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將抓緊研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
記者從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上獲悉,國務院組成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正在分專題開展調研,抓緊研究制訂改革方案。
衛生部部長高強說,要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同時要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努力使改革方案符合群眾意愿。
2006年有4.06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高強說,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步伐加快,有4.06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全國農業人口的45.8%,參合率達80.5%。從總體上看,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平穩,逐步規范,衛生服務水平提高,農民醫療負擔有所減輕,因病致貧有所緩解。
據統計,截至2006年9月底,我國已有1433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占全國縣(市、區)總數的50.1%。2006年前9個月,全國有1.4億農民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受益,共得到醫療費用補償95.8億元。
高強指出,2006年,我國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正式實施,中央和中西部地區規劃投資216.8億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覆蓋范圍最廣、投資力度最大的農村衛生建設規劃,也是“十一五”期間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再加上東部沿海地區政府的安排,“十一五”期間農村衛生建設總投資超過300億元。
高強說,全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已完成投資269億元,城鄉公共衛生服務條件明顯改善,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蓬勃發展,政府保障力度逐步增強,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衛生與醫院服務合理分工、密切協作、雙向轉診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北京社區衛生服務出現新模式
記者近日來到北京東城交東社區衛生站,只見150m2的衛生站內廳堂整潔明亮,淺綠色調讓人感覺溫馨舒適。三個全科診室、一個康復理療室,一個提供計劃生育指導的“生命藍島”屋,候診椅、輪椅、便攜式心電圖儀、快速血糖儀、全科醫生診療儀等診療、康復設備齊全。
據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張選介紹,東城區目前按照網格地圖均衡分布的29個社區衛生站都具備這樣的就醫條件,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對社區衛生站統一管理,統一配送設備、藥品,社區衛生站有統一的標識,醫務人員有統一的服裝和診療設備,如同品牌連鎖店一樣,提高了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樹立了社區衛生服務新形象。
品牌連鎖形式的社區衛生站為什么受群眾歡迎?關鍵還是百姓得到了實惠。據介紹,東城區在社區衛生改革中創建了新型的居民健康卡管理模式。“居民健康服務信息IC卡”(簡稱健康卡)是東城區居民享受公共衛生服務的有效電子憑證,主要功能包括:電子憑證功能,能夠進行身份識別和認證。信息存儲功能,卡上存有居民姓名、身份證號碼、性別等基本特征信息和醫療待遇、就診記錄等社區衛生服務信息。更重要的是VIP功能,患者憑健康卡可以在社區衛生站享受免收掛號費和診療費、藥價折扣等優惠。目前東城區健康卡發放的對象主要是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和低保戶,今后將逐步擴展到全區居民。
品牌連鎖還得益于政府主導。據了解,在北京市東城區委、區政府的主導下,區財政、社保、發展改革委、藥品經營單位、街道辦事處等多方協力支持,做到了藥品低于市場價格進貨、零差價銷售,使東城區社區衛生站藥品售價平均比醫院降低了20%左右,在讓利于民的同時,也切斷了醫藥代表與社區醫務人員間的利益鏈條。政府出資購買醫療服務,同時考核服務質量。通過這些優惠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等措施,換來了居民群眾參與社區衛生改革的積極性。
據記者了解,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新模式自2006年6月1日開始運行,截至當年12月31日,29個社區衛生站共接診137381人次,免除患者掛號費和診療費102639元,優惠藥費823 451.87元。社區衛生站藥品價格比醫院降低了19%,單張處方平均78.66元,與改革前的158.82元相比,降低了50.47%。
山東探索“醫患關系第三方管理”新做法
山東部分醫院開始推行一種解決醫患關系的新做法——“醫患關系第三方管理”。這種由獨立于醫患雙方的健康維護組織,運用醫學、法學、保險等手段,進行醫患關系協調的新型管理模式,成為一種解決醫患糾紛事先預防、事中調解、事后補償的有效保障機制。
當前,醫患糾紛不斷升級,“醫鬧”事件屢屢發生,糾紛理賠數額不斷增加。這一方面導致醫療機構遭遇信任危機,甚至不堪重負,醫務人員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在醫患關系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相關賠償政策和制度缺位,患者的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這種局面直接損害了醫患雙方的利益,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醫學科學的發展。
據介紹,在國外先進的醫療糾紛處理模式中,醫生的職業保險幾乎與醫生的職業責任融為一體,沒有責任保險的醫生或醫院不能開業,醫療責任保險屬于政府強制行為。同時,大多醫院設有醫療風險管理機構,即第三方管理機構,專門從事醫療機構風險的預防、規避與處理,廣泛應用替代性方式解決糾紛。
一種涵蓋了上述內容的“醫患關系第三方管理”新做法已在山東多所大型綜合性醫院開始推行。推廣這種模式的山東大成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偉介紹說,“醫患關系第三方管理”是由獨立于醫患雙方的健康維護組織(HMO),運用醫學、法學等手段,建立起醫患關系管理系統,以保險為載體,對醫療行為風險實施的一種事先預防、事中調解、事后補償的新型保險服務和保障機制。
采取這種管理方式的基本做法是由醫院、醫務人員和患者三方交費參保。保險代理機構對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就醫前,駐在醫院的保險代理機構可向患者提供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醫療活動中的相關規定、各種醫療證明辦理辦法等信息;解答患者疑問,包括診療流程、檢驗檢查的注意事項等。在治療過程中,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可為患者提供病歷記錄分析、藥物治療分析和手術方案分析等服務,同時代患者與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進行溝通和調解。
目前已有山東省立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13家大型醫院引進了這種“醫患關系第三方管理”新做法。
保險作為經營風險的行業,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社會管理的職能,是解決醫患糾紛的有效方式之一。山東保監局中介處處長魏竹勇認為,山東大成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在全國獨家開發出的“醫患關系第三方管理系統”,確立了“保險賠付+事中溝通+糾紛調解”的服務新模式,是保險服務的創新,是解決醫患雙方在診療過程中的風險防范和風險轉移的有益探索。
業內人士分析,這套“醫患關系第三方管理”方案是一項能使醫、患、保三家共贏的醫療糾紛處理模式,其積極意義在于:一是維護醫療機構正常經營秩序,化解醫療糾紛,優化醫療執業環境;減輕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和負擔,保護醫生的自主診斷權及人身安全,鼓勵醫務人員大膽采用新技術、新療法,避免排除性檢查及保守性治療,積極進行醫學實踐和醫學探索。二是為患者提供就醫期間意外傷害索賠、糾紛處理服務,使患者能夠獲得詳盡的醫事咨詢及術前風險提示,切實維護患方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