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第一部新派武俠小說。
新派武俠小說是怎樣產生的?香港的一次武術擂臺賽引發了市民的熱情,顯示了武俠小說潛在的商業價值。金庸、梁羽生聯袂行走“江湖”,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這種新文體。作為商業運作,新派武俠小說必須適應讀者的閱讀期待;作為藝術追求,作者還要表現自己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二者結合就形成了兩位作家的個人套路。這種套路既要符合報社提出的要求,又要充分調動個人積累。在缺乏相應創作經驗的條件下,借鑒前人勢在必行。所以梁羽生是施展“天山劍法”,兼容各家所長;金庸用“百花錯拳”另有一功,如《書劍恩仇錄》中說:“袁士霄少年時鉆研武學,頗有成就,后來遇到一件大失意事,性情激變,發愿做前人所未做之事,打前人未打之拳,于是遍訪海內名家,或學師,或偷拳,或挑斗踢場而觀其招,或明搶暗奪而取其譜,將各家拳術幾乎學了個全,中年后隱居天池,融通百家,別走蹊徑,創出了這路‘百花錯拳’。這拳法不但無所不包,其妙處尤在于一個‘錯’字,每一招均和各派祖傳正宗手法相似而實非,一出手對方以為定是某招,舉手迎敵之際,才知打來的方位手法完全不同,其精微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金庸以“百花錯拳”寫武俠小說,此舉頗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