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劍眉飛揚,著裝親和,語音細和溫婉,言談中蘊涵書香門第之遺風。百忙中仍出工作室親自迎接筆者,并親自將筆者長送至電梯門口。據說接觸過他的人,都被他的風范所感染和折服。他,就是中國屈指可數的銀行系基金之一——建信恒久價值的基金經理,吳劍飛
脫穎自“基金經理搖籃”
吳劍飛的成功,與他在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磨礪密不可分。1996年從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畢業后,吳劍飛進入了當時的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金融部,激情燃燒地走過3年。當時的中技是國內超大型的進出口集團之一,金融部的使命便是為大型設備進出口的大批流動資金做投融資安排。這里對于當時初出茅廬的吳劍飛來說,是難得的修煉投資內功之所。
當時的中技金融部投資團隊臥虎藏龍,僅有的五六個人,現在基本上都“修煉”成了基金經理。除吳劍飛外,中技金融部還出了交銀施羅德精選股票基金經理趙楓、申萬巴黎盛利強化配置基金經理徐荔蓉、先后擔任基金普惠基金經理和融通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的張涵等,可稱得上是“基金經理搖籃”。
除了進行股票、債券等權益投資外,中技金融部也參與股權類的實業投資,一度是招商銀行、中國聯通、交通銀行等大型國企的股東。“我當時的工作和現在的基金經理有很多相通之處,”吳劍飛憶過思往,顯然有所感觸。“當時的股市主要靠內幕消息和資金驅動,我們主要做一級市場的新股申購,還是相當謹慎的。但也正是這種特殊環境,培養了我比較全面的素質。我當時的操作涵蓋股票、債券等各類品種,范圍橫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它要求你不能局限于資本市場來看問題,而要從各種產業、從金融市場的各個層次綜合作判斷。”
俗話說,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當2000年基金業發展的曙光來臨時,吳劍飛果斷進入長盛基金管理公司,擔任產品設計經理和研究員。后應當時的湘財荷銀基金管理公司之邀,先后擔任其旗艦產品——湘財合豐穩定基金助理和基金經理。湘財合豐穩定基金2004~2005年度業績進入所有股票型基金前三甲,2003~2005年兩年回報進入同類型基金前5名,令吳劍飛聲名鵲起。正因有這一系列出色業績和牛熊轉換歷練作支撐,吳劍飛才在業內矚目的銀行系基金陸續成立之際,被委以建信恒久價值基金經理的重任。
先為不可勝,力求均衡
吳劍飛接手建信恒久價值基金后,其在行業和個股上的均衡配置,令業內眼前一亮。2006年3季度,建信恒久價值幾乎對證監會行業分類體系中的所有行業均有覆蓋,唯一沒有投錢的造紙、印刷業,在2006年1、2季度也分別配以2.57%、0.97%的倉位;單行業配置的最高紀錄,是1季度剛完成建倉時對交通運輸業的20.39%的配置,但2、3季度也迅速下調為12.13%和8.80%。個股層面,前10大重倉股持股集中度由2006年1季度剛完成建倉時的42.79%,迅速調降為2、3季度的35.53%和35.06%;頭號重倉股上海機場的倉位呈階梯狀減持,由2006年l季度的9.21%陡降至2、3季度的7.25%和5.23%。
“建信恒久價值的均衡配置策略,是投研團隊和我經過反復思考調整后確立的,”吳劍飛的語氣異常肯定,“建信恒久價值試圖尋找的,是既適應目前A股市場發展階段、也順應國際發展潮流的投資方法。就國際市場而言,以前還可以運用信息不對稱和深度研究獲取超額受益,但隨著市場越來越有效,試圖通過基金運作超越指數顯得越來越困難。從長期看,組合配置的概念在投資中會越來越重要。組合配置要求基金對倉位、行業配置、指數化程度、個股選擇的流動性等因素,有均衡的配置,走中庸之路。這是我們要適度地分散的重要原因。”
基于對風險的深刻體驗,吳劍飛在基金運作中始終堅守“行業中性”原則。“所謂行業中性(Sector Neutral),即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可能蘊涵投資機會,不會去賭某些比較大的行業。”吳劍飛的這一理念也源于其國際視野。“和外方股東及海外基金經理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在行業上并不做過多的選擇,但會挑選每個行業中較好的公司構建組合。我們總的策略就是‘行業分散,相對集中于龍頭公司’。”
均衡配置和風險控制不僅主導了建信恒久價值的行業選擇,也貫穿于其進行個股篩選的ISAR模型中。“ISAR中的流動性篩選和事件風險等個股指標,與我的選股理念可謂不謀而合。”吳劍飛頗為認可從外方股東美國信安金融集團引入的這一模型。“流動性考量在未來的股票選擇中將日益重要,隨著中國股市進入機構投資時代,為了規避流動性風險,基金將日益難于投資盤子過小的股票,而將日益集中于流動性較好的大盤藍籌股。流動性篩選可謂是樹立了一個很好的篩選門檻。”
對事件風險指標的討論,凸顯出吳劍飛學通中外的思維深度。“先考慮待選股票的最大下跌空間,再考慮可能的上漲幅度,是投資團隊和我使用事件風險指標時的一個思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格雷厄姆也教導巴菲特:永遠不要虧錢。中外相通,說的都是先要做到不被別人打敗,才有可能去打敗別人。當然,在共同基金的投資中,這一原則必須和相對業績的考慮相結合。”
吳劍飛拿洪都航空舉了個例子。“洪都航空屬于軍工,大家都知道軍工股2006年上半年漲得很好,但一度也跌得很多。我的基金沒有投資軍工,因為當時我無法明確軍工股最大的下跌空間在哪里,這一度給我的基金投資帶來很大的壓力。投資之父格雷厄姆就是最膽小的,”說到這里,吳劍飛爽朗地笑了笑,“我們這些后輩也只好略微膽小點。”
重視有缺陷的好公司
“我選股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我傾向于尋找有缺陷的好公司。”吳劍飛語出驚人。“我關注的投資對象可分為兩類,即完美的好公司和有缺陷的好公司。完美的公司很吸引人,但它的好東西都被市場看到,并體現到股價里面去了。所以投資完美的公司并不能比別人賺得多.”吳劍飛開始娓娓道來,“而有缺陷的好公司,它的品牌、技術、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等基本面要素都很有吸引力,但由于管理不當、短期競爭、行業短期不利等種種原因,它可能在某個特殊的階段受到某些挫折。投資者往往不喜歡有缺陷的公司,因此它通常不被市場看好,股價會出現很大的折扣.”吳劍飛突然話鋒一轉,“如果深入分析后發現,這種缺陷可以在未來1~2年予以彌補,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那么它就是一個具備極佳投資價值的機會。”
“茅臺看上去是比較完美的,產品提價,盈利和ROE(凈資產收益率)每年都在增長,品牌也非常值錢,大家都重倉它,于是股價也體現得比較充分。”吳劍飛稍微逾越了一下他不談個股的原則。“和茅臺相比,五糧液也是一個好公司,但它有缺陷。比如它一度最為人詬病的非相關多元化,就是每年大量的回款和利潤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用去搞機械、汽車;又如它的關聯交易比較復雜,讓投資者不容易看清楚。這兩點包括其他一些因素,都是很多投資者不喜歡的,所以它的估值打了個折扣。但這正是我現在選擇它的原因。我們發現五糧液將逐步把精力集中于發展高檔酒,從而大大提高盈利預期;它也會逐步把一些酒類的相關資產整合到上市公司中去,關聯交易會逐漸減少;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的因素,它還會逐步地去做股權激勵,將股東和管理層的利益結合。所以動態、相對地看,我們預期未來1~2年內它的缺陷會逐漸地改善。”
“優質鋼鐵藍籌公司,也屬于我講的‘有缺陷的好公司’的一個范例。”吳劍飛的思路進一步展開,“鋼鐵行業有一個周期和供求格局的變化,在中國還容易受宏觀調控的影響,前幾年更是由于產能過剩而屢屢成為宏觀調控的對象.這些缺陷投資者都不喜歡,所以從2005年開始股價一路下跌。調控使得整個鋼價受到很大的打壓,近幾年供給沒有顯著的增長。但交通運輸等大量基礎設施對鋼材的剛性需求,每年都有增加。我們認為這種供求格局的變化。將使其利潤在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建信恒久價值2006年3季度季報中,吳劍飛即提出對鋼鐵行業保持重要配置,這一預判在4季度鋼鐵股高達1倍的漲幅中得到驗證。
末了,吳劍飛還不忘對他的不談個股加個注解:“除了討論個股,我認為對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幫他們樹立一種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好股票是一時的,而理念是一世的。”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與吳劍飛打過交道的人,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他身上所散發出的書卷氣。“我可能在基金經理里面算書讀得比較多的吧。除了投資相關的書,哲學、歷史方面的書也翻。之所以傾向相對分散投資和行業中性,是因為太多的歷史和人生起伏說明,比較平衡地做事情會更長久。我認為做投資首先要做到‘Know Yourself’,認識你自己,但這幾乎是一個永恒的難題。我個人認為人的理性和認識能力是有很大局限的,因此即使對我自己有充分依據的判斷依然會作部分的保留,以避免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這就需要我們適度分散、中庸地投資。”
基金經理的生活多半緊張而簡單,吳劍飛還能忙里偷閑,看看書、爬爬山、打打球。“怎樣看待基金經理這個行業很重要。如果你將它作為一個謀生的手段、賺錢的工具或揚名的方式,你就是在做一件不可承受之重的事情,你的壓力會非常大。若把它當作一種學習的機會,則會截然不同,你會覺得這個工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研究是為了投資,我做投資則是為了研究。因為通過做投資,你就擁有一個不可多得的途徑,可以去認識人、認識社會、認識產業發展的規律、認識一個國家發展的軌跡。這也正是對王陽明先生所說的‘知行合一’的踐履吧。”
“就像爬山,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道,各人的道不盡相同,但都可以通向成功的巔峰。”吳劍飛最后為他的“道”劃了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