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是世界各國普遍征收的一種稅收,它是針對公民個人的所得征收的,一般采用累進稅率,納稅人所得高,課稅就重;所得低,課稅就少,因而被稱為稅種中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組織財政收入和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稅種
個人所得稅是世界各國普遍征收的一種稅收,它是針對公民個人的所得征收的,一般采用累進稅率,納稅人所得高,課稅就重;所得低,課稅就少,因而被稱為稅種中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組織財政收入和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稅種。發達國家的個人所得稅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完善,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制度。
美國:稅制完善
美國個人所得稅是美國在1861年為籌措南北戰爭的經費而設置的一種稅。此后其調控個人收入、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凸顯出來。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個人所得稅法,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個人所得稅已經從一個次要稅種一躍成為聯邦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征收個人所得稅,但80%以上的個人所得稅歸聯邦政府所有。
稅率標準
美國對居民的全球收入征收個稅,對非居民外國人的境內所得征收個稅。納稅人的各類收入合并計算,并按同樣稅率征稅。但資本利得(指納稅人出售、轉讓房屋、土地、證券以及無形資產等資本性資產所獲取的收益)適用特別稅率,比如對持有時間超過12個月資產的長期資本利得,適用相對較低的稅率(2003年5月6日~2009年1月1日最高不超過15%,此后不超過20%),否則適用于普通稅率。
個人所得稅依納稅人填報的納稅申報表類別而不同,目前有已婚合并申報、已婚分別申報、未婚單身及戶主4種類別申報表。雖然2006年稅率均為10%~35%的6級累進稅率,但由于各級距相應的應納稅所得額差異較大,因而納稅人以不同的身份申報,稅負大不相同。一般來說,已婚夫婦合并申報要比分別申報的稅負輕得多。
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為調整后的毛所得減去個人免征額后,再減去標準扣除額或分項扣除額中二者較大者。
其中,調整后的毛所得為毛所得扣除美國《國內收入法典》第62款規定的調整項目后的余額。
2006年美國個人免征額的限額是3300美元。這一數額每年不同,由美國國內收入局(IRS)根據零售物價指數進行調整。為了體現公平原則,美國高收入者的個人免征額是逐步降低的。如果納稅人調整后的毛所得超過規定限額下限,每超過一個2500美元(已婚分別申報者為1250美元),納稅人的個人免征額就要降低2%。如果納稅人調整后的毛所得額超過規定限額上限,則不能申請免征額。
標準扣除額每年由美國國內收入局根據零售物價指數做出調整,2006年已婚合并申報、已婚分別申報、戶主和單身的標準扣除額分別為10300、5150、7550、5150美元。
分項扣除則包括納稅人支付的某些利息、某些州和地方稅、與慈善捐贈有關的扣除、納稅人遭受的意外損失及某些醫療費用等。
花絮
美國個人所得稅制因存在各種必要的稅前扣除與稅后抵免,在公平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卻過于復雜,使IRS和納稅人均不堪重負。每年4月15日是美國人中報上一年度個人所得稅的最后截止日期,納稅人務必在此之前花費較大精力(或請稅務專家幫忙)核算自己的繳稅數額。由于截止日期以郵戳為準,通常15日晚上郵局開到深夜,門口放著投遞箱、納稅人開著車魚貫去送裝在大信封的申報材料,構成一道奇特的納稅風景線。
英國:歷史悠久
1799年,英國于世界上最早開征個人所得稅時,也并非是對臣民課稅以達公平或效率之目的,而主要在于緩解其當時與法國的史稱“拿破侖戰爭”帶來的巨大財政壓力。此后英國個人所得稅時征時停,1874年始成為一個穩定的稅種,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個人所得稅已經成為英國的第一大稅種。
稅率標準
英國也將納稅人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居民納稅人就來源于世界范圍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人僅就來源于英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英國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分為三個級別,分別對應不同的所得額(見表1)。
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為納稅人的總所得額減去準予扣除的指定項目后,再減去個人免稅額的余額。
其中,個人準予扣除基本項目包括符合規定的某些利息所得、保險費、教育費用、捐贈、贍養費、投資優惠減免等。1984年3月14以前的人壽保險單中,12.5%的保險費可以從養老金中扣除。
個人基本免稅額為準予從總收入中扣除的金額,每年隨物價指數進行調整。2006~2007年度,準予扣除的個人基本免稅額為5035英鎊。超過65歲的納稅人還可享受老年扣除,充分體現了英國對低收入老年人的優撫。65~74歲的納稅人,個人免稅額為7280英鎊;超過74歲的納稅人個人免稅額提高到7420英鎊。不過,如果享受老年扣除的納稅人總收入超過20100英鎊,則個人免稅額減少一半。
花絮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今年公布的數據表明,過去10年來英國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稅收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發達國家普遍降低針對個人收入的各種稅收(個人所得稅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而英國卻一直提高這類稅收標準。2001年以來,英國對個人收入征收的稅率從31.8%上升到33.5%。與此相反,其他發達國家的此類稅收卻在逐步下降。有專家認為,英國與國際個稅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的原因在于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國際社會近年來的趨勢是通過減少個人悅收來推動勞動力市場發展,英國則靠個人稅收的增加來支撐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
日本:稅負走低
日本實行中央、都道府縣、市町村三級征稅體制,由中央征收的稅種稱為國稅,由都道府縣征收的稅種稱為地方稅。相應地,日本的個人所得稅也包括中央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國稅)和都道府縣、市町村征收的個人居民稅和個人事業稅。
稅率標準
日本同樣將納稅人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居民應就其境內外所得納稅,非居民只就日本境內的所得納稅。日本現行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如表2所示。
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為總所得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后的余額。
個人扣除項目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扣除、配偶扣除、撫養扣除、醫療費扣除、社會保險費扣除、人壽保險費扣除、損害保險費扣除、捐贈扣除、殘疾人扣除、鰥寡扣除及各種損失扣除等。每項扣除都有非常詳細具體的規定,如納稅人為本人、撫養的配偶及每個撫養人申請的個稅扣除額分別為國稅個人所得稅38萬日元,地方居民稅33萬日元。16~22歲的受撫養人還可以申請國家個人所得稅免稅額最高為25萬、地方居民稅免稅額最高為12萬的附加特定免稅額。再如社會保險費扣除,按照家庭構成是獨身還是夫婦,是撫養1個還是2個孩子,以及是否有殘疾人等特定撫養對象,分別規定了不同標準的扣除額。因而,許多日本人盡管年收入相同,但如果撫養的子女人數不一,需要贍養的老人數量不同,那么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就有很大不同。
近年來,大力刺激股票市場發展也成為日本個人所得稅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轉讓持有5年以上資產的資本利得可按凈資本利得的50%征稅;出售某些指定證券的資本利得可區別于其他所得按26%的稅率征稅;而通過指定證券公司轉讓上市股票實現的資本利得按10%的稅率征稅(2008年以后適用20%的稅率),且其資本損失可以向后結轉3年。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通過指定證券公司轉讓股票的,以及總購置成本不超過1000萬日元的轉讓上市股票的資本利得,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
花絮
與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負擔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基本是與法國差不多,在日本,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中,適用10%稅率的占80%,適用37%的最高稅率的還不到1%;而在英國等國家、適用10%稅率的納稅人只占10%、有80%的納稅人適用22%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