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有人可能覺得和理財沒有太大關系。事實上,一個有良好信用基礎的人,在理財的時候往往能夠得心應手信用有價
以前若問:個人信用值多少錢?恐怕很難給出一個量化的回答。但如今,個人信用的價值被量化了,也“明碼標價”了。在浙江溫州,建行給個人信用的開價是5~50萬元不等的信用貸款,信用優質的個人還可享受優惠貸款利率。在上海,市民早就從2005年8月份起,可以在沒有任何抵押、質押或擔保的情況下,僅憑自己良好的信用就可向銀行借錢,借款金額最高可達10萬元,最長借款期限1年。可見,個人信用的價值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是一筆看得見、摸得著、可量化的、實實在在的個人無形資產。
個人信用狀況不僅決定了能涉足的經濟生活的范圍,還會影響經濟生活的成本。在政府機關上班的王麗雙想購買一套二手房,但她又不想錯過投資基金的機會。于是借助個人良好的信用,先用手中的30萬元買了二手房,然后再以房產作抵押向銀行借了一筆錢投資基金,一舉兩得。利用信用,可以放大個人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
同時,銀行封殺不良信用者已成趨勢。早在2004年末,浙江省的工、農、中、建、廣發5家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銀行就結成“反賴”聯盟,相交換了首批上萬人的“黑名單”。不良信用者已經很難從銀行獲取信貸資源。打造個人信用,已經成為個人經濟生活中的一項緊迫任務。
立信有方
那么如何在銀行建立個人信用記錄呢?一些人自認為自己不欠賬不漏稅不違法,信用肯定不錯,這是不對的。信用是要有記錄來考察的,其中最為關鍵是要讓銀行認可你的信用,這就得提供給銀行足夠的信用評級資料。一個從來沒有和銀行發生過關系的人,他的金融信用就是零。
小胡與小張同是一家公司的財務人員,她倆向某銀行申請信用卡,小胡因能提供建設銀行的龍卡信用卡和對賬單(這等于有了銀行信用記錄)而輕松申辦成功;而小張卻因沒有信用記錄而被要求提供資信證明(銀行要對她的資信情況進行考察)而不得不暫緩申辦信用卡。由此可見,有良好信用記錄將能在與銀行交往中獲得“綠色通道”。個人需要在與銀行打交道的過程中,建立和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級。
建立銀行賬戶
最為簡單的就是在銀行開立活期存折賬戶,積極辦理存款、轉賬結算、交費、納稅等業務,與銀行建立密切的業務往來關系。在信用記錄中,最重要的是擁有貸款賬戶,并保持良好的還款記錄,因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很大程度上能從還款情況考查出來。
保持良好記錄
目前,銀行個人信用檔案資料中除了個人基本資料、個人的銀行信用外,還包括社會信用和特別記錄。隨著社會征信體系的日漸完善,個人的社會信用和特別記錄會成為銀行信用記錄的重要部分。這就要求我們潔身自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盡量不涉及司法,不賒賬、不拖欠,不偷稅漏稅,不被行政處罰等等,總之要使自己的行為合法合規,不留污點。
養信有招
如何打造良好信用,提升信用等級,這是一門學問,有技巧可言。綜合目前銀行考察信用狀況,提升信用等級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提高信用分值
目前銀行使用評分系統來判別客戶的信用風險:信用評分越高,信用程度就越高,信用風險就越低。評分系統的信用總分數是由一些小分值組成的,而這些小分值來自于銀行對客戶的各類信息的檢測結果。銀行所檢測的客戶信息,范圍很廣,從收入、職業、住房、銀行賬戶到婚姻情況等等,都可能影響信用分值。要盡早了解個人信用常識,遵守信用評分規則,有針對地做一些提高信用等級的事。雖說銀行評定信用的項目五花八門,但就目前來說,表中的幾項指標必不可少。

整合信用資源
最值得開拓、最有價值的個人信用資源是資產信用(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不動產、理財產品、基金、保險等)。個人資產特別是流動性良好的金融資產是當前我國最重要的個人信用資源。目前,個人的銀行賬戶和信用卡記錄都是信用等級的主要指標。在一個銀行開立了個人結算賬戶之后,就應該充分利用個人結算賬戶來開拓、整合個人信用資源,集中“規模優勢”,凸顯個人的資產信用。最簡便的做法就是將分散在多家銀行的金融資產歸并到一個銀行,讓那家銀行的信用資產達到最高點。
整合個人信用資產時要注意一點,就是目前由于銀行電腦系統的原因,同一客戶18位和15位身份證開立的賬戶并不被歸為同一客戶的賬戶,而被視同為兩個客戶的賬戶。很有必要將在銀行中使用不同版本身份證件開立的賬戶都更改為目前使用的身份證件,以便被銀行確認為同一客戶,提高信用含金量。
適當借款
張先生和林先生是在同一單位上班的公務員,他們于近日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但讓張先生深感不解的是,他和林先生的家庭資產、職業、收入等情況幾乎相同,但銀行卻給了林先生8萬元的貸款,而自己卻只能獲得6萬元的貸款。張先生認為銀行有信用歧視行為。
其實銀行并沒有信用歧視。張先生從沒有向銀行借過款,所以銀行里沒有張先生的信用資料。而林先生就不同了,雖然此前沒有什么特別需要用款的時候,但為了在銀行留下信用的資料,他向銀行申請過兩次短期貸款,而且兩次還款都很及時,沒有拖欠情況。由此,林先生留給銀行守信的形象,銀行認為他的信用程度要比張先生高,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貸款。
在打造誠信的特殊時候,不要等到有用款需求時才找銀行借款,而要有事沒事都找銀行借點錢。當然,為了節約利息支出,可選擇期限最短的、利率最低的貸款,還要記住按時還款。
沒有資金需求時找銀行貸款,許多人可能因要支付利息或是嫌麻煩而不愿做。這有一個很好的替代辦法,就是向銀行申請信用卡(信用卡用款被視同為貸款)。循環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創建個人信用史的過程。只要你經常透支消費,然后按時還貸,就能建立信用檔案并提升你的個人信用程度。使用信用卡提升個人信用有一個技巧,就是在透支消費后,即便你有能力全額還款,也不妨選擇一兩次歸還“最低還款額”,然后在下期賬單來時還清透支款。這樣做,雖然讓銀行吃了點利息,但卻能提高你在銀行的信用程度。
避免無意失信
有許多時候,失去信用是無意的,例如許多人經常因忘記歸還貸款而留下不良記錄。為避免無意的失信,有5件事必做。一是將貸記卡設定為“約定賬戶還款”,讓銀行從存款賬戶中扣收透支款。二是自己聯系信息(例如電話、通聯地址)盡可能詳細地提供給銀行,變更電話和地址要及時告知銀行,以便銀行能及時通知還款。三是使用銀行的短信服務,讓銀行及時提醒按時還款。四是在扣款賬戶中保留足額存款。五是要了解銀行信貸知識。避免失信,了解銀行的貸款和信用卡的基本規定非常必要。有許多人失信,就是因不知道貸記卡的年費扣繳規定而沒能及時繳存年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