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951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6-1533(2007)02-0078-02
2001年開始全國推行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品的虛高價格,但是隨著該項工作的逐步深入,原有招標模式暴露了急需解決的問題,也引起了行業內外的關注。為了解決其存在的弊端,各級政府不斷更換招標主體和標書內容,以建立和諧社會,緩解各方利益分配。從以單個醫院為主體的招標,幾家醫院為主體的聯合招標,地市州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的集中采購招標到四川的掛網模式、廣東的全省集中的網上采購模式,從品種招標到劑型招標,各種形式變換不少。隨著招標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市場各方的努力,招標正走向統一、規范、簡捷和高效,藥品市場正向透明、公平的方向發展。
回顧以往的藥品招標,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取消規格,按劑型招標;二是低價位普藥采取掛網電子商務平臺交易;三是對議價品種采取政府限價策略;四是網上競價投標。2005年4月四川省率先實行網上競價投標,這一方式很快得到政府的認可。2005年12月,衛生部和國務院糾風辦聯合在四川召開部分省市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座談會,將該模式向全國推廣。廣東已成為第二個推行掛網采購模式的省份,由于廣東的大省地位,其影響力巨大,故廣東省的實施進展情況,引起了各級醫療衛生部門和醫藥行業的廣泛關注。
在廣東,這一模式又被政府文件定義為“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以下簡稱廣東采購方案)。廣東省掛網采購準備工作從2006年年初開始,具體做法與四川基本一致,先成立一個政府經辦機構,通過“廣東省醫藥采購平臺”網絡系統,生產商參與網上限價競價,產生入圍藥品,供廣東省醫療機構進行采購,再由經銷商配送。廣東省的掛網采購方案是在借鑒其他省市藥品采購模式的基礎上制定的,同時又顧及廣東省以往的招標要求及各方實際情況,是比四川更進一步的掛網制度。
1品種目錄
廣東省的掛網目錄分為限價競價目錄和不限價不競價目錄。不限價不競價目錄是指急救藥品、廉價普通藥品、罕見病種用藥、管制藥品及臨床用量小的藥品,包括政府定價中國家指定不用招投標的藥品,此類藥品由醫學、藥學等專業人員組成專家組論證后確定。中藥飲片不列入以上目錄,由醫院自主采購。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發布的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所列的品種均納入目錄范圍。
品種競價分類規則主要按相同質量層次的不同劑型分類。
2質量層次的劃分
在此次廣東采購方案中,改變傳統由招標主體部門或中介審核藥品質量層次的做法,將參與采購的藥品分為政府定價品種和市場調節價品種。政府定價藥品以廣東省價格主管部門最新公布的最高零售價定價分類確定質量層次,市場調節價藥品由掛網主體部門從專家庫中抽取專家進行評議、審核,市場調節價藥主要分為專利藥品、過期專利藥品和GMP藥品三個質量層次。
3限價競價規則
在此次廣東采購方案中,政府定價藥品按廣東省價格主管部門最新公布的最高零售價扣除醫療機構順加差率后確定限價。市場調節價藥品分為同競價組品種曾有廠家中標的和同競價組品種沒有廠家中標的兩種情況確定最高限價,不高于限價報價的品種進入競價階段。
進入競價階段后,同競價組有3個或3個以上廠家報價的進入競價程序,按競價入圍規則每次報價后標記出擬入圍產品;只有1~2個廠家報價的進入議價程序。議價品種經專家投票評定,參考其他品種降價率降價,降價談判3個流程后確定入圍或納入重點監控限額采購目錄或取消掛網采購。
4兩票制
為減少商業流通環節,減少部分生產企業的逃稅行為,在此次廣東采購方案中規定:“所有品種原則上由一級經銷商直接配送。當一級經銷商對于某一具體品種在某個城市有覆蓋不到的醫療機構時,可選擇由生產商網上委托的二級經銷商進行轉配送。”同時要求“二級經銷商必須直接從一級經銷商購貨及結算,二級經銷商的進項發票必須由一級經銷商開具。某一具體品種,生產商對同一家醫療機構只能委托一個二級經銷商”。廣東省采取此項舉措的目的進一步明確了國家早期提出的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思路及推動反商業賄賂工作的進程。
5中介費
在此次廣東采購方案中規定,生產商需向中介機構交納信息服務費,經銷商需向中介機構交納藥品網上采購服務費,具體服務費尚未確定,而傳統的招標模式僅經銷商需交納服務費,四川采取的是生產商按照每個品種200元的費用交納。廣東此次掛網采購收費的合理性尚有待進一步探討。
6結語
此外,廣東采購方案中還指出,生產商對第一經銷商的委托必須在入圍品種公布之前完成,除急救藥品、罕見病種藥品可以臨時申請掛網采購外,其它新品種每半年進行一次目錄增補,但不得采購,只作為數據準備,以參加下一輪限價競價采購。
從廣東省實施的采購方案中可以看出,藥品價格會進一步下降,而除專利藥、原研藥、優質優價及單獨定價藥外,對于很多沒有單獨定價的產品,尤其是中藥產品,如果一概地按統一價格限定可能顯得有些不太公平,因為不同的生產規模、不同的原料選材要求必然會使品牌廠家的品種價格高于同樣產品的非品牌廠家,由于不具備價格優勢,這些質量優良的產品可能會被醫療機構舍棄。
在質量層次的認定上亦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藥品專利實質性內涵的審定和劃分,仍有許多概念不清的地方。廣東的此次采購方案也沒有列出詳細明確的操作規則。
采購文件中規定,醫療機構必須在60日內與經銷商結算貨款,但按照目前我國的醫保基金管理體制及給付醫院這部分基金的工作流程,60日內醫療機構尚無法從各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獲得醫保費用,很難按時支付經銷商貨款,這也是此次采購文件中弱化提及的問題。
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采購方案,計劃從2007年1月1日在全省逐步推行,以互聯網藥品集中采購為主要組織形式,利用具有中國特色的醫藥電子商務模式取代傳統的招標模式,通過掛網采購的方式,預計通過該種采購模式藥價會進一步降低,并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可能會省去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便于更多企業參與進來,增加藥品流向透明度,由此減少腐敗和暗箱操作。但要解決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的“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僅僅通過藥品降價是不可能解決的,必將涉及“三醫”改革聯動,以及醫藥衛生行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新藥審批、定價機制,醫藥流通市場規范,基本醫療保險人群覆蓋范圍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的綜合整治。
(收稿日期:200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