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研討會的各位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對中國來講是鄰居,是朋友。在全球化的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相互了解和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正常的雙邊經貿關系需要建立在兩國互相認識和交流的基礎上。商務部援外司和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組織的國際紡織品貿易研討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讓各位親身了解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情況。
我今天主要想就紡織品問題、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和中美經貿關系問題和大家交流看法。
紡織品問題
紡織品是國際熱點問題,各國都很關注。中國是世界紡織品生產、消費和出口的大國,受到的關注比其他國家都多。2006年1到8月,中國紡織品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033億美元。中國的紡織業作為其傳統的支柱產業,不僅為本國,更為全球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伴隨著巨大的貿易數字,中國紡織品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曾多次遭遇貿易壁壘。我是來自商務部美大司,美洲大洋洲地區的國家就多次就紡織品貿易問題與中國產生摩擦。我知道2003年秘魯曾經對中國紡織品實施了臨時性保護措施。2005年哥倫比亞也簽署法令,規定了對中國的紡織品和其它產品采取特別保障措施的前提條件和實施辦法。2005年厄瓜多爾紡織行業協會也呼吁政府對中國紡織品實行特別保障措施。在座的有這三個國家的領導,在這里我愿意表達我對紡織品貿易的一點看法。
第一、中國紡織業是一個徹底的“民生”產業。2005年,中國紡織業直接就業人數近2000萬,其中70%來自農村。全行業使用國產天然纖維約730萬噸,直接關系到1億農民的生計。可以說,對中國這樣一個貧困人口多的發展中大國,紡織業舉足輕重,涉及數以千萬計的低收入群體的就業、收入和生活。第二、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使各國消費者和同行廣泛受益。中國紡織業為全世界的消費者提供了大量質量精良、價格實惠的產品,使其切實享受到國際分工和自由貿易所帶來的福利。據摩根-斯坦利的經濟學家測算,由于自中國和東亞進口了大量物美價廉的產品,美國消費者自1997年以來每年節省了約1000億美元。不僅如此,在整個生產、銷售過程中,中國企業只賺取不到10%的加工費,許多與品牌、營銷等環節相關的市場收益,都被其它國家的企業所分享。此外,作為開放最早的行業之一,中國紡織業還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目前,外資企業的紡織品出口占中國總出口的1/3以上,2005年取消配額產品的出口增量中有70%是外資企業完成的。這些企業不僅為中國的GDP增長和就業做出了貢獻,也為各自投資母國的GNP賺取了可觀的財富。第三、中國紡織業促進了各國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過去5年,中國累計進口的紡織設備高達188億美元。2005年,中國進口了235億美元的紡機設備、棉花、羊毛、染化料、化纖及單體。其中,進口紡織原料及制品1287萬噸;進口棉花257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34%,僅從美國就進口了120萬噸。預計到2010年,中國還將進口近400萬噸棉花。中國紡機市場容量也在持續增長,目前市場需求大約在80億美元左右,占全球市場的30%。第四、中國日益增長的國內消費需求為世界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紡織品消費第一大國,中國人自己的穿衣和家用,占中國生產的紡織品和服裝總量的70%以上。2005年,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從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14公斤,幾乎翻了一番;衣著類消費金額由3375億元人民幣增長至6826億元,年均增幅超過15%,這一趨勢還在繼續。根據“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2700美元;據預測,屆時人均纖維消費量將升至18公斤。一些國際名牌服裝也將成為中高端消費群體的選擇。中國9億人口的廣闊農村市場也將得到進一步開拓。這將是一個紡織品消費快速膨脹的時期,相信各國紡織品生產商都將在中國找到更多的商機和利潤空間。據我了解,斐濟商業部長就希望中方把一部分生產環節外包到斐濟,希望在提高紡織品業競爭力方面得到中方援助。說明在紡織品方面,中國完全可以和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提高全世界紡織品貿易質量,實現共贏的目標。
中國經濟貿易總體形勢和“十一五”規劃
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特別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長。中國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增加5232億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8%。國民經濟呈現增長較快、效益較好、價格較穩的良好局面。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新突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42萬億美元,增長23.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3億美元;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到8189億美元。
中國一直把堅持對外開放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十一五”規劃綱要。在經貿方面,中國要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更好地促進國內發展與改革。中國要積極擴大進口,實行進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發揮進口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完善進口稅收政策,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和國內短缺的能源、原材料進口。積極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完善促進生產要素跨境流動和優化配置的體制和政策,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及其他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商務部為貫徹國家“十一五”規劃,制定了商務領域的“十一五”規劃——《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該《綱要》是中國商務領域的第一個中長期總體發展規劃。中國商務事業要堅持對外開放,創新開放方式,建立和諧的對外經濟關系,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同時,提出了對外經濟合作發展的要求。目標是5年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達到600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分別達到1300億美元和250億美元,新派境外勞務人員達到150萬人次。
中國對外合作情況和發展前景
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是兩大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國有句古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相對優勢和有利條件。加強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把這些有利條件結合起來,實現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不但是各國各地區的熱切愿望,也是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
中國很重視對外經濟合作工作。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極大地推動了對外投資、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等各項對外經濟合作業務的發展。
商務部有一個援外司,負責中國對外援助事務。還有一個合作司,專門負責對外經濟合作工作。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2006年上半年為64.4億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65%。截至2006年6月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636.4億美元,設立境外中資企業近1萬家。2005年,中國在世界發展中國家中對外投資流量排名第一。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截至2005年累計簽訂合同額181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353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累計簽訂合同額40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48億美元,累計派出勞務人數達到345萬人。
目前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的格局。對外經濟合作業務遍及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形成了“亞洲為主,發展非洲,拓展歐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場格局,對外直接投資的66%、對外承包工程的42%和對外勞務合作的54%集中在亞洲。對北美、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的直接投資增幅在80%以上,對非洲和拉美的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業務增幅在60%以上;拓展到以工業制造、建筑、石油化工、資源開發、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電子通訊、商業服務、農業等行業為主,并廣泛涉及國民經濟其它諸多領域如環境保護、航空航天以及醫療衛生、旅游餐飲、咨詢服務等。
中國企業通過對外投資、承包工程、資源開發、勞務合作等互利經濟合作,有利于提高東道國的生產和技術水平,改善基礎設施,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增加稅收和就業。因而,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受到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歡迎。據不完全統計,僅2005年境外中資企業為東道國增加稅收22億美元,創造直接就業近23萬人。
特別是中國企業在發展中國家實施了許多大型投資、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當地產生了積極影響,贏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稱贊,樹立了我良好的形象,密切了我對外友好合作關系。蘇丹總統和能礦部長曾說:“是中國人民幫助我們開發了石油……感謝中國政府,感謝中國人民。”“指望歐美公司做了幾十年的石油夢,今天是中國人幫助我們圓了這場夢。”
這里有來自秘魯和哥倫比亞的朋友。我愿意介紹一下我國與貴國的經濟合作情況。中國對秘魯開展承包工程業務始于1986年。截至2006年9月底,中國在秘累計簽署承,包工程合同額2 98億美元,已完成營業額2.80億美元。中國對哥開展承包工程業務始于1985年,截至2006年9月底,累計簽署承包工程合同額1.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1億美元。應該講,合作還處于初級階段,合作金額和項目還比較少,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合作潛力巨大。中國政府積極支持我國企業按照平等互惠供應的原則與國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經濟合作業務,鼓勵和支持中國有優勢和實力的企業出國投資辦廠。希望兩國政府能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吸引中國企業投資。中方愿與各國政府一起,為雙方企業的投資合作提供便利,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兩國投資業務的發展。
中美經貿關系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美經貿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經貿關系之一。作為商務部美大司的領導,我愿意向各位就中美經貿關系問題與大家交流看法。
按照中方統計,中美雙邊貿易額近兩年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2006年1至8月,中美貿易達到1655.9億美元,增長24.7%。目前,美國是中國第2大貿易伙伴,中國是美國第3大貿易伙伴。近幾年,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在中國。
互利雙贏是中美經貿合作的顯著特征。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有利于兩國經濟發展,可以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長期以來,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既促進了中國的發展,也滿足了美國市場的需要,還節省了美國民眾的開支。同時,美國公司還在與中國的貿易中,賺取了可觀的利潤。
由于雙邊貿易發展快,規模大,中美兩國貿易中出現一些問題和摩擦是正常的,其中既有我方關注的出口管制、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也有美方關注的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農產品檢驗檢疫等問題。對待這些問題,我們認為,雙方都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從中美經貿發展大局出發,通過平等磋商和擴大合作加以解決。
美國一直是中國紡織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國。在紡織品貿易中,中美矛盾比較突出。紡織品這一個行業能夠引出中美貿易中的很多問題,比如貿易不平衡,美國出口管制,知識產權,貿易保護主義等等。
中美貿易中,美方確實存在逆差。造成美方逆差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主要是貿易結構、貿易轉移的問題,以及統計方式不同和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的問題。近年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對日本、韓國、東南亞的貿易逆差轉移到了中國,是國際產業分工調整的結果。中方一直重視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多年來以最大誠意做出了極大努力,曾多次派出赴美經貿促進團組增加從美國進口。同時如果美國政府放寬對華出口管制,就可有效促進對華出口,推動中美經貿合作上一個臺階。
美國人認為,中國紡織品在花色、圖案設計等方面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我們的決心是堅定的,態度是鮮明的,行動是有力的,也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任何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都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國要短時間內建立發達國家上百年才發展起來的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任務是相當艱巨的。同時,知識產權保護也是一個世界性問題,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美國擔心中國紡織品會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巨大優勢,從而壟斷世界紡織品行業。美國把這種擔心在全世界內傳播,在很多國家,特別是以紡織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形成了對中國紡織品的恐慌。薄部長應對歐洲對于中國紡織品恐懼心態時曾經說過,“中國只有賣出八億件襯衫才能進口一架空客380”我們承認中國在紡織品上確實有很大優勢。但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對于美國、對于各位來自的國家、對于全世界都是有好處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在這次研討會中,能夠對中國紡織業和中國經濟的現狀有更深入的認識。
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以更積極、更務實的態度面對世界各國。本著“互利、發展、共贏”的精神,我們愿意通過加強合作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我們對于對外經濟合作的廣闊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