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這句話說得在理。就拿北大荒來說,稀奇古怪的事多著呢,像一個又一個的謎,讓人猜不著,解釋不明白。筆者是北大荒的土著人,曾目睹過一樁又一樁五花八門的新鮮事兒,現在拿出幾樁來,說給朋友聽。
燕子戲鷹
一天中午,我和家人正在吃午飯。突然,有人喊:“老鷹叼小雞嘍!”我忙放下碗筷,出門觀瞧。可不,一只老鷹正緩慢地從兩北方向飛來,它的爪下一團毛絨絨的東西在撲打掙扎,同時傳來“咕——咕——”的尖叫聲。人們一時失措,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敲擊銅盆、銅鑼恐嚇老鷹,但都無濟無事。老鷹好像久經沙場似的,對這種陣勢已習以為常,不以為然了。這時,天空中聚滿了燕子,足有二三百只,嘰嘰喳喳,把老鷹團團圍住。有的啄老鷹的頭,有的銜老鷹的膀兒,有的上下翻飛,阻止老鷹前行;有的左右橫飛,干擾老鷹的視野。老鷹左沖右突,怎么也沖不出重圍,突不破燕陣。人們也被這少見的場面驚呆了。好事者又紛紛敲擊銅盆、銅鑼來為燕子吶喊助威。終于,老鷹經不住燕子的攻擊,放開爪下的獵物,狼狽逃掉了。墜在地上的小雞嚇破了膽兒,撲打著翅膀,一溜煙地鉆進雞窩,再也不敢出來了。而空中的燕子們,仍在上下翻飛,叫得更歡了。那相互祝賀、歡慶勝利的場面實在感人。連老人們都說,群燕救小雞,長這么大頭一次看見。
兔子蹬鷹
兔子是老鷹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老鷹逮兔子,像玩兒似的,隨心所欲。可那都是些沒有見過世面的稚兔,才成為它爪下的犧牲品。若碰見狡猾的老野兔,就不那么輕而易舉了。我伯父是老獵手,目睹過鷹兔大戰的場面。
那是只母野兔,領著四只小兔在山邊草中嬉戲。突然,空中一個黑影箭一樣地扎下來,母野兔耳朵尖,沒等老鷹扎到地面,便領著小兔奔跑起來,老鷹在空中緊緊追趕。實在逃不脫了,母野兔領著四只小兔索性停住了。坐以待斃嗎?伯父想,老鷹俯沖下來,欲啄母野兔的眼睛。只見母野兔在地上打個滾兒,背靠地,腹朝天,四爪緊縮,縮成一個毛絨團兒。就在老鷹伸出利爪的一剎那,奇跡出現了:母野兔猛地彈出兩條長長的后肢,像彈棉球似的,把老鷹蹬出一米多遠,蹬掉老鷹的一些羽毛。這招兒真夠厲害的,老鷹吃了大虧,可它不甘心,又俯沖下來,這回母野兔沒像上次那樣仰臥,而是前爪平伸,后肢緊縮,伏在地上一動不動。老鷹撲下來的一瞬間,母野免嗖地往前一躥,又猛地揚起后肢,像馬蹄子似的,后肢重重地踢在老鷹的頭上。可能是用力過猛,母野兔的身子倒立起來。緊接著,一個漂亮的后滾翻,又恢復原態。動作是那么連貫輕松,又是那么老練,老鷹被蹬暈了,仰翻在地上,折騰了半天,才扇動沉重的翅膀,搖搖擺擺地逃命去了。母野兔像凱旋的將軍,搖搖大耳朵,抖抖身上的塵土,目送著老鷹歸去,又領著四只小兔嬉戲起來。伯父打了一輩子獵,沒見過這種場面,這回算開眼了。他不忍心讓這只母野兔和它的子女再死在槍口下,背起獵槍,兩手空空地回到家里。
花蛇墜鷹
五年前的一天,去鄉下的弟弟拾回來一只好大的鷹,有十多斤重。全家皆大驚:你咋逮住的?弟弟一笑:“它掉到我眼前的!”“別聽他的,又瞎吹了!”弟媳斜他一眼,不愿聽。“真的,你聽我說。”弟弟一本正經地講述起來,“我剛爬上一個山坡,老遠就見一只鷹在道上撲騰。我加快腳步,跑到跟前一看,是老鷹和‘野雞脖子’(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打架。我覺得稀奇,蛇怕老鷹,誰都知道。老鷹吃蛇,就像吃面條似的,哪有敢和它斗的?別看它只有尺八長,半個身子都立起來了,挺著尖腦袋,噴著紅舌頭,等著老鷹往前撲。老鷹并不急于捕它,而是用巨大的膀子來回撲打著,專掃‘野雞脖子’的頭。‘野雞脖子’也不示弱,不管老鷹怎樣撲打它的頭,就像根棍子似的,一掃一搖晃。老鷹不耐煩了,伸出爪抓住‘野雞脖子’,就像甩鞭子似的,把它重重地摔在地上,翻白了,不動了。我想,完了,‘野雞脖子’也斗不過老鷹嘍!就在老鷹準備吃它時,‘野雞脖子’突然揚起頭,一打挺,把老鷹的爪子纏住了。原來它是裝死!老鷹一驚,扇動著翅膀沖向天空。可只一會兒就重重地摔在我的眼前。我一瞅,‘野雞脖子’還纏繞著老鷹不撒口呢,便拾根樹條兒,猛抽幾下,把它抽死了,老鷹被我拾回來了。誰能相信鷹能被蛇咬死?不可思議吧?”弟弟說完,感概一番,全家人也似信非信。可擺在眼前的,畢竟是只被蛇咬死的老鷹!
黑色拽鷹
離我家三十里遠有個黑魚泡,遠近聞名。老人傳說,泡里的黑魚成了精,能騰云駕霧,越到下雨天叫得越歡。黑魚能成精?我卻不信。下雨天聽到一種像牛叫的聲音,倒是真的。可誰知是不是黑魚叫的呢?黑魚泡里的魚多得很,除了黑魚,還有鯰魚、鯽魚和柳根子魚。每逢星期天或節假日,我必帶著釣竿在這里坐上一天半天的,每次都滿載而歸。十年前的一天,我正坐在泡子邊專心垂釣,一只老鷹嗖地從我的頭上掠過,把我嚇了一跳。驚魂未定,只見老鷹直向泡子中間沖去。呀,泡子中間有個黑色的東西在掀浪,是大黑魚吧?我正想著,老鷹已接近水面,伸出兩只利爪,猛地往水中叨去,可能是叨住黑魚了,要不它怎么光撲楞膀兒,飛不起來呢?也沒看見魚,只見泡子中間水花直翻。眨眼工夫,老鷹的身子也不見了,光見水面上翻浪花。又過了一會兒,水面上的浪花也沒有了,只有幾根羽毛飄著。我看傻了,顧不得釣魚了,直勾勾地瞧著泡子中間那片水面。剛才還是水翻浪卷的,現在卻風平浪靜了,靜得像沒發生什么事情一樣。我想,老鷹一定是讓黑魚的家族們會餐掉了。它們是有意挑逗老鷹上圈套兒,還是無意中換了口味呢?不管怎么說,黑魚能嘗到天上的野味兒,也夠有福氣的了。那次回去,我把親眼見黑魚拽鷹的經過向朋友們講了,有的信,有的不信。唉,信不信由你們,反正我想告訴你這是真的。
狗捉老鼠
我家曾養過一只大黑狗,晚上還忠于職守,可一到白天就不見蹤影,回來時,肚子圓鼓鼓的,搖搖尾巴就鉆進窩里不再出來了。常了,妻叨咕:“大黑狗是不是瘋了?”我也覺得奇怪。看樣子,不像是瘋了。瘋狗都發狂,亂咬瞎叫,它不。瘋狗都口骨嶙峋,它卻肥得流油,怎能說它得瘋癥呢?一個星期天,我決心探個究竟。早晨,大黑狗從窩里鉆出來了,等我把大門打開,一溜煙似地跑出家門,跑出村落,直奔草塘。我偷偷地在后邊跟著,一直跟到草塘里,大黑狗歡兒起來了,這聞聞,那嗅嗅,一會兒用爪刨土,一會兒用嘴拱土,細瞧,它在尋找老鼠洞。大黑狗捉老鼠還真是個行家。只見它把嘴巴伸進洞口,猛地吸口氣,又猛地呼氣,就像用氣管子往車胎里打氣似的,把鼻翼鼓得吱吱直響,可能是洞里的老鼠經不住折騰吧,一會兒,就從另一個洞口鉆出來,東張西望地準備逃躥。還沒等老鼠躥幾步,一只利爪早已把它按翻在地,按得它吱吱直叫,反過頭來欲咬大黑狗,可是已經晚了,大黑狗的利齒咔嚓咬碎了它的頭,撕開它的腹……一連逮住十來只老鼠,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大概是吃飽了,大黑狗嬉戲起老鼠來。剛出洞的老鼠,大黑狗一爪把它按翻在地,又馬上松開,老鼠在地上打個滾兒,慌忙逃命。大黑狗又上前一步,再一次把它打翻在地,搖頭晃腦地捉弄著,這樣循環往復,玩夠了,盡興了,才一口結束老鼠的生命,又去捉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看大黑狗那熟練的捕鼠動作,一點也不比貓遜色,哎,早知狗能捕鼠,何必養貓呢?看來,“狗捉老鼠——多管閑事”的歇后語,在北大荒是行不通了,我的大黑狗不但愿多管“閑事”,而且還管得“明白”哩!
貓捕麻雀
我的鄰居王五家養只老花貓,不捉老鼠捕麻雀,這是真的。每天早上,它都爬到屋頂守著,一動不動,一守就是半天,那個專心勁兒,有耐性勁兒,真是讓人佩服。一會兒,飛來一只或幾只麻雀,剛落穩,老花貓就餓虎捕食般地猛撲過去,可憐的麻雀就會在它的爪下喪生。有時,撲得過猛,老花貓連同麻雀從一丈多高的屋頂摔下來,它不嫌痛,兩只前爪仍緊緊抓住麻雀不放,一翻身,打個滾兒,咪咪地叫著,洋洋得意地回到屋里品嘗去了。老花貓貪得無厭,每天能捕十多只麻雀,吃不掉就擺在它的周圍觀賞,誰若動也不行,齜著牙向人示威,而對家里的老鼠則不聞不問。常了,王五家的老鼠敢大搖大擺地在老花貓的身邊跑來跑去,老花貓卻懶洋洋地半睜半閉著眼睛,無動于衷。為此,王五掐著掃帚疙瘩沒少教訓它,可打終歸是打,不捉老鼠的毛病是改不掉的。看來,老花貓暗地里一定和老鼠定下了什么“友好條約”,若不然就是老鼠給老花貓什么“好處”了。
老花貓捕麻雀上了癮,晚間也要爬上屋檐掏麻雀窩,一掏一個準兒。一天夜里,王五聽到老花貓在屋檐下不是好聲地叫,猛然想起自己曾在麻雀窩旁布置了雀夾子。跑出來一看,麻雀沒夾住,倒把老花貓的前爪夾住了,老花貓疼痛難忍,正倒掛金鉤地乞求王五救它呢!氣得王五嘴里罵著:“人家養貓捉耗子,咱家養貓捉雀子,養它有何用?”上前要把老花貓摔死。我連忙講情,勸說道:“寧吃飛禽三兩,不吃走獸半斤。看來,飛禽的肉就是比走獸的肉香,若不然老花貓怎能叛經離道呢?”王五被我說得哭笑不得,無奈,手下留情了,可老花貓仍“死不改悔”。
我想,老花貓是想抱著一條道兒跑到黑了!
狐貍釣螻蛄
俺村子前的草塘里有只狐貍,總在河套邊轉悠。這只狐貍在草塘里住二三十年了,晚上常常溜進村子里,偷雞摸鴨的事時有發生。為這個,村里人曾想方設法地治它,均未奏效。獵手趙炮兒槍響見物,人人皆知,村里人求助于他為民除害。趙炮兒尋了大半天,終于跟上了狐貍。狐貍漫不經心地跑著,時快時慢,和趙炮兒保持相應的距離。趙炮兒快追,狐貍緊跑幾步;趙炮兒跟不上了,狐貍站下等他一會兒。估摸著在射程之內了,趙炮兒順過獵槍,三點成一線,對準了狐貍,狐貍有意站在槍口下,一動不動。“這回看你往哪兒跑!”趙炮兒心里罵著,十拿九穩地扣動一板機。隨著一聲槍響,趙炮兒眼見著狐貍抖了抖毛,擺了擺尾,沒傷一根毫毛。趙炮兒又打第二槍,狐貍照樣抖了抖毛,擺了擺尾,站在原地看著趙炮兒。趙炮兒覺得奇怪:“今個兒是怎么了?”他又端起槍,第三次扣動扳機。定晴觀瞧,狐貍仍無動于衷。趙炮兒心里沒底了,嘴里叨咕著:“碰見狐仙了,碰見狐仙了!”背起獵槍,掉頭就往回走。那天夜里,據說趙炮兒夢見一個仙風道骨的老翁走到他的床前,拍著他的肩膀說:“別再殺害生靈了,國家都立法保護我呢,你還敢傷天害理?”說完拂袖而走。趙炮兒驚醒了,發誓再也不摸槍了。是真是假不知道,這幾年村里人真就沒見趙炮兒背獵槍。我想,傳說終歸是傳說,竟有這等事?一笑了之。可前年我在河套邊看見一只狐貍。那天,我領大黑狗到草塘撒野,遠遠就看見它倒坐在河邊上,不時地回頭從尾巴上叨著什么吃。見我趕來了,也沒動彈。是不是那只狐貍呢?我有些打怵,又有些好奇,好奇心終于驅使我向狐貍那兒奔去。快到近前了,狐貍才慢悠悠地走了,河邊上,留下一灘水漬。細瞧,水漬里有幾只小螻蛄在爬動。我明白了,狐貍剛才是用它那粗大的尾巴垂釣水螻蛄呢!水螻蛄好吃,味道鮮美,北大荒人常用麻團垂釣它,誰知道狐貍竟也學會了這招兒!它那掃帚般的大尾巴,哪次還不能釣上來二三斤?只那么兩次,就足夠美餐一頓的了。有趣兒,北大荒的狐貍會釣螻蛄!我把親眼所見當村里人說了,皆大驚喜:“莫非狐貍真成‘仙’了?”
鯰魚吞冰雹
去年中秋節前一天,我到河邊垂釣,去時天空沒有一絲云彩,根本不像下雨的樣子。剛坐下半個時辰,不知從哪兒冒出一塊黑云,渾澄澄的上下翻騰,就像有什么妖法似的,越聚越厚,越聚越多,一時狂風大作,霹靂閃電,其間夾雜著嗚嗚的怪叫,漸漸向我逼近。突然,一個悶雷在我頭頂炸響,狂風夾著暴雨裹著冰雹,劈頭蓋腦地傾瀉下來。長這么大我頭一次經歷這種場面,況且又是野外,一點遮擋的地方也沒有。冰雹砸在頭上,鉆心似的疼:用手捂頭,手指節被砸得像要斷了似的難受。我后悔了,若不是嘴饞,哪能受這般苦、遭這般罪?實在挺不住了,我脫下外套,疊幾疊,頂在頭上,似乎減輕一些疼痛。可身上暴露在外邊,像有無數只手在掐,在擰,渾身青一塊紫一塊的,我真正嘗到皮肉之苦的滋味兒。但沒有別的招兒了,只能顧頭不顧腚了,哪還有心思垂釣?大約有半個小時吧,風刮去了,云掀過去了,一切恢復了平靜。環顧四周,地上的冰雹足有三寸厚。再看河里,也鋪了厚厚的一層,擠擠挨挨地流淌。我晃了晃麻木的腦袋,活動活動酸痛的四肢,準備收攤兒。剛要走,好像聽到有什么聲響。左顧右盼,沒發現什么,扭頭往河里觀瞧,奇跡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大鯰魚從河里鉆出來,張開大嘴,擺動長須,正在吞食浮在河面上的冰雹,“哧溜兒”“哧溜兒”的聲響。就是它們發出來的。大鯰魚在吞,小鯰魚也在搶,就像冰雹是什么美味佳肴。不搶就撈不到似的。我感到稀奇。唉,吃什么不好,偏愛吞這冰冷冰冷的雹子?傾刻間,眼見著吞飽冰雹的鯰魚翻白了,打挺了,順著河水漂流,漂到岸邊。這回我算逮著了,上哪兒找這便宜事?顧不得多想,跟著漂流的河水往出撿放挺的鯰魚。也就是那么一陣子,火辣辣的太陽就把地上的、河里的冰雹融化了,剛才還爭著吞冰雹的鯰魚也無影無蹤了。可被我拋在岸上的鯰魚,卻再也回不去了。唉,這場冰雹,來得突然,走得也突然,雖然挨了雹子砸,卻也因禍得福,光憑垂釣,我不可能在一頓飯的工夫釣出這二十多斤魚!心里挺樂、挺美,背著沉甸甸的魚簍往家走。路上碰到釣魚的同行,都爭著觀瞧我魚簍的鯰魚,打聽我垂釣的秘決,我笑曰:“鯰魚吞冰雹,撐翻白了,讓我撿回來了。”同行瞪圓了眼珠子問:“真的?”
“還能騙你們?”我邊說邊晃動魚簍。
同行們的眼里現出貪婪的目光,都恨不得多長一條腿,馬上奔到河邊。我卻竊笑:“再跑也沒用了,已經晚三春嘍!”
(責任編輯/楊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