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廣東惠州華陽集團挾10余年生產國內外名牌光頭/機芯/汽車電子核心部件的生產經驗、技術及人才優勢,攜8400萬港元巨資進軍汽車音響市場。四年后的今天,華陽汽車電子品牌迅速崛起,在部分地區已成為強勢品牌。經過短短4年時間的高速發展,華陽整機量產已形成年產300萬臺的規模,在強手如云的汽車電子行業中脫穎而出,并迅速向全球汽車電子行業龍頭靠近。
“未來3-5年,華陽汽車音響將增加到1000萬臺,位居全球前列。”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車展現場新聞發布會上華陽集團董事長、總裁張浩先表示。
他說,2006年全球汽車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與歐美業務的一片慘淡相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車商最感到欣慰的市場。從2006年舉辦的國內各類車展來看,市場交易異常火爆,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通用、福特,德國奔馳、寶馬等汽車巨頭的市場份額在下滑,于是一些跨國巨頭將目光瞄向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使中國的市場競爭加劇。華陽克服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升級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致力于研發新技術、拓展新市場,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各項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銷售收入、稅收、出口創匯大幅增長。
據了解,2005年華陽汽車音響、車載DVD、車載藍牙、車載導航產品的產能達到300萬臺的規模,位居全國前列。2006年9月,華陽通用電子公司喬遷仲愷新廠房后,產能翻了一番,達到600萬臺,位列全球前茅。
“借雞生蛋”、“借船出海”
眾所周知,華陽是靠做機芯、光頭業務起家的。早在1986年,華陽開始了早期的創業,選擇與外資合資合作起步,靠“借雞生蛋”、“借船出海”逐步發展壯大。
80年代中期,惠州市政府確立了“工業立市”的城市發展戰略,靠招商引資,借助外商的資金、技術、人才、設備及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惠州工業發展和經濟騰飛,培育和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市里決定,選拔一批高學歷的干部“下海”,當時有近600名“下海”干部,張浩先就是其中之一。
惠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瞻遠矚、超前意識,奠定了惠州電子工業的基礎。當時一些主要領導親自走出去招商引資,比如從國外先后引進了中歐(西門子VDO)、信華精機等國際大公司在惠州合資辦廠,從此填補了惠州工業的空白。90年代新華社的一位記者在一篇題為“惠州市機關干部‘下海’紀實”的報道中寫到:“不管惠州的崛起有多少理由,其中有一條是不可忽視的,就是惠州市委、市政府有意識地從機關干部中選出近600名‘下海’。這支以機關干部為主體的企業家隊伍,發揮了自身優勢,通過大規模、高層次的外引內聯,在惠州搭起一座外向型經濟的大舞臺。”
“張浩先當總經理,驚動了海內外”
惠州工業發展總公司是原惠陽地區的龍頭企業,旗下的兩家合資企業西門子VDO、信華精機就是在那個時候成立的。1986年,張浩先擔任信華精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據悉,信華精機是惠州最早成立的四家合資企業之一,由中、日、港三方合資成立,日方控股并出任總經理。
以前記者聽到太多關于合資雙方因文化差異、管理差異和互不信任而導致相互拆臺的故事,而在信華精機卻是另外一種情況。由于張浩先出色的經營管理才能,將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他的人品和人格魅力,贏得了外方老板的信任。1991年,外方主動提出,讓張浩先出任合資企業的總經理。
當時,惠州市政府正準備調任張浩先為市經委主任。當外方向市政府提出要任命張浩先為合資企業總經理時,市政府領導感到很驚訝,這在全國的合資企業中是沒有的事呀!一方面是欣喜,證明干部“下海”這條路子是走對了。機關干部“下海”辦實業,與農民企業家、鄉鎮企業家不同。他們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超前的市場意識,敢闖、敢干,勇于冒險,有強烈的事業心。另一方面也有擔心:外方讓張浩先出任總經理,是不是對合作前景不抱希望了?外方還會不會繼續支持他的工作呢?
雙方經過正式的接觸、商談,原來外方的確看重張浩先的經營管理能力,將公司交給他打理,這也體現了外方在中國辦企業實現人才本土化的原則。一錘定音,市政府全力支持。這一“事件”,引起海外媒體、特別是香港媒體的關注。當時主管工業的副市長(現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私下里曾開玩笑地說:“張浩先當總經理,驚動了海內外。”
張浩先:“別人做熱門,我做冷門”
1993年,信華精機飛速地領跑惠州工業的發展,惠州開始著手成立五大集團。以信華精機為基礎,另外從惠州市工業發展總公司分離一部分,成立了華陽集團,張浩先擔任集團董事長和總裁。從此,張浩先的經營角色又發生了變化。
過去,信華精機主要是以OEM和ODM為主,產品由外方銷到海外市場,類似于出口加工,自己不需要做品牌和銷售,也不需要考慮企業發展戰略。擔任集團董事長和總裁后,整個集團的戰略方向,選擇什么項目,如何進一步開拓市場,集團各分公司的配套、產業布局、企業營運和管理,都需要戰略性的思路和長遠的眼光。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張浩先決定劍走偏鋒,另辟蹊徑,將目光瞄向汽車音響、醫療器械、化工等領域。他說,惠州的一些公司是從做電話起家的,之后逐步拓展到VCD、DVD、電池、彩電、冰箱、空調、電腦、手機、洗衣機、音響、照相機等,什么賺錢就做什么,有些項目一哄而上。要知道,在某些領域,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中國企業始終受制于人。產品同質化、結構雷同、連年的價格戰,使一些企業不堪重負。
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張浩先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十分理智,不盲目跟風。比如華陽生產的可自動吸收的醫療機械縫合線,是國內第一品牌,已進入全國5000家醫院;又如華陽光學技術生產的防偽油墨,可用于普通人用肉眼可分辨的“一線防偽”標志,這也是國內唯一,目前“紅塔山”、“芙蓉王”、公安部頒發的港澳通行證都使用了這種油墨,最近傳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門票也是采用華陽光學防偽技術。選擇這些項目顯然并不符合惠州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所具有的優勢,但是張浩先就是走著與別人不同的道路,他說:“別人做熱門,我做冷門”。他所說的“冷門”,更注重技術含量和市場壟斷性。
張浩先認為,中國經濟的優勢在于利用世界經濟的轉型,吸引發達國家和地區將制造業轉移過來,利用我們的廉價勞動力和政策優惠形成的優勢。但他也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企業發展還是要走高科技之路,整個華陽也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我們要做自己的民族品牌,而不是一味地為別人“代工”。
他說,一味給別人做OEM加工不但沒有錢賺,也沒有自己的品牌,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是極不利的。他強調,沒有科技含量的產品,就沒有附加值,企業也就沒有利潤。華陽從創辦之初就是一個外向型企業,開始是簡單的加工出口,逐步轉變為優質品牌出口。華陽認真思考走出去的戰略,并作出征戰日本、歐美、東南亞的部署,開始了新一輪“圈地運動”。
謀定而后動?
謀定而后動。華陽的謀略是,做中國汽車導航系統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早在幾年前,華陽就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從事導航產品的前期研發和市場調研。2002年,廣東惠州華陽挾10余年生產國內外名牌光頭/機芯/汽車電子核心部件的生產經驗、技術及人才優勢,攜8400萬港元巨資進軍汽車音響市場,主要致力于車載CD/VCD/MP3、車載DVD、GPS導航系統、便攜式電子產品、液晶顯示器和POS(收銀機)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完善的制造系統和卓越的品質保證系統,在車載視聽領域及GPS導航領域擁有伺服、解碼、控制系統以及軟件工程等核心技術。產品均一次性通過安全認證,包括FCC,C-TICK,FDA,CB,CE,E-MARK等。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已獲得由挪威船級社DNV頒發的QS9000證書和ISO14001證書,目前已推行ISO/TS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公司注重知識產權,已獲得CSS,3C,6C,Dolby,Sisvel等公司在DVD和MP3技術的專利許可,自主研發的產品已獲取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近200項。擁有現代化廠房以及一流的生產和實驗、檢測設備。關鍵生產設備包括:高速SMT生產線,全自動無鉛波峰焊機,ICT在線測量儀;檢測及實驗設備共2000多臺,包括:恒溫恒濕箱,冷熱沖擊實驗箱,二/三次元測量儀,跌落實驗機,振動實驗機,音頻分析儀,視頻分析儀等。公司始終堅持“市場導向,開發先行,質量保證,顧客至上”的經營宗旨。堅持品質第一,力求用卓越的產品和完美的服務贏取顧客。目前產品已遍及歐洲、美洲、東南亞,長期客戶包括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公司,如三菱、豐田、福特、現代、PHILIPS、AUDIOVOX、KENWOOD、WAL-MART。公司自成立來,一直保持迅猛的發展態勢。
神話與奇跡是創造的而非奇遇。從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創民族品牌,做世界華陽”,華陽借與世界級企業合作的機會,打通了進軍海外市場的渠道,先后進入日本、韓國、美國、歐洲市場,隨后又殺入國內市場,短短4年時間呈爆發式增長。2005年單機銷售排名美國第一,銷量歐洲名列前矛,國內市場后來居上,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第一,華陽車載產品已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強勢品牌。2006年上升勢頭更猛,在上年的基礎上產能、銷量、出口、利潤均翻番。
華陽:異軍突起
汽車工業蓬勃發展,帶動了汽車電子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繁榮。2002年,國內汽車市場呈“井噴”式增長,一些跨國汽車巨頭紛紛登陸中國,搶灘中國市場。國內汽車音響產品因利潤豐厚而被看好,在攪動的市場中,華陽異軍突起。
2002年的華陽雖然在消費類電子市場還默默無聞,但在電子零部件領域已舉足輕重。其旗下的骨干企業信華精機的DVD、CD機芯和激光頭業務已經稱雄國內市場,產量達到世界級水平。“信華精機”當時已成為一些車廠指定的原配機芯。華陽在汽車音響核心部件——機芯的技術積累和制造能力在國內首屈一指,其機芯產量一度占領全球40%的市場份額。
10余年的車用機芯開發與生產,使華陽汽車電子擁有一支近300人的產品研發隊伍,具備強大的自主開發和生產的能力。公司擁有先進的SMT設備及一大批用于產品開發、生產和測試的設備,是國內目前唯一擁有從機芯到整機設計和制造的大型汽車音響企業;擁有強大的軟、硬件和機構的自主開發能力,在汽車音響行業具有國內同行少有的優勢,是全球最大、最專業的DVD機芯、光頭制造商之一,機芯1500萬只、DVD光頭年產7000萬臺。
目前,華陽集團正有條不紊、步步為營按集團戰略穩步推進。2004年,成立了汽車電子銷售中心,正在建立一個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和一支高素質的營銷隊伍。2005年率先對汽車電子產業鏈進行垂直整合,凸顯規模優勢,降低生產、研發、采購成本,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華陽正在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大舉進軍海外市場,構建汽車電子帝國的世界版圖。
一流的企業,要有一流的戰略。張浩先以獨到的市場洞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將華陽產業布局由機芯、光頭向汽車電子領域延伸。
“創業之初,企業就像一張白紙,要想在上面畫一幅很好的畫,首先立意要高。”張總告訴記者,華陽通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打造汽車電子強勢品牌”的戰略目標。華陽的定位由原來的“追趕者”調整到“挑戰者、領跑者”,是企業戰略的重大調整和突破。華陽堅持自主創新,通過“引進—模仿—消化—吸收—創新”形成了中國企業獨特的自主創新模式,初步形成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制一代、構思一代的技術創新格局。
多年來,中國汽車音響行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而長期受制于人。經過短短幾年的努力,華陽在國內率先開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DVD機芯與伺服、汽車音響和便攜導航器,近3年來推進新產品、新技術產業化的時間縮短了30%。
而今,華陽汽車電子的車載影音高集成技術率先向日、韓企業“叫板”。從2001年進軍汽車電子行業以來,華陽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獲得重大突破,汽車音響高集成技術“ALL—IN—ONE”一體機可以與日、韓、歐美企業比肩。據悉,華陽汽車音響被英國TOTALCARAUDIO雜志評為2004年度最佳產品,同時,德國權威汽車音響雜志CAR-HZFI對歐洲市場180歐元的產品檢測發現,華陽自主生產的CMV226深獲好評,與松下、JVC、阿爾派、索尼等日產品牌并列首位。
擁有了自主創新的基礎條件,華陽在汽車電子關鍵部件的研發與生產方面引起了業界矚目,其研發生產的車用CD/DVD激光頭、CD/VCD/DVD機芯、汽車音響、GPS衛星導航器、便攜車載移動硬盤多媒體播放器、車載數字電視接收器等車載娛樂產品,被美國通用、克萊斯勒、大眾、飛利浦等世界跨國公司采用,2005年集團銷售額103.57億元,出口交貨值達60億元以上。
華陽欲問鼎全球汽車電子龍頭?
“未來3到5年內,光頭增加到3500萬只,占全球50%;汽車音響增加到1000萬臺,占全球10%;機芯3000萬臺,占全球10%;到2010年汽車電子力爭達30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規模。”張總為華陽集團未來3—5年確立了新的戰略目標。
張浩先透露,按集團戰略規劃,華陽汽車電子從汽車娛樂逐步向車身控制電子、車身底盤、主動安全、防盜安全、車用關鍵件、芯片產業領域拓展。
2002年,華陽憑借10余年生產國內外名牌光頭/機芯/汽車電子核心部件的經驗、技術及人才優勢,攜8400萬港元進軍汽車音響市場;四年后的今天,華陽汽車電子品牌迅速崛起,在部分地區已成為強勢品牌。經過短短4年時間的高速發展,華陽整機已形成年產300萬臺的規模,在強手如云的汽車電子行業中脫穎而出,并迅速向全球汽車電子行業龍頭靠近——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三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躍居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前列,在中國制造企業500強中,華陽位列第146位。2005年,在中國工業企業1000大排名中華陽集團排名255位。“FORYOU”品牌被評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2006華陽年榮獲“首屆中國電子行業最具潛力品牌”,根據世界名牌大會評出的2006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結果,華陽集團的FORYOU品牌價值25.36億元,排名252位。
年生產能力600萬臺,華陽已成為德爾福、飛利浦、西門子VDO、博世、日立、索尼、松下、東芝等世界跨國企業供應商,在與世界重量級拳手頻頻握手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壯大,產品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全球各地區,在香港設有分部,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設有分公司。多年來機芯、光頭制造經驗為華陽進軍汽車電子夯實了基礎,公司經營業績平均保持4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作為國內汽車電子的領跑者,將打造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國際一流汽車電子企業。