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駿
中央戲劇學院
電影電視系副教授 博士
2006年秋,伊朗著名導演馬基迪因為“國際導演拍北京”的校園行活動來到中央戲劇學院#65377;說到馬基迪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的《小鞋子》曾在CCTV-6播出,感動了許多中國觀眾#65377;
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朗不允許開設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因此,餐館和電影院就成為公眾娛樂的地方#65377;20世紀末,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65377;可以說,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的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得最為自然和成功的#65377;《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65377;
馬基迪在訪問中說:“創作這個劇本的靈感是來源于一個真實的故事,我聽說一對兄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共用一雙鞋的故事,當我聽說這個故事后我就覺得這是電影劇本的非常好的故事#65377;在電影創作過程中我就把兄弟改成了兄妹,在劇本創作過程中展現貧窮帶來的影響,貧窮也有感人的一面……”
這是一部簡單#65380;干凈的電影,但簡單化的手法帶來的卻是非同尋常的藝術魅力#65377;該片獲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參加了18個國際電影節,榮獲了11項國際大獎,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在美國創下了近100萬美元的票房#65377;這是有史以來伊朗電影在美國的最佳票房紀錄#65377;而這部影片的投入在當時只花了10萬美元#65377;
20世紀末,新興的伊朗電影不僅給亞洲新電影注入了令人興奮的強心劑,也令包括好萊塢在內的國際影壇為之側目#65377;說起伊朗電影,還不能不提(另一位著名導演)阿巴斯·基阿羅斯塔米#65377;1997年由他自編自導并擔任制片人和剪輯師的影片《櫻桃的滋味》獲得第五十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引起全世界的關注#65377;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在戛納這樣說過:“電影始于格里菲斯(1875~1948年,美國默片時代的著名導演,作為電影藝術奠基人的地位舉世公認),終于阿巴斯·基阿羅斯塔米#65377;”在很多人心目中,阿巴斯已成為今日伊朗電影的代表,他那充滿伊斯蘭宗教精神#65380;人道主義關懷與東方美學趣味的影片,受到了普遍歡迎#65377;
新伊朗電影是在國際政治風云突變和革命后新伊朗政府對非伊斯蘭教藝術和娛樂業嚴格審查的情況下出現的#65377;1979年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成功,電影生產因此一度中斷#65377;許多電影人因“腐蝕公眾”罪遭起訴,政府下令重新審查所有以前公映的影片,結果有90%的作品(約2000部)被禁演#65377;不久后,新政府則轉而認為電影是最為有力的意識形態武器,開始倡導“伊斯蘭的#65380;反帝國主義的”電影創作#65377;
馬基迪說:“伊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在電影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電影中也向世界展示了伊朗的文化#65377;”于是,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伊朗電影開始復蘇,逐步回到了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的水平,電影學校#65380;電影協會等民間電影團體大量出現#65377;其中以成立于1974年的伊朗青年電影協會影響最大,此外,還有阿巴斯在1969年就創立的卡倫青少年教育學院電影系和著名的“馬克馬巴夫家庭電影作坊”#65377;
而在題材方面,能夠獲得政府審查通過的電影題材極其有限,所以伊朗盛產以兒童片為主的“純情”藝術片#65377;對此,馬基迪坦承:“我一共拍了六部長片,《小鞋子》是第三部#65377;”目前,伊朗的電影審查制度分為四個步驟:第一,劇本必須通過審查;第二,申報演員和劇組人員名單,申請拍攝許可;第三,樣片送審,決定影片的命運:通過,要修改還是被禁;最后,導演#65380;制片人申報銀幕許可,影片被分為A#65380;B#65380;C三級以決定電影的發行渠道和宣傳方式#65377;伊朗的電影分級是與歐美電影分級不同的,它與電影內容無關,而是電影質量的分級#65377;因而A級電影可以在官方的電視臺上發布廣告,在最好的院線的最佳時間上映;C級則被禁止在電視上播廣告,也只有較差的#65380;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時間放映#65377;
談到伊朗電影的現狀時,馬基迪指出:“伊朗每年出產影片80部,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商業片,約為50到60部;第二類是在政府指導下拍攝的影片,導演由政府選定;第三類是每年10到15部左右的由獨立電影人拍攝的,這類電影在國外贏得較多聲譽#65377;”可見,如今伊朗的電影界還是十分活躍的#65377;80余部影片,平均成本15萬美元左右,活躍影壇的導演接近300位,其中10位在國際影壇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65377;
“電影是通過心靈來感悟,而不是眼睛#65377;”馬基迪曾這樣說#65377;由此我們看到伊朗電影以獨特的氣質成為世界電影之林中一道靚麗的風景#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