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于5月推出股指期貨之意愈彰,但市場似乎還未做好準備
股指期貨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3月7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總經理朱玉辰在京參加“兩會”期間表示,目前關于股指期貨的各項準備已基本完成,將“適時推出”。
同是在“兩會”過程中,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3月4日說,股指期貨“一切都在準備過程當中”,爭取上半年推出股指期貨。
兩位高層人士的表態尚有余地,但市場的預期迅即升溫。業內一個流傳較廣的說法是,股指期貨將于5月推出。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負責全面結算會員交易系統開發的Sungard金仕達公司原定系統推出時間是今年5月,但春節前后,中金所有關領導多次找他們溝通,希望加快推出。目前,全面結算會員交易系統初定于3月底推出。這將為股指期貨的推出掃清技術障礙。
同時,修訂后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已在今年2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獲得了原則通過,于3月16日頒布,4月15日正式實行。多項配套法規亦將隨之推出。這意味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已無法律障礙。
業內曾有人提出,股指期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時機并不成熟,期貨公司與投資者的準備工作還沒做好,對此說法,知情人士稱,中金所有關高層認為“未必非要等所有的人都準備好了再開”。
種種跡象表明,管理層已做好了5月推出的準備。接近決策層的一位人士稱,股指期貨推出的“最大可能是5月上中旬”。
股指期貨“行情”
市場之所以對股指期貨推出時間如此關注,是因為市場已形成了一個“股指期貨行情預期”:股指期貨推出前夕,股市將大漲;正式推出后,股市將大跌。
2006年下半年來,市場已經歷了較為明顯的數次“藍籌股行情”,都是在中國證監會高管就股指期貨推出事宜表態之后。
去年10月,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曾稱,股指期貨將于2007年年初正式推出。其后藍籌股迎來空前的暴漲行情。
但今年1月中旬,中國證監會將提交給國務院審批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取回再議,透露出股指期貨將延期推出的信號。
此后,上證指數從1月24日的2994點高位開始逐步進入調整狀態。至2月6日,上證指數回調最低至2541.53點。
市場人心惶惶之際,2月7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當日,上證指數一舉沖破2700點。
上海通聯期貨公司總裁助理、研發部總經理顧麗文稱,股指期貨的推出時機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調節指數的工具,想漲就說準備好了,想跌就說沒有時間表。
據業內人士向《財經》記者介紹,“股指期貨上市前漲、上市后跌”背后的邏輯是這樣的:股指期貨上市前,以基金為代表的主要機構投資者為了取得指數的話語權,會“搶籌”大盤藍籌股,進而推升指數;股指期貨推出之后,機構投資者可以在現貨市場沽出獲利盤,同時在期貨市場進行賣空操作,以獲得雙倍的收益。
而股指期貨一旦延期,大盤指標股可能估值偏高,那些提前建倉、大量搶購大盤指標股的機構就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于是機構減倉,跟風者也加入拋售行列,導致大盤急跌。
顧麗文認為,股指期貨推出后能否引發A股大跌,除了要看當時市場估值狀況,也部分取決于滬深300指數的抗操縱性。
目前在滬深300指數中,金融股權重為19.83%,本不算高,但銀行股走勢的同質化,使得指數的系統性風險加大。通過操縱超大銀行股價格,利用其聯動效應撬動金融板塊,進而影響滬深300指數的漲跌,就有可能操縱股指期貨的價格。
她認為,應該等到一些紅籌股大盤歸來之后,把中移動、中海油、中國電信等納入滬深300指數,使得300指數行業分布上更加分散化,這樣再推出相應的股指期貨會比較合適。
對此,市場看法也有分歧。上海金鵬期貨副總裁王忠寶認為,春節后股市波動加大,其走勢已與股指期貨的推出關系不大;而且,如果總體看好股市,即使股指期貨推出后會下跌,空間也有限?!暗?700點,大家就會認為調整結束了?!?/p>
接近管理層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憑心而論,最初推出股指期貨時,沒有設想它具有調控指數的功能。但面對已經產生的市場預期,近期管理層已注意到股指在屢創新高中蓄積了巨大的做空動能,因此不希望在股市高點推出股指期貨,以防加劇股指下跌,造成大量散戶被套。管理層也會擔心拖到下半年,股市點位更高,推出股指期貨的風險更大。
中國證監會有關人士則表示,指數高低不是影響股指期貨推出的主要原因。指數的點位高低是相對的,“現在認為是高點,但過幾年可能就是低點?!?/p>
“都準備好就爆棚了”
按正常推斷,影響股指期貨推出的主要是市場準備、相關法規體系建設、技術準備、監管手段的完備,“這些都沒問題就可以推出了”,證監會有關人士表示。
《財經》記者獲悉,《期貨交易管理條例》頒布之后還將密集推出與其相配套的《期貨公司管理辦法》、金融期貨業務許可證制度、中金所相關細則、結算會員資格等相關制度。
上海期貨業同業公會一位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要上馬股指期貨,法規政策可以很快推出,但市場的準備就沒那么容易了,“整個行業還沒有準備好”。
這位人士認為,首先是技術上的一些準備還不充分,仿真交易中結算系統、交易系統經常出現問題,而且全面結算會員交易系統目前還沒開發出來,5月上馬股指期貨在技術上就有難度。
但是,負責該交易系統的Sungard金仕達公司副總裁虞家生表示,“對3月底推出全面結算會員交易系統,我很有信心?!?/p>
他告訴《財經》記者,股指期貨的交易系統與商品期貨有很大不同,仿真交易以來,“80家公司用了半年多,該出的問題都出了”,經陸續升級完善,目前系統已基本穩定。
上海金鵬期貨公司副總裁王忠寶說,他們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對客戶的通知義務,即期貨公司需將追加保證金的通知送達到投資者。按期貨業現在的流程,以電話錄音、短信加傳真的方式跟客戶溝通,目前問題不大。股指期貨推出后,價格波動太大,交易規模客戶數量急劇放大。經紀公司如強制平倉則易引起種種糾紛;如不平倉,產生的損失經紀公司也要承擔。
王忠寶說,去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所有期貨公司當天交易記錄對客戶公開。他希望利用這個平臺,要求客戶主動進網,將有關通知放在中心網站上,視為履行通知義務。
中谷期貨公司副總裁王世軍也認為,投資者對此要慢慢理解,對自己的賬號要時時關心。
管理層最擔心的還是股指期貨交易本身的風險。從仿真交易來看,投資者教育遠未成功。有關人士透露,參與仿真交易者爆倉的已超過40%。也有媒體報道,在股指期貨所的兩個月仿真交易實戰中,大約95%的散戶都在虧損。
仿真交易中的一些異常現象也令業內人士連呼“看不懂”,如交割日的價格和現貨價格基差能達200點,遠期合約交易有時比近期合約更為活躍、一度將滬深300指數炒到3600點等問題,這都反映了投資者的外行,更顯示出潛在的風險。
證監會高層一直對投資者反復進行股指期貨的風險教育,并提高參與交易的門檻,甚至明確表示,希望“參與者以機構為主”。在仿真交易過程中,中金所也適時對合約保證金進行追加以防范風險。
業內人士稱,證監會擔心進入股指期貨市場的自然人太多,既對他們自身不利,也使市場不可控?!白C監會覺得前段時間股指期貨炒作得太熱了,這個品種承載不了這么高的關注,最理想的狀態是不溫不火,循序漸進。”
面對這些爭議,中國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的看法與中金所似乎不謀而合:“如果所有人都準備好,那就爆棚了。”
革命性之變?
盡管在推出時機上尚有懸疑和爭議,但對股指期貨的推出必要性并無人質疑。業內人士樂觀預計,股指期貨的推出,將給期貨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在監管層“規范、整頓、發展”的指導思想下,中國期貨市場多年來很不景氣。期貨公司只能做經紀業務,不能自營,許多期貨公司連連虧損,在2005年,中國期貨公司曾出現高達80%的虧損面。目前期貨公司的資金實力、人力、物力相對銀行、券商、保險公司來說,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股指期貨的推出,被認為是期貨業的希望所在。
在一份提供給《財經》的書面材料里,中金所總經理朱玉辰稱,2005年,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名義本金額高達368萬億美元,是當年全球GDP的8.3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則介紹,全球期貨交易中有80%均來自金融期貨。
面對即將到來的龐大市場,各期貨公司紛紛增資擴股加大投入,證券公司更是大舉收編期貨公司。目前全國約180家期貨公司中,有30家已被券商收購。“將來金融期貨會是券商系期貨公司的天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但當下這個時機還不成熟。”
和以前商品期貨的會員制度不同,商品期貨不論資金和規模大小,都是結算會員。但目前中金所推出的會員分層管理制度,把期貨公司分為全面結算會員、一般結算會員和交易會員,并把銀行列為特別結算會員,只結算不交易。其中,全面結算會員不光對自己客戶結算,還能對其他交易會員結算,相應地要對其他交易會員的風險進行管理并收取費用。
根據證監會下發的《關于期貨公司申請金融期貨結算業務資格行政許可事項的通知》(下稱《結算業務通知》),全面結算會員要求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交易結算會員不低于5000萬元;全面結算會員要求控股股東凈資產不低于2億元,交易結算會員不低于1億元。
《結算業務通知》還要求,申請金融期貨結算業務資格,期貨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必須持續經營三年以上;期貨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中,至少三人的從業經驗在五年以上,任職時間在三年以上;具備期貨從業資格的業務人員不少于30人等。
據業內人士估計,在全國180多家期貨公司中,能夠達到全面結算會員要求的期貨公司約10家上下,達到交易結算會員的約20家。 這些規定,有可能把那些近年來被券商收購、較差資質的期貨公司排除在外。
目前,各公司的會員資格申報材料早就送上,但迄今沒有批下來。
一位接近管理層的人士稱,中金所希望控制這個市場的發展節奏,不希望一開始就規模過大,也可能是考慮其管理半徑,“如果只管理50家左右的期貨公司,管理難度會降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