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4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533(2007)02-0053-05
2006年,國家出臺了多項與醫藥行業息息相關的政策法規,如打擊醫藥商業賄賂、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加大醫療體制改革力度和連續對藥品實行降價等,這些因素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醫藥市場。2006年1-9月醫藥工業累計產品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增幅繼續下滑,2006年上半年醫院用藥的增幅創近年最低。一系列數據說明醫藥行業的現狀明顯是被國家政策和制度所左右,宏觀調控起到了作用。
1醫藥工業
我國醫藥工業2006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與2005年同期相比,是近10年來增長幅度最低的一年(見表1)。導致全行業增長放緩的因素包括:國家對醫藥購銷中出現的商業賄賂進行重點打擊,進一步開展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工作,對政府定價的藥品進行全面梳理,價格繼續下調等等。
從整體分析,2006年中國醫藥產業遭受了諸多負面因素帶來的較大沖擊,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呈現出如下特點:工業生產和商業銷售增幅下滑,醫藥工業整體利潤下降;醫藥產品進出口仍平穩增長;行業集中度繼續提高,大型制藥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分化加??;行業虧損面穩定,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加大;醫院終端增幅創近10年新低等。
2006年前三季度,化學工業銷售收入中,化學原料藥工業銷售收入938.69億元,同比增長16.29%;化學制劑工業銷售收入100.70億元,同比增長16.48%;中成藥銷售收入797.17億元,同比增長16.15%;醫療器械工業銷售收入302.48億元,同比增長0.28%。但是利潤增長的情況并不好,尤其是化學制劑工業利潤出現了同比負增長(見表2)。
2醫藥商業
據報道,2006年前三季度,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購進總值為1 944.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7%。其中藥品類購進1 443.51億元,同比增長6.25%;中成藥類購進350.22億元,同比增長12.65%;醫療器械類購進32.77億元,同比略有增長。醫藥商品銷售總值為2 118.3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07%;純銷售值為1 170.6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80%。其中藥品類總銷售值為1 568.05億元,同比增長7.34%,純銷售值為877.93億元,同比增長9.75%;中成藥類總銷售值為372.05億元,同比增長10.06%,純銷售值為196.15億元,同比增長6.08%;醫療器械類總銷售值為37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純銷售值為24.07億元,同比增長5.98%。
但是醫藥商業的效益水平是很差的。2005年全國17個省市匯總虧損額達6.34億元,行業利潤率僅為0.66%,費用率為7.53%。在532家重點企業中,有152家虧損,虧損面為28.57%,虧損額達3.65億元。
2006年以來,醫藥商業購銷總體態勢雖呈現增長,但行業效益水平增長并沒有同步。受藥品降價和招標采購等政策的影響,市場競爭加劇導致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下降。應收帳款增幅進一步上升,費用加大,毛利率、利潤率下降,企業增效能力差異加大等,這就是目前我國醫藥商業的現狀。
3醫院用藥
藥品生產與藥品降價的種種變化最終體現在銷售終端上,目前我國藥品銷售最大的終端還是在醫院,所以分析醫院用藥是可以說明問題的。表3是2002年到2006年上半年醫院購入藥品金額和同比增幅的變化統計。藥品的購入金額雖然由于人口自然增長、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及國民GDP提高等客觀原因仍呈上升態勢,但是從2004年5月第15次的藥品降價后其增幅已出現明顯的下滑。2006年上半年典型城市樣本醫院用藥雖仍然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但增長率從2005年的19.67%下降到11.74%,呈直線下滑態勢。
全身用抗感染藥物、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心血管系統藥物、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物及消化系統及代謝藥這五大類藥物仍然舉足輕重,約占有總金額80%的份額,這幾類藥物依然是人們所關注的熱點(表4)。國家發改委在2006年6月份對部分抗腫瘤藥實行降價,統計所示該類藥仍然保持著23.34%的高增長率,可以說降價的影響在上半年尚沒有體現出來。而與降價關系最密切的抗感染藥物下滑最大,其增長率已經從2004年的21.44%跌入到目前的2.74%。
4上海地區態勢分析
4.1上海醫藥工業
從2006年1-9月醫藥工業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上海地區的各項指標在領先發達的6省市間優勢不明顯(見表5)。
上海地區醫藥虧損企業占該地區醫藥企業的27.44%,僅次于北京的37.72%,排在第2位。雖然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報道,上海的醫藥商業銷售在這6省市排第1位,但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并不見得好;利潤總額和利稅總額的同比增長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這6個省市中處于中游。從管理費用及產品銷售成本同比分析來看,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產品銷售成本的增幅為最小;在時下原料與輔料、能源與環保費用普遍上漲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上海的醫藥企業的管理水平是不錯的。利潤和利稅總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高附加值產品較少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4.2上海地區樣本醫院用藥分析
上海地區的用藥水平在國內一直是領先的,國外一些新藥也常常在上海和北京等一些地區樣本醫院最先得以使用??垢腥舅幬餅E用現象也已得到很好的遏止,再加上是全國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所以樣本醫院各大類藥物購入金額所占份額的變化也正向國際化大都市用藥水平靠攏(見表7),尤其是抗感染藥物的份額逐年下降是非常說明問題的。樣本醫院藥品購入金額及增幅的變化參見表3。
從樣本醫院領先藥品分析,已明顯看出與全國樣本醫院的統計有很大的不同,抗感染藥物傲視群雄的地位已明顯不在。在領先前30只的藥品中,抗感染藥物有7只,從數量上看占23.33%的比例,但從占金額的份額看也只占25%,沒有明顯的優勢。納入樣本醫院統計的品種共1 323只,領先的30只藥品占全部藥品金額34.38%的份額,其中7只抗感染藥物占總金額的份額為8.57%(見表8)。
應該看出,一些抗腫瘤藥、心血管藥物市場很好。尤其要關注的是免疫抑制劑,由于上海在器官移植方面的水平在全國領先,而患者一旦接受移植則要終生服藥,所以此類藥物的潛在市場是非??捎^的。
向樣本醫院供應藥品的廠商共有1 340家,領先前30位占全部供應商39.31%的份額(表9)。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合資企業風光無限,前10位中有9家合資企業;前20位中有16家合資企業與外企;前30位中真正屬于國企性質的只有4家,此外還有幾家股份制或民營企業。由此可見,國企的優勢至少目前已不在了。
5展望2007年
5.1原料藥行業
全球原料藥生產中心的轉移仍在繼續,原料藥行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原油價格的下調將促使原料藥生產所需化工原料成本下降;大宗原料藥價格有望繼續保持2006年下半年出現的緩慢升高的勢頭;出口退稅率的調整(維生素A、維生素E退稅率由13%上調為17%)給大宗維生素原料藥生產企業帶來機遇。
人民幣繼續升值,將進一步削弱中國原料藥產品的價格優勢;美國、歐盟等規范市場有可能進一步提高準入壁壘,相關認證的成本有可能提高;專利侵權事件將進一步引起國內外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中國產品知識產權問題的重視,新產品的引入將變得更加困難。
5.2藥品價格
目前我國藥品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三種形式。其中2 400種左右的藥品由政府定價,列入政府定價目錄的藥品占市場流通份額的40%左右。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價格的約700余種,其它藥品則由企業自主定價。
政府對藥品價格采取堅持積極穩妥、分步降價的原則。據悉,2007年政府以政策調整為主,價格調整為副,不會有大幅度的降價,今后原則上每兩年對藥品價格進行一次微調。2007年是做好藥品價格評審、研究修改藥品定價原則、建立以合理成本為基礎的價格核定辦法等工作。這些舉措試圖給企業有一個休整的時機,可是由于降低藥品價格無法改變利益分配,生產企業的利益受影響最大是肯定的,所以企業想借此機會積聚能量也難。再加上地方招投標仍舊進行,企業若想中標,在投標時必須再降價,所以招標采購的進行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再降價,也肯定會影響企業全年的營銷計劃。
5.3醫院用藥
降價對抗生素沖擊最大,有些品種遭到三四次降價的沖擊后,價格已偏低,在各自利益的驅動下,替代品種的出現是見慣不怪了。
對專利藥、創新藥、原研藥和仿制藥實行分類定價是應該的,首仿藥與仿制藥有一定的差價也是必須的,關鍵是如何區分、如何劃定界限等問題。
中國醫藥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差,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政府允許醫療機構售藥加價,醫院作為藥品購銷的居間環節,已經在整個價值鏈中演化成絕對的主導力量。醫院、醫生的逐利行為,一方面仍舊是導致看病貴、看病難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將繼續奪取醫藥工業、商業企業大量的利潤。
5.4醫療體制改革
國務院批準11個部委聯手成立醫療體制改革協調小組,目前已深入到企業、商業單位及醫院進行調研(具體分調研、報告和實施三步)。2007年有望在堅持醫療機構的公益性、發揮市場機制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好醫院資源;在堅持機制創新、完善政府的補償機制,加強屬地化、區域化的管理措施下,轉變以藥養醫的狀況。
2007年將繼續擴大醫療保障的覆蓋面(保障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擴大新農合'的覆蓋面(目前只覆蓋40%的農村人口,50%左右的地方,每人僅50元),提高農民的保障金額。
(說明:醫藥工業統計數據取自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醫藥商業統計數據取自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醫院用藥統計數據取自中國藥學會。)
(收稿日期:20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