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為了小小3元人民幣對薄公堂,本案想必很有意思。
基本案情
1999年,山西太原市民李某在該市G銀行開立活期儲蓄存折并辦理銀行卡。2005年10月,G銀行向客戶發布公告,建議客戶及時歸并或注銷長期不用和較少使用的人民幣活期存款賬戶,合理使用銀行賬戶,歸集長期閑散不用的資金。2006年3月,G銀行在向銀行監管部門備案后再次向客戶發布公告,聲明將從6月21日起對日均存款余額不足300元的人民幣小額活期存款賬戶按季度收取管理費,每季度三元(代發工資賬戶等11種小額賬戶除外),并建議客戶根據自己存款情況自行選擇到網點免費辦理賬戶歸并或銷戶手續。同月26日,李某向其賬戶中存入300元;4月2日,李某從該賬戶提取150元;6月21日,G銀行根據其小額賬戶收費辦法從李某賬戶扣收小額賬戶管理費3元。李某發現銀行扣款行為后,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根據《商業銀行法》第五十條關于“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提供服務,按照規定收取手續費。收費項目和標準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根據職責分工,分別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的規定,《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屬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依法制定的部門規章,是中國法淵源的組成部分;根據《商業銀行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第六、七條有關規定,商業銀行服務價格分別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本案收費項目屬于該辦法規定的市場調節價范疇;根據《商業銀行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3]第3號令)第九條關于“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服務價格,由商業銀行總行、外國銀行分行(有主報告行的,由其主報告行)自行制定和調整”的規定,和第十四條關于“商業銀行依據本辦法制定服務價格,應至少于執行前15個工作日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報告,并應至少于執行前10個工作日在相關營業場所公告”的規定,G銀行提前三個月將小額賬戶收費方案報告銀行監管部門并對客戶進行公告,并無不妥;銀行業目前已不是壟斷行業,客戶對于是否繼續其與G銀行的儲蓄合同擁有充分的選擇權,對于該行就小額賬戶收取管理費的問題可以采取銷戶等方式進行處理,因而不能認定G銀行收費行為屬于強迫交易行為。根據前述理由,法院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告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點評
銀行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的合理性
多年以來,由于對客戶在銀行開立賬戶沒有任何限制,許多客戶在銀行開立賬戶后長期閑置不用,經過多年累積之后這類賬戶數目越來越大,占用了較多的銀行系統資源,使得銀行計算機業務系統在辦理每筆業務時均需對這些賬戶進行掃描、識別,延緩了系統的運行速度,使客戶辦理業務的等待時間延長,嚴重影響了銀行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效率。此外,銀行每年還需投入巨額資金和計算機設備對這些低效或無效賬戶的數據進行運算、儲存,并且還要對這些賬戶的歷史數據進行長期備份、保管,不僅占用了銀行系統巨大的空間,不適當地增加了銀行的運營成本,而且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
以建設銀行深圳分行為例,該行在2005年5月開始小額賬戶收費之前,全行共有563萬個賬戶,其中日均存款余額300元以下賬戶占賬戶總數的77.4%,日均存款余額10元以下賬戶占賬戶總數的43%,這些賬戶大多是長期不使用的睡眠賬戶,但卻占用了近一半的系統資源。同時,由于這些賬戶中的余額極小,銀行實際上也很難按照收費標準從這些賬戶中收取到足額的管理費用。
可以看出,銀行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合理、合法的市場價格手段,引導客戶加強科學理財觀念,合理使用銀行賬戶,節約和整合銀行系統資源,提高銀行柜面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合理降低銀行運營成本,最終達到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服務的目的(例如,在賬戶結構得到優化后,原來需要幾分鐘完成的銀行業務將可能在幾秒內完成),從而實現社會、銀行、客戶三方的共贏。實際上,在西方發達國家,活期儲蓄存款多用于支付結算(例如支票),銀行對于這類存款通常既不向客戶支付利息,也不向客戶收取結算手續費,而銀行提供的清算服務實際上就是向客戶支付的隱性利息;在美國,銀行不僅收取賬戶管理費,對于其他服務例如賬戶開立、賬戶提款、賬戶透支、賬戶休眠、打印對帳單等,銀行都可能要求客戶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從這一角度而言,銀行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的做法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銀行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的法律條件
根據法律法規及《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銀行依法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收費項目不屬于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商業銀行服務范圍。《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規定:“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商業銀行服務范圍為:(一)人民幣基本結算類業務,包括: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本票、支票、匯兌、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根據對個人、企事業的影響程度以及市場競爭狀況確定的商業銀行服務項目。”據此,由于本案所涉小額賬戶管理費不屬于前述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商業銀行服務范圍,且收費價格也是由G銀行總行制定,因而符合《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
二是已將收費價格報告銀行業監管部門。為避免因商業銀行就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服務項目所制定收費價格侵害客戶合法權益,事前對銀行有關收費方案進行有效監督,《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商業銀行依據本辦法制定服務價格,應至少于執行前15個工作日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報告……同時,應抄送中國銀行業協會”。本案中,G銀行總行在正式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之前三個月就已將其收費辦法報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因而其收費辦法在程序上也符合《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
三是必須保障客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關于“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的規定,第九條關于“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的規定,以及《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四條關于“商業銀行依據本辦法制定服務價格……應至少于執行前10個工作日在相關營業場所公告”的規定,本案中G銀行提前三個月以公告的形式將其小額賬戶收費辦法詳細告知客戶,因而應當認定G銀行已充分履行告知義務,不存在侵害客戶知情權的情形;在我國銀行業競爭比較充分且不屬于壟斷行業的情況下,G銀行在公告中建議客戶根據自己存款情況自行選擇到網點免費辦理賬戶歸并或銷戶手續,應當認定G銀行已將選擇權提供給客戶:如果客戶不同意銀行對小額賬戶收取管理費,可選擇辦理賬戶歸并或銷戶手續,或將其銀行存款轉移至其他銀行;如果客戶在公告期結束后未辦理賬戶歸并或銷戶手續,則應視為客戶同意銀行收費方案并愿意繼續接受該行服務。
銀行變更服務合同格式條款的方式
《合同法》第七十七條關于“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合同雙方當事人如需變更合同條款,應當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進行,但對于銀行和客戶而言,則具有相當的特殊性:一方面,隨著金融市場環境、監管要求和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變化,銀行必須根據其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適時對有關產品類型、業務章程、操作流程、規章制度以及收費項目及價格等內容進行必要變更,另一方面,由于銀行客戶數量通常高達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計,而且客戶有關開戶資料(如地址、聯系電話等)經常發生變化,銀行在需要變更服務合同內容變更時,不可能做到采取“一對一”的方式與每一位客戶單獨進行協商,也不可能與每一位客戶達成完全一致的協商意見,因而只能采取其他更為高效和可行的方式進行。根據銀行業監管部門有關要求以及銀行業操作慣例,如果銀行已按規定就有關產品類型、業務章程、操作流程、規章制度以及收費項目及價格等變更事項報監管部門審批或備案,并且通過在營業場所、報紙、網絡等進行公告的方式依法履行告知義務,同時確保客戶享有的選擇權,就應當視同銀行已與客戶協商一致,從而認可銀行有關變更事項的法律效力。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