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關注和談論較多的是有關投資方向的話題。但對時間,尤其是它的“相對性”,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實,做好投資理財,時間與正確方向一樣不可或缺。
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在1年的期限中賺5%和8%,對大多數的人,看起來相差不大。但以15年投資期限來看,結果上的差距便是10s%和217%,也就是說差了109%。深入地來說,時間的價值就是這個差距。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換言之,勿因小的報酬差異而不作好的選擇。
道理雖然簡單,但是大多數的人,很多的時候都做不好。原因可能就是,我們未能堅持“時間的長度”。
長期投資:隱含豐厚回報
上海市區的房地產價格在2003~2005年之間大幅上漲,不少人因此收益不菲,有兩點值得大家思考。
1.沒賺到錢的人,大致上是堅持不住或是借了太多貸款,撐不了那么久,在大漲以前就已經出局了。
2.在房地產上賺到錢的人,大多數認為以中國的經濟發展,長期投資在房地產上比銀行存款/國債投資有利可圖。
同樣的例子,以前我向朋友推薦投資印度股市時,強調兩點:第一,至少要放1年以上才可確保會賺錢;第二,我認為若堅持3年以上。將會有80%的預期投資回報率。投資的關鍵都在“要放得夠長”加上“中期的研判是正確的”。2006年印度股市的表現驗證了我當初的判斷,年中曾自12600點回落,最低掉到9000點附近,但現在又回到13500點附近,堅持1年以上,就有很好的收益。2006年中國股市表現同樣如此,從年初買股票或基金并一直握到年尾的人報酬率最高,而自以為懂市場或懂技術分析的人,反而錯失了不少機會,一語概之就是堅持長期投資的人獲得了最好的報酬。
我個人的建議是選好中長期的投資方向,在財務可以負擔的情況下,作中長期的投資,并能堅守,而不要在半途出局。
短線投機:暴富多為奢望
一段時間以前,當臺灣股市波動還很激烈時,有一位記者采訪我,問我對下周股市的看法,是漲還是跌,我回答說,“不要問我,你丟銅板恐怕都比我準確。”我反問他:“如果明天早上起來,電視報道美國布什總統坐在空軍一號中,飛機意外墜毀。美國股市會怎樣?”我的意思是,短線中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市場隨時都在變化,我們不是神仙,對于短期趨勢變化不可能抓得太準。而如上述的2006年印度及中國股市,若是短線炒作,相信很多人都有虧錢或錯失賺錢機會的經歷。所以短線投機,應該是意外之財,“買到最低、賣到最高”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奢望。要成為小康之家,恐怕不能靠這個。選好投資方向,堅持中長期投資更穩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