁使人對她的賢明產生了疑問——樂羊子到遠方尋師求學,一年后他“久行懷思”,就回家了。面對逃兵丈夫,樂羊子之妻割斷織布機上的布匹,規勸他繼續求學:“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一席話大義凜然,字字珠璣,樂羊子只好回去繼續自己的學業。他學成沒有,當時的媒體沒有后續報道,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大受刺激,整整七年沒有回家。
一個是富貴來臨勸丈夫逃避,一個是丈夫思歸要丈夫堅持。一個拒絕顯貴,一個追求功名。一個認識到富貴乃圈套,鉆進去就失去自由,一個認定目標是學業,丟下就沒了希望。一個勸舍,一個勸取,取舍之間,足見她們家庭觀、愛情觀的不同。固然有時代背景的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價值觀念的差異。
樂羊子學習上韌勁不足,缺點顯而易見。但為了學業(其實是功名利祿),付出整整七年夫妻別離的代價,樂羊子之妻是不是執拗得過分了?這個世界上到底什么最值得珍視和眷戀?冷淡夫妻恩情,把自己變成一個嚴肅的教員,將丈夫趕出家門,樂羊子之妻望夫成龍之心太過熱烈迫切了。也許在樂羊子看來,妻子的正言規勸中有懾人的冰冷,諄諄告誡中有嚴厲的約束,督促勸勉中有夫貴妻榮的貪求。面對功未成名未就的丈夫面掛寒霜,妻子咄咄逼人,呈凜然之色,發凌厲之音,怎能不讓人悚然生驚,悲然生涼,油然生厭!樂羊子七年不歸,看來不是沒有原因的。反過來想,如果樂羊子未聽從妻子的規勸不再出門求學,他的妻子是否會因此而看不起他,是否會因此而將他給休了?樂羊子之妻逼丈夫求學看上去是為丈夫的功名著想,但又何嘗不是為自己的榮華富貴鋪墊呢?
人的一生有多少個七年?一個妻子有多少個七年可以守候?樂羊子之妻當真能守候到幸福嗎?整整七年啊,孤獨寂寞的時候誰來消釋?憂愁痛苦的時候誰來安慰?得意之時誰來贊許?快樂之時誰來分享?一個人背著行囊,踽踽獨行,形影相吊。夜不成寐,輾轉反側。苦雨孤燈,所求何為?
整整七年,七次草枯草榮,七次雁去燕回,七次花開花落,七次冰凍冰融,七次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的輪回,二千多個日日夜夜的更迭變換。樂羊子難道真能做到抱元守——專心于圣賢之書、心無旁騖地營求利祿功名——而對春風拂柳秋風催葉無動于衷?對南來鴻雁北歸紫燕冷眼看過?對他人的天倫之樂視若無睹?別人的妻子親手調治的飯菜香味刺激過他的鼻腔嗎?別人兒女的嬌語俏音折磨過他的耳鼓嗎?樂羊子之妻給了他忠告的同時,也給了他忍耐的七年,寂寞的七年,寡淡的七年,陰黯的七年。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說過,“向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為了獲得榮耀而艱難隱忍,樂羊子把家變成了一個苦苦守候的寒窯,不也是在走一條不降的路嗎?而貪欲往往會轉化為對自己的奴役,可以想象樂羊子妻在丈夫求學在外的七年里過著怎樣含辛茹苦的生活,獨自一人挑水澆園,稼穡勞作,織布紡紗。樂羊子所有的寂寞她一樣體驗,樂羊子沒有的農事勞作的辛苦她還要承受,對于她來說,七年何嘗不是苦役。
犧牲現有的幸福追求未知的幸福,是人生的悖論。人們往往驚羨別人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并且很容易屈服于它。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y得之貨,令人行妨?!笔澜缟狭钊四垦5恼T惑太多了,難以得到的東西甚至讓人的行為發生異變。不知道樂羊子之妻在“獨自守著窗兒”、“梧桐更兼細雨”、“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寂寞時分,在“獨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的夢醒時分,會不會問一問自己要求的到底是什么,自己付出如此昂貴的代價是否值得?
在接輿之妻心的天平上,“金百鎰、車二駟”敵不過“不遭難”,在樂羊子之妻的眼里,夫妻團聚的天倫之樂抵不上學業以及學業的副產品?!稑费蜃悠蕖愤x入了初小的輔助教材,不知道語文老師們分析課文的時候,除了意志品德,是否還兼論到樂羊子之妻的人生價值取向?如果女生們未來都去效仿樂羊子之妻,恐怕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我又想到了外國的兩則童話故事——《漁夫與金魚》和《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或許它們能給我們啟迪?!稘O夫與金魚》中的妻子貪得無厭,結果受到金魚的懲罰,已得到的全失去了,回到了原來貧窮的境地。而《老頭子做事總是對的》中的那位妻子對丈夫毫無保留的信任與依戀,雖只有一堆爛蘋果度日而快樂依舊,家庭生活的溫馨甜美在于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諦也在于此。為人妻者如果都能像接輿之妻和可愛的老太婆一樣,有清亮的眼睛和明亮的精神,必能越過人生的重重霧障,讓浮華的喧囂在耳旁停息,讓絢爛的誘惑在眼前消失,讓世俗的欲念在心頭遁形,回歸一份單純的堅持,一份安寧的恬靜,并能給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以更多的快樂與幸福。
接輿之妻和樂羊子之妻都是古老意義上的賢妻,接輿之妻懂得“水往低處流低處納百川”,樂羊子之妻不懂“人往高處走高處不勝寒”,但她們的所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一切為了丈夫,一切為了家庭,都是典型的東方傳統女性。當今社會物欲橫流,為商者夫妻雙雙制假販假,為官者夫妻雙雙大貪特貪,可見賢妻是一個男人順應歷史潮流向前挺進的人生財富,也是大是大非的十字路口溫柔的向導和忠誠的同路人?!捌拶t夫禍少”,對任何男人都是一條不易打破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