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著21個地市、50個代管縣級供電企業的廣東電網,其供電局和變電站編織的輸變電線路像蜘蛛網一般密布在全省的各個角落。每到夜幕降臨,南粵大地近1 600萬個家庭燈火輝煌,一派生機盎然。
在這些供電企業之中,深圳局、佛山局、江門局、韶關局等是廣東電網建設“經營型、服務型,市場化、現代化”發展目標的杰出代表,他們以其獨具特色的實踐踐行著南方電網提出的構建“和諧南網”、“責任南網”的共同目標,詮釋了光明使者的深刻含義,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敬和廣泛贊譽。
體驗式服務
——深圳供電局組織職工體驗停電之苦,強調更好地保障居民用電、做好優質服務。
2006年9月5日晚上7點,深圳供電局所有職工宿舍樓同時陷入一片漆黑,而周圍居民仍然燈火通明,沒有受到絲毫影響。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深圳供電局為了讓職工親身體驗停電帶來的不便,換位思考,對本單位職工宿舍拉閘停電兩小時,從而強化保供電責任感和優質服務意識。此次活動受到深圳電視臺、深圳商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的高度關注,廣大市民對深圳供電局體驗式服務的做法表示贊賞。
深圳供電局局長金基民為此鄭重承諾:“再緊張也不停居民的電;實在要拉閘,先拉供電局職工宿舍;職工宿舍拉閘限電,先拉局長家里?!?/p>
職工們對這次停電感受頗深,紛紛表示:盡管平時知道停電會帶來諸多不便,但親身體驗后才真正懂得其中之苦。他們紛紛表示:一方面,要在思想意識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責任重大,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全市的保供電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在實際工作中,設身處地從客戶出發,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進一步做好優質服務工作。
與客戶同成長
——佛山局用真誠換取信任,用汗水贏得贊譽。
2006年7月29日上午,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金牌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把一面書有“急用戶所急,想用戶所想”的錦旗送到了三水局白坭供電所負責人手中,并激動地說:“正是三水供電人工作負責的作風,為我們企業挽回了損失,贏得了信譽。為此,我公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事情要從7月20日下午說起。當日白坭供電所接到白坭鎮金牌陶瓷有限公司的求助電話:由于該廠自備發電機突然發生故障,車間已經停產,而廠方正為外國一家公司趕制出口訂單,眼看出口合同就要到期,若延誤交貨將會造成企業幾百萬元的損失。為此,希望白坭供電所能將該廠的配電工程提前驗收送電,以避免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在接到求助電話20分鐘后,白坭供電所會同配網運行部、市場及客戶服務部的驗收人員迅速趕到現場。
經現場勘察,搶修人員發現,由于該廠的2個高壓聯絡柜的相序不符,必須調好高壓聯絡柜相序才能恢復供電,調試工作比較復雜。搶修人員顧不上吃晚飯,一頭扎進工作現場,緊張有序、一絲不茍地對各故障點進行突擊搶修。
當天氣溫高達35℃,再加上室內沒有通風設備,該廠高壓配電室的溫度計顯示已高達40℃,這對搶修人員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當幾個小時過去后,搶修人員早已全身濕透,有的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但仍堅持搶修。23時08分,高壓聯絡柜相序調試完成,23時46分,一次送電成功!金牌陶瓷有限公司的車間恢復正常供電,隆隆的機器聲又響了起來,搶修人員們緊繃的神經放松了,臉上綻開了舒心的笑容。
企業負責人拉著搶修人員的手,動情地說:“你們真是及時雨??!我本打算通知車間準備停產了,你們連夜趕來,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太感謝你們了!”并要請搶修隊員吃飯。但搶修人員婉拒說:“為客戶搞好服務是我們的職責,你們的滿意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只要客戶認可我們的工作,比請我們吃什么都強!”
當地政府負責人聽說了這件事,也萬分感慨地說:“在當前優質服務工作中,電力部門確實走在了前面,他們的服務是過硬的,其他部門都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切實轉換觀念,真心實意為企業服務,只有這樣,我們的經濟才能得到發展!”
超越客戶所想,幫助客戶成功,供電企業與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當“95598”供電服務熱線走近公眾視野、走進客戶的心里后,“優質、方便、規范、真誠”的服務宗旨就融入到他們的行動之中,每天前進一步,與客戶共同成長。

樂當“電保姆”
——江門供電局營造和諧,進行貼身服務,把管理創新延伸到最基層。
江門供電局的幾位班子成員就像長了“千里眼”、“順風耳”,他們人在辦公室,可任何一個一線班組現場作業的情況,都能通過手機、電腦以視頻、音頻、數據等形式實時看到與掌握。江門供電局自主研發和應用的這套班組在線監測系統,是他們在2006年開展的“班組管理年”活動內容之一,它可以使有關人員對全市110個變電站、80個營業點、400多個班組的工作情況隨時隨地了然于胸。
江門供電局局長趙樹華表示:“把班組建設作為我們長期的工作重點,就是為了深入貫徹‘眼盯基層、抓班組、抓現場、抓過程’的管理思想,致力將執行文化、道德文化、安全文化滲透到班組。”使班組工作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在2006年4月20日的一次用電大戶座談會上,江門市企業老總們說得最多的是“感謝”二字?!按箝L江摩托”是該市摩托車產業的龍頭企業,也是納稅大戶,按廠方的估算,若停產一天,將少交稅收100萬元。為了確保該公司生產用電,江門供電局多次派人深入企業了解情況,與企業共同研究制訂合理的生產計劃,指導企業自覺錯峰,做好臨時避峰的應急預案。
華爾潤玻璃公司屬于24小時連續生產的企業,若停電一分鐘,損失將達100萬元;停電10分鐘,則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江門供電局急企業之所急,特事特辦,為其增加了兩套備用電源,保障了用電安全。
海螺水泥、旭日陶瓷和金瑞寶陶瓷這幾家建材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也念念不忘供電部門的周到服務。2006年6月,江門新會供電局組織有關人員專程走訪這幾家用電大客戶,向他們通報近期電網運行情況,聽取客戶意見。在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當了解到該公司專用110千伏變電站出現電壓偏低,操作人員經常要頻繁調整主變抽頭時,馬上建議用戶對受電端電壓變化情況進行跟蹤分析,查找規律,并及時將電壓情況向供電部門反映,以便安排電網220千伏主變抽頭的調整和電容器組的投切,減少客戶主變操作,獲得了他們好評。
勇擔社會責任
——韶關局在抗擊自然災害斗爭中唱響“責任南網”主旋律
2006年7月,受第4號熱帶風暴“碧利斯”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韶關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襲擊,韶關電網損失慘重,受到影響用戶219 406戶,供電設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為了迅速實現“水退一方,電復一片”,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局迅速組織搶修,從局長到最基層的工人,2 000多人的搶修隊伍眾志成城,夜以繼日奮戰在救災復產現場。道路不通,搶修物資運不過去,他們就用手推、用肩扛;設備上淤泥未清,就用手刨、用布抹;工作累了,就在地上躺一會兒;餓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對付……
7月16日下午14時,望眼韶關市區,已是一片汪洋。洪水不斷攀升,搶修人員堅持戰斗在風雨中。為抵御洪水襲擊市區110千伏北區變電站,韶關供電局出動人力過百,他們卷起褲管,赤足趟水,連續作戰十幾個小時,最終確保了該站安全運行和被洪水圍困的市政府、醫院、電視臺等重點單位供電。
李志強,韶關供電局生技部負責人,白天到坪石,半夜趕樂昌,第二天又奔赴乳源,再回來做統計,還要隔幾分鐘就不斷地發出指令。連續的奮戰,使他已記不清自己熬了幾個通宵,但當面對記者時,他卻可以不假思索地報出一系列數字,頭腦清晰,思路明確。
陳良茂,樂昌電力局局長。樂昌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之一,他帶領一幫人四天四夜未離工作崗位,記者見到他時,他仍是那么從容:“你看,我天天跑步鍛煉的效果關鍵時刻就顯出來了,這就叫快樂工作!”
從全市停電到全面復電,他們僅用兩天時間;受災最嚴重的樂昌、坪石基本恢復供電,僅用了3天時間,比政府的要求提前了12天。南網人做到“水浸到哪里,電才停到哪里,水退到哪里,電就送到哪里”,而且,復電搶修人員中沒有發生一起人身安全事故,全市沒有發生一起因電造成的傷亡。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