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是大公無私#65380;一切以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思想,是無產階級世界觀#65380;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中國“天下為公”的道德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的完美結合,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價值觀#65377;全社會要高度自覺地牢固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創造人類歷史上光耀千秋的輝煌業績#65377;
關 鍵 詞: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時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07)02-0053-03
一#65380;集體主義精神是中國“天下為公”的道德傳統與馬克思主義的完美結合
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重要內容,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中國“天下為公”的道德傳統的完美結合#65377;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世界觀,一旦與中華民族“天下為公”道德傳統相結合,便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65377;實踐證明,中國革命的成功,就是這種萬眾一心#65380;為了民族復興#65380;為了國家的富強#65380;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奮斗的結果#65377;
“天下為公”的思想,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思想道德精華,盡管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沒有哪個帝王將相真正實現“天下為公”的境界,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放棄為這種理想的奮斗#65377;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在《禮記》一書的“禮運”篇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65377;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65380;寡#65380;孤#65380;獨#65380;廢疾者,皆有所養#65377;男有分,女有歸#65377;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65377;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65377;”[1]在孔夫子看來,只要“天下為公”,公正無私,就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實現美好的大同社會,這既是孔子總結古代社會的令人欣羨的社會實踐,又是歷代人們孜孜追求的社會理想#65377;這種 “天下為公”的思想,形成了幾千年來流傳于民間的“有苦同當#65380;有福同享”,“均貧富”,“等貴賤”等思想,體現了互相幫助#65380;互相關心#65380;互相愛護的樸素的集體主義思想#65377;從公元875年王仙芝#65380;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提出“均平”#65380;“平均”的口號以來,北宋的李順#65380;王小波領導的農民起義明確提出的“均貧富,等貴賤”及明末李自成提出的“均田”思想,都是與“天下為公”思想一脈相承的政治思想#65377;而太平天國時期的《天朝田畝制度》則是這種思想的集大成,主張太平天國的男子“盡是兄弟之輩”,女子“盡是姐妹之群”,四海之內皆兄弟,男女平等,實現廢除土地私有制,平均使用一切財富,達到“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65377;
“天下為公”的思想,反映的是古代哲人圣賢的政治思想,代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心愿,具有集體主義思想中公正無私的合理內涵#65377;從古代祁黃羊的“去私”,郭允禮“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欺,公則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到康有為的《大同書》#65380;孫中山的“天下為公”,都是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理想#65377;而這種具有幾千年深厚文化積淀的道德思想一旦與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思想相結合,升華成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就會產生創造社會主義輝煌業績的無以倫比的巨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65377;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指出:“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65377;”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極為重視強調凝聚整個階級力量的集體主義思想#65377;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65380;恩格斯向全世界無產階級發出偉大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2](307)只有堅持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精神,為了自己整體的利益去不懈的斗爭才能得到自身的解放#65377;在設想未來社會時,馬克思#65380;恩格斯指出:“根據共產主義的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展的才能#65377;……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2](243)這種團結起來,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無產階級自己的集體主義思想,在根據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里,每個人將能施展自己的全面發展的才能,并使社會全體成員共享福利,這與中國傳統的“天下為公”有很多共同之處#65377;因此,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思想與中國影響深遠的“天下為公”的道德傳統自然而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公正無私#65380;大公無私#65380;一切從集體利益出發的具有全新意義的集體主義精神,得到了中國人民的普遍認同#65377;有了能夠正確處理國家#65380;集體和個人三者的關系,為了國家和集體利益必要時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精神;有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熱忱的集體主義精神,必然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65380;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能夠讓一切勞動#65380;知識#65380;技術#65380;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從而創造出社會主義的輝煌前景#65377;
二#65380;集體主義思想意識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價值觀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在一定的群體,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互相影響,互相協調,共同與自然界和社會的異己力量斗爭中前進的#65377;離開一定的集體,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人就無法生存,人的生存正是靠集體的力量保證的#65377;人的價值的實現,也必然受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制約#65377;因為人類產生以后的勞動從來都是社會的勞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是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3](2),也只有在社會集體中,人才能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65377;馬克思#65380;恩格斯在分析原始社會以來的各種社會形態后指出:“生產的一切時代有某些共同標志,共同規定”[3](3),文明教人懂得“只有維護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才能有自己的利益”[4]#65377;在西方廣泛流傳的一則故事說,一個人想知道地獄和天堂的區別#65377;一位智者把他領到一個地方,他看到一大群人圍坐在一個大鍋周圍,鍋里是營養豐富的美食,每個人手里握著一個很長柄的勺#65377;這里的規矩是,每個人的手只能握勺的握把,拿勺從鍋里舀起往嘴里送#65377;因為勺柄很長,而手臂太短,誰也無法自己把食品送到嘴里#65377;由于他們個人顧個人,沒有互相幫助#65380;互相配合的意識,只好望食興嘆,誰也吃不上東西,一個個面黃肌瘦,奄奄一息#65377;智者告訴他說,這就是地獄#65377;智者領他到了另一個地方,這里與剛才的環境條件一模一樣,只是這里圍坐在大鍋周圍的人滿面紅光,談笑風生,因為他們互相幫助#65380;互相照顧,每個人都拿著長柄勺從大鍋里舀出美食,耐心認真地喂對方,每個人在幫助對方時,也得到同樣的幫助,沒有一個人挨餓#65377;智者告訴他,這就是天堂#65377;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群作為一個整體,以集體主義思想指導行動,在幫助他人時,也同樣能得到他人的幫助#65377;地獄與天堂只一步之遙,而由地獄通向天堂的橋梁,就是關心幫助他人的集體主義思想意識和在此指導下的行動#65377;即使是資本主義社會也需要這種“集體觀念”,當然它與社會主義的集體觀念有很大不同,但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的生存不能只靠自己,也不能只顧自己,只有為他人#65380;為集體#65380;為社會#65380;為國家著想,才能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就是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也要熱心地幫助關心他人,關心集體#65380;社會和國家#65377;
真正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精華,集中體現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一段話里:“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65377;”[2](119)這種集體主義思想是國家#65380;集體#65380;個人利益相結合,國家#65380;人民利益高于小集體和個人利益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65377;集體主義價值觀有著個人主義價值觀和其他價值觀無法比擬的社會凝聚力量和時代合理性,是真正反映社會主義本質,體現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價值觀#65377;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導向#65377;在社會主義國家里,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公樸,是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表率,是履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思想先鋒和行動楷模#65377;只有領導這樣做,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主導價值思想,形成社會凝聚力,帶領大家為國家創造輝煌業績#65377;
三#65380; 高度自覺地牢固樹立集體主義人生價值觀
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提倡個人利益要以全局和集體利益為重,在必要的情況下為集體放棄個人利益,甚至為了集體利益而獻出寶貴的生命#65377;在這一點上,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無數志士仁人為了民族利益,慷慨赴死#65380;義無反顧#65377;在中國革命的輝煌歷史及抗美援朝的戰斗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董存瑞#65380;黃繼光#65380;邱少云等等都是這種光耀千秋的典范#65377;當然,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是建立在集體利益同個人利益在本質上一致的前提之上的,集體利益的實現,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個人長遠的根本的利益#65377;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在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同時,強調集體必須盡力保障個人正當利益得到滿足,促進個人價值的實現,并力求使個人的個性和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65377;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特征就是更好地更有效地為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和創造充分的條件#65377;社會主義的集體,代表著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的切身利益,而集體的每一個成員的個人利益與集體的利益息息相關,因而又都把維護集體的利益作為首要的前提#65377;沒有集體利益的發展和集體價值的實現,也就不可能有個人利益和個人的價值;同樣,只有集體中每個成員的個人活力和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價值得到充分實現,才能形成堅強有力#65380;富有朝氣和充滿活力的集體#65377;
在現實生活中,集體為每個成員的個性發展和價值實現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舞臺,給個人精神上的慰藉,生活上的滋潤,思想上的鼓舞,促進了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65377;而集體成員聰明才智的充分發揮#65380;人生價值的實現,又為集體增添新的活力和強大的生命力#65380;凝聚力#65380;感召力,為集體事業的輝煌提供了根本性前提條件#65377;集體因個人輝煌,個人靠集體發展,二者相輔相成#65380;相得益彰#65377;
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取得的每一個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無不是集體主義精神勝利的凱歌#65377;偉大的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三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都凝聚著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結晶#65377;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65380;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65377;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民群眾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人類社會歷史的前進和發展是人民群眾推動的,而人民群眾概念的本身指的就是一個群體,一個按照共同目的組織起來,以集體主義精神凝聚起來的聯合體#65377;其推動歷史的過程,本質上正是為了人民自身的利益而奮斗的過程#65377;因此,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始終是密不可分的#65377;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就必然選擇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必然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目的#65377;要把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就必須用集體主義的原則將大家分散的力量聚集起來,將大家的智慧集中起來,科學正確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的客觀規律,更好地遵循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集中廣大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去有效地改造自然#65380;改造社會,使有限的自然資源和社會發展按照人民的意愿最大限度地服務于人民,推動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65377;離開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目的,就無法以集體主義的形式去行動和創造#65377;人類的群體不可能自覺自愿地用全部的智慧和汗水去為某一個人的目的而創造;相反,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則很容易調動組織起人類的群體,自覺自愿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為大家也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去拼搏奮斗#65380;去創造,就能戰勝人間一切難以用個人主義戰勝的困難,取得令人驚異的偉大成就#65377;無數事實雄辯地證明,只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精神,牢固樹立集體主義人生價值觀,才能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炳彪史冊#65380;光耀千秋的輝煌業績#65377;
參考文獻:
[1]白話四書五經(第3卷)[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529.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責任編輯:郄彥平;校對: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