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寫作教學存在高耗低效問題,迫切要求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本文從分析影視寫作教學成效低的原因入手,提出三點改革措施。
關鍵詞:影視寫作;習得無助感;強化動機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7)-04-0046-01
在電影制作中,編劇對一部電影的成敗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許多電影學習者雖能認識到其重要性,卻缺乏足夠的實踐興趣和能力創作出好的作品。仔細分析,不外乎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是寫作素材缺乏。信息加工理論可以說明寫作過程中積累生活素材的重要性這個問題。學生積累素材的過程是信息輸入的過程,將頭腦中各種各樣的信息按劇本的組織規則進行加工,寫出劇本是信盤輸出的過程。如果學生頭腦中沒有信息輸入這一先決條件,就無法寫出理想的劇本。
二是寫作技巧不足。強調積累素材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劇本創作方法和技巧的學習。信息加工心理學理論把廣義的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大類。陳述性知識類似于我們通常所說的狹義的“知識”,程序性知識則類似于“技能”,即在練習基礎上形成的按某種規則或程序順利完成某種智慧任務或身體協調任務的能力。傳統上我們一直用“知”和“會”來區分這兩類知識。
二者的學習過程與條件是不一樣的。就程序性知識來說,它需要經過陳述性知識階段,再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習得該知識。劇作方法和技巧屬于程序性知識。教授學習者劇作技能,不能僅限于使其知道某種劇作技巧是什么,而且應使其學會如何運用。為此,必須為其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機會,使其在練筆過程中逐漸掌握該種技能。
針對以上原因,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幫助學習者提高劇作水平。
第一,鼓勵學習者多看片,多閱讀。電影劇作初學者大多為年輕人,其年齡、經歷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深入地走進社會,為積累寫作素材面事事親歷。那么生活素材如何積累呢?可以引導鼓勵學習者通過看片、閱讀等內隱學習方式來豐富思想,提高感悟力。看片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能積累一定的素材,還可以直觀地學習一定的劇作技巧,領悟到怎樣的劇本能帶來視聽震撼。閱讀的范圍不僅限于劇本,可以拓展到所有的文學作品。許多成功的影片就是直接從優秀的小說、濤歌改編來的,比如石揮的《我這一輩子》、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一個和八個》等。學習者學習劇本創作,也可從改編入手。
第二,鼓勵學習者多練筆。要掌握劇本寫作的方法的技巧,必須多練筆。學習者練筆過程中,教授者要采用正確的指導方法,避免使學習者形成習得無助感。當人或動物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為力,喪失信心,這種心理狀態就叫做習得無助感。無助感一旦產生,學習者的心理會有很大變化。具體到劇本寫作方而,可能會降低其寫作動機,甚至出現認知障礙,形成一種認為外部事件無法控制的心理定勢,在進行寫作學習時表現出困難,本應學會的東西也難以學會。因此,教授者要運用一定的指導技巧來防止學生形成無助感。一是批語要及時、具體。這是給學習者創造反思的條件,也是與其交流互動的平臺。學習者可以借助評語了解自己寫作中的得失,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和欲望,提高寫作的能力。二是多用正強化,慎用負強化。教授者對學習者的習作要多表揚、少批評,以強化其練習寫作的動機,從而激發起其強烈的劇本寫作動機。
第三,鼓勵學習者提高理論水平。深入的研究會引發一種因了解而想掌握的心理。多學習一些電影理論,不僅可提高學習者欣賞影片的水平,更主要的是可以從理論的角度引導其自覺地創作一些高質量、有內涵的習作。如幾本電影《情書》可以運用拉康的鏡像說理論來解讀,《香草天空》可以運用精神分析學理論來解讀。熟知這些理論,在創作中就有可能自覺地運用其來構造自己的劇本,從而達到提高習作水平的效果。
責任編輯:劉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