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兩個孩子,女兒叫王宇新,兒子叫王宇賓。為了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長,為孩子未來留下美好的回憶,從1980年起我開始為他們建立成長檔案。
成長檔案包括的內容,一是自然形成的一些實物。如學校每學期發的成績通知單,操行評語以及孩子榮獲的獎品、獎狀;通過收集整理加以記載的。如學校召開的家長座談會,或者平時學校、老師對孩子的評語和希望;孩子思想進程,成長點滴;讀書時的體會;學習先進人物活動中的表現;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參加體育比賽、知識競賽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成績;學習和生活當中的一些趣聞樂事等。另外,十多年前,電話不普及,孩子到外地上大學,彼此之間溝通主要靠信件往來。這些也全都保存了下來,并把其中的有關內容作了摘錄,記入檔案。
記載家庭子女檔案,多是有感而發,每次記錄的字數不限,有一天記幾件事,也有十天半月才寫上一段的。收集整理家庭子女檔案,是一項細致、長期的工作,需要堅持不懈,虎頭蛇尾不行,忽冷忽熱也不行。要取得好的效果,貴在堅持。
20多年來,我們為子女收集檔案材料118份;榮譽證書、獎狀、獎品等25種76份;文字記載532件次,11萬多字;來往信件180多封,約9萬8千字。這些文字里記錄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多年以后,翻開閱讀,依然使我們心潮起伏,感慨萬千。
下面就選取其中的幾件,與讀者共勉。
我們不要獎金了
檔案中曾有這么一段記載:上世紀80年代初,女兒兒子先后上了小學,為了鼓勵姐弟倆好好學習,在我們家經濟條件不太好的情況下,我們仍口頭承諾:誰取得好成績都給發獎金。
期終考試,在班上單科第一獎金2元,總分獲得前三名,分別獎勵3元,4元,5元。姐弟倆都很爭氣,都拿過獎金。
兩個學期之后,姐弟倆突然同時提出:“爸,媽,我們以后不要獎金了。”我們很奇怪,忙問:“為什么呀?”“因為,我們知道,你們掙的錢并不多,每月還要給姥姥、姥爺、奶奶寄錢。不給獎金,我們也會好好學習的。”女兒代表回答。
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們很受感動,可以后,當孩子再獲佳績時,我們仍會不失時機地給予口頭表揚,精神鼓勵。根據他們的需求,給買一本書或一些學習生活用品等。這樣做,雙方心里都很高興。
背唐詩 連成語
在我們家里,常有姐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互相聊天,交流思想,談趣事,融知識的事情。最多的是停電時,摸黑一起背唐詩,連成語。
記得也是姐弟倆都上小學時,一個周末的晚上,我們正在吃飯,突然停電了。為了節省,我們連蠟燭都沒有點,抓緊吃完飯后,女兒提議,“咱們搞背唐詩,連成語比賽吧。”大家齊響應。
比賽開始,先是背唐詩,應該說在這方面,我和愛人有點甘拜下風,雖然知道的不少,能夠背誦全文的卻不多。可姐弟倆則不分上下,你背一首,我背一首的,接連不斷。
輪到連成語時,為了照顧兒子,我們適當地降低了難度,即后一句的第一個字可以和前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音同字不同。誰連不上,罰唱一支歌。這個節目,我和愛人都有優勢,兒子挨罰最多。可我們也唱了幾首歌,當然,有的是代子受罰的。連成語很有意思,從“一”開始的成語,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不卡殼地說了近30個。其它字開頭的最少的也能說七八個,四人歡聲笑語,氣氛熱烈,趣味無窮。
幫助別人我快樂
兒子上初中時,成績優異,尤其是數學方面。我們常提醒他,不光要自己學好,還要幫助學習差的同學,他確實是這樣做的。從初二直到畢業,幾乎每個星期天早飯后,他都去同學家,直到吃中午飯時才回來,有時下午也去。
有一個同學離我家近4公里,兒子常去他家幫其補習數學。他耐心指導,幫著分析解題,促使這位同學數學成績達到全班中上等水平,后來順利升入高中。每次數學考試,兒子都會提前到校,解答同學們提出的疑難問題。“幫助別人我快樂。”兒子常對我們這樣說。
兒子得了全班第一
兒子在天津大學讀書期間,還將我們給他的生活費節省出來,兩次寄款170元,用于資助一山區小學的貧困生。小男孩的姐姐回信說:“感謝大哥哥給我弟弟寄錢,勉勵弟弟好好學習,歡迎大哥哥放假時到我們這兒來玩。”這件事他從來沒跟我們說過,而是在大學畢業后,整理他的書信資料,想有選擇地存入家庭子女檔案時才發現的。
兒子上初中一年級一次期中考試,英語考得不太理想,我們在了解其原因的基礎上,在記入檔案時,除了寫明他考的具體情況,還寫下這樣的話:“如果認真聽講,如果認真練習,這分數決不屬于王宇賓,他完全有能力考得更好。”我們還把老師對他的希望記錄在案:“別看王宇賓這次考年級第44名,只要稍加努力,就能拿到年級第4名。”這是老師經過分析,對他提出的要求。因為他們班的第一名是年級的第四名。老師認為,根據王宇賓的潛力及努力程度,超過班上第一名是有可能的。
當時孩子看了記錄沒說什么,但從以后的行動中看得出,老師和家長的話對他都起到了鼓舞和鞭策作用。從此他開始下功夫學英語,也沒放松對其它功課的學習。經過一年的努力,二年級第二學期的期中考試,幾門課的總分果然為班中第一,年級第四。
一直到初中畢業,他的成績始終在全年級保持領先,并在全市、全省舉行的數學、物理競賽中取得了良好成績,被評為承德市的三好學生。
為班級榮譽而戰
我們的女兒上學時特別愛好體育運動,尤其喜歡打籃球。她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由于多年當班長,還顯示了一定的組織能力。
無論是學校開運動會還是班級搞什么活動,她都會千方百計地調動同學的積極性,進行周密的安排。比如每次校運動會,她總能根據每個同學的特長,組織大家參與相關項目。既動員同學積極報名,又進行小范圍個別項目的調整,做到人盡其才。自己則帶頭為班級爭光。因此,初高中每次運動會他們班的單項成績以及總分常常排在年級的前三名。
上高中時,女兒是校籃球隊隊員,有次學校組織年級各班之間的比賽,他們班打入了決賽,在爭奪冠軍的那場比賽之前,正趕上她發燒,我們心疼地勸她就不要上場了,她卻倔強地說:“那怎么能行呢?缺一個人就少一份力量。”于是賽前注射了安痛定,硬是堅持打完全場,還投中了兩個球。由于全體球員的共同努力,他們班最后榮獲了冠軍。
為女兒當好參謀
我們的女兒從初一到高中,一直當班長,她不光自己學習好,班級工作也干得不錯.可是有段時間,我們發現她情緒比較低沉,活潑的她突然變得少言寡語,這一現象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在一次聊天中,我們了解到她對如何處理好學習與班級工作的關系產生了思想矛盾:是繼續當班長,還是提出辭職,她一時拿不定主意。當時我們覺得這是個問題,不能拖延,需要解決。但是也不能急于表態。是干還是不干?我們冷靜地分析了她的學習、工作和班級的現狀,一點一點地開導她。我們告訴孩子,當不當班長,不僅僅取決于你自己,還要取決于同學的擁護和老師的認可。你有能力,而且得到同學們的擁護,就繼續干下去。如果沒有能力,那就主動讓出位置,這是我們所提倡的,是光榮的。應該有這個勇氣。我們這樣開導她,是讓她做好兩手準備,選上就好好干,一旦選不上,不至于有失落感。根據她當班長的經歷和表現,我們覺得她繼續當班長是能夠勝任的。女兒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比較,也覺得其他同學當班長的條件一時還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又適當地指出她的一些短處,提醒她今后要注意克服,經過開導和分析,女兒如釋重負,心情頓時輕松了許多。而后,我們把這些情況向班主任老師做了匯報,取得了老師的支持。不久,他們班改選班干部,我們的女兒再次當選為班長,這又一次豐富了子女檔案的內容。
大學生活調查問卷
子女檔案中還有一份《大學生活情況調查問卷》。
199O年,女兒去鄭州讀大學。為了了解她的學習、思想、生活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她順利完成學業,上大二時,我們擬定了一份《大學生活情況調查問卷》,給她寄去,要求她給予回答,主要問題有:“你們宿舍的同學都是來自哪些省市?多數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和我們家相比,家庭經濟條件怎樣?學生食堂伙食如何?吃飯排隊不排隊?有無亂扔亂倒飯菜的情況?同學在外用餐,買零食的多嗎?上大課時同學能否按時到教室?是否認真聽講,做筆記?有沒有晚自習,學生都在什么地方學習?學校設讀報欄嗎?都放什么報紙?看的人多嗎?輔導員老師常去教室或宿舍找同學談心嗎?校系經常組織專業學術報告或文娛體育活動嗎?參加的人多嗎?”還有其他共20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列出兩種以上的情況供女兒選擇回答(劃勾)。
很快,女兒將調查問卷寄回來了,她的回答讓我們很滿意,讓我們非常放心。概括起來說他們班的學生來自20個省市;城市農村人數相差不多,經濟條件一般的多,特別富裕的少;晚自習基本到圖書館,學校設有很多讀報欄,各地的報紙也不少,看的人挺多;班主任老師與學生有聯系;上大課早到,搶前排坐認真聽課的人多;食堂伙食很好,浪費現象有,但是不嚴重;在外用餐,買零食吃的是極個別現象,系里常組織文體活動,每學期都有專家做報告等;班里同學學習氣氛不錯,團結友好。我們高興地將此資料存入了子女檔案。
如今,家庭子女檔案仍在繼續,現在我們的兩個孩子,一個在石家莊,一個在上海工作,每年我們都到兩個孩子所在地住上一段時間,在承德居住時,孩子們與我們每周最少通一次電話,交流思想,融通親情。我們每每都將相關內容記入檔案。另外在與隔代人外孫女的接觸當中,我們也沒有忘記記錄她的成長史。寫了諸如:《從孩子“告狀”想到的》,《有感于小孩寫信》,《小小評判員》,《巧用激將法》,《鼓勵孩子說實話》,《姍姍過生日》等片斷。同時提醒我們的子女也為自己的孩子記錄成長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