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52.5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533(2007)02-0086-02
臨床上常外用維甲酸類藥物治療扁平疣,但系統用藥的報道較少見。筆者于2004年7月~2005年3月使用口服異維A酸(又稱13-順式維甲酸,商品名:泰爾絲,上海信誼延安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左旋咪唑聯合治療扁平疣,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病例選擇
臨床確診為扁平疣的患者共96例,全部來自我院皮膚病性病科門診(年齡小于14周歲者、妊娠及哺乳婦女、1年有生育計劃者、肝腎功能不全者、近4周內有全身用藥或者1周內有外用藥史者除外)。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齡14~45歲,平均25.3±6.8歲;病程15 d~2年,平均96.5±10.4天。96例患者按就診日奇偶數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5例,對照組41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泰爾絲膠囊,每日20 mg,分早、晚兩次口服,同時口服左旋咪唑,每日3次,每次50 mg,連服3d后,停11 d,再繼續服藥。對照組單用左旋咪唑,用法同治療組。兩組療程都是4周,每2周隨訪1次,8周后改為4周隨訪 1次。部分患者治療開始和結束后作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血脂檢查。隨訪期間還觀察并記錄起效時間、不良反應及患者耐受情況。
1.3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隨訪期間無復發,無色素沉著,皮疹消褪70%以上;有效:皮疹消褪30%以上;無效:皮疹消褪不足30%或治療后皮疹無變化。有效率以治愈加顯效計算。
1.4統計分析
率的比較采用χ2
2結果
2.1臨床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見表1。表1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87.3%,對照組為61.0%,兩組比較,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2.2起效時間
治療組起效最快3 d,最慢18 d,平均12.4 d(不包括無效者)。多以皮疹出現脫皮為起效表現,19例患者全部消褪前出現皮疹增多、皮疹發紅發癢情況。對照組最快7 d,最慢21 d,平均17 d,無皮疹脫皮表現,但有消褪前出現皮疹增多、皮疹發紅發癢的情況。
2.3隨訪
兩組治愈的患者均通過來院復查或電話隨訪3~6個月。治療組復發1例,復發時間為治愈后2個月。對照組復發4例,其中2例愈后1個月復發,1例3個月復發,另1例6個月復發。對兩組復發病例均采用異維A酸聯合左旋咪唑治療后痊愈。
2.4不良反應
治療組55例均有不同程度口唇干燥、脫屑、開裂,囑外涂潤唇膏后均可耐受。其中出現皮膚干燥者15例,牙齦出血者1例,惡心、胃腸道不適者6例。對照組出現惡心、胃腸道不適4例。兩組治療前后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血脂檢查20例,均正常。
3討論
扁平疣又稱青年扁平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病程慢性,可持續多年。扁平疣的病程與機體免疫有重要關系,尤其細胞免疫對扁平疣的防御起主要作用[1]。
目前采用的扁平疣治療方法很多,但療效都難以肯定。左旋咪唑是一種毒性較小的廣譜抗蠕蟲藥,并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別是增強細胞免疫作用,臨床常作為治療扁平疣的首選藥物之一[2],但治愈率不高。而維甲酸類藥物能夠促進表皮正常分化,抑制表皮過度增生,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3],外用制劑已廣泛用于扁平疣的治療,筆者對患者嘗試口服異維A酸并聯合使用左旋咪唑治療扁平疣,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使用異維A酸起效較快,皮疹表面出現脫皮,可使患者很快看到療效,樹立患者信心;皮疹消褪前會出現皮疹突然增多、皮疹發紅發癢等癥狀加重情況,需要對患者提前做好解釋工作。主要副作用是口唇干裂、皮膚干燥,經對癥處理都能耐受。由于維甲酸類藥物的致畸胎副作用和對骨骼系統的副作用,對育齡婦女和低齡青少年應慎用。
(收稿日期:200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